APP下载

成人Ebstein畸形术后继发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1例

2018-10-11陈爱民俞海风黄鹤飞马骥孙勇

心电与循环 2018年5期
关键词: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

陈爱民 俞海风 黄鹤飞 马骥 孙勇

作者单位:312500 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心内科(陈爱民、俞海风、黄鹤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马骥、孙勇)

图1 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

患者女性,46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0余年,加重1年”于2017-05-02收入新昌人民医院。患者10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在外院行外科手术矫形治疗。近1年来出现阵发性心悸,有突发突止现象,偶伴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不适,与活动状态无关,无黑矇晕厥及发热、咳嗽,无浮肿尿少。自服“稳心颗粒”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遂来院就诊。否认高血压及近期感冒、腹泻史。无心脏病家族史。入院体检:神志清,血压105/65mmHg(1mmHg=0.133kPa);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胸骨旁可见15cm纵形陈旧性手术瘢痕,叩诊心界不大,心率58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心音中等,心尖区可闻及Ⅲ/6SM,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化验检查:血钾4.39mmol/L,钠 144.69mmol/L,氯 105.7mmol/L,CK 7.0IU/L,CK-MB 95IU/L,总T31.21ng/ml,总 T46.96ng/ml,游离 T33.3pg/ml,游离T41.29ng/ml,促甲状腺素3.02U/ml,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正常。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增大约为7.3cm×5.8cm,右心室内可见分隔状回声,将右心室分为2个相交通的腔室,部分心房化,功能右心室减小,三尖瓣附着点位置下移伴中等量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9%(图1)。常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2次/min,PR间期<0.12s,QRS间期增宽>0.12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预激波,V1QRS主波向下,诊断B型预激综合征(图2)。24h动态心电图提示:B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率137次/min,终止后平均心室率66次/min。临床诊断:Ebstein畸形术后,B型预激综合征。

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穿刺右颈内静脉,置入CS电极。穿刺右股静脉并分别置入右心室电极及ABL电极。心腔内电生理检查予右心室刺激,1∶1顺传,旁路逆传,考虑为右侧显性旁路(图3),遂行射频导管消融术(下称消融)。调整ABL位置在位于三尖瓣环8点处,ABL呈小A大V,30W试放电5s,体表心电图预激波消失,予45W,52℃共计放电360s后,右心室起搏,VA分离,反复刺激未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图4),心室刺激,AV分离,旁道顺传,逆传被阻断(图5-6)。手术结束后拔鞘送返病房。术后复查体表心电图:窦律,PR间期大于0.12s,QRS恢复正常并小于0.12s,QRS波群起始部预激波消失(图7)。

图2 患者入院心电图

图3 患者术前腔内心电图

讨论 Ebstein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者常见,20%的患者兼有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术是根治该类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由于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下容易到位和固定,而三尖瓣环上右心房侧较光滑,消融导管相对不易固定,有时贴靠较差,故消融右侧旁道较左侧更难。Ebstein畸形旁道多位于右侧,成为消融治疗的难点。其中靶点标测是消融成功的关键。由于Ebstein畸形患者在三尖瓣环附近记录到的心内膜电图可能与普通病例不同[1],因而导致靶点图判断困难,对此有学者采用右冠状动脉电极标测[2-3],该法可提高成功率。尽管如此,多数Ebstein畸形患者消融仍难以根治。由于三尖瓣下移,右心房及心房化的右心室明显扩大和三尖瓣环扩大,游离壁旁束导管接触较差,往往需给予较其它部位更大的消融能量,给消融带来了困难。同时Ebstein畸形可引起明显的三尖瓣反流,而大量反流的血液会冲击ABL导管,使其不易固定和贴靠,此时消融旁道有一定的难度;长期的三尖瓣反流又可导致右心房扩大,三尖瓣环也会随之扩大,ABL导管在右心房活动度较大,使得到位和固定困难。此外,明显扩大的右心房可使三尖瓣环移位,导致消融难度更大。我们认为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该类旁道主要位于右后间隔和右后侧壁,因此,消融时ABL导管应主要集中在上述区域标测;移动导管要缓慢,每次移动距离3~5mm,尽量避免跳跃式移动。(2)由于ABL导管可能贴靠和固定不佳,即使标测准确,有时也很难阻断旁道,必要时可加用Swartz 0号鞘管,以增加对ABL导管的支撑力度。(3)初始放电功率30W,若有效可继续用45W巩固放电,然后在有效放电靶点左右各放电1次,观察10min如无反复方可结束操作。(4)右后间隔旁道消融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房室结和希氏束,放电时注意观察心内膜电图上是否出现交接区心律,尤其是较快频率的交接区心律,并应注意心电图上P-R间期是否延长,观察ABL导管是否移位,必要时可先确定希氏束电图记录部位,明确放电靶点与该部位之间的距离。(5)后间隔旁道消融时,ABL导管有时可随心脏搏动滑入冠状窦中,盲目放电可至冠状窦破裂,甚至出现心包压塞。由于三尖瓣下移部分右心室房化,心房电势增强,A波可有改变,只要符合V波提前,A、V波融合即可试放电,以免错过靶点,同时又可以缩短术程。

图4 患者射频消融时的腔内心电图:反复刺激未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图5 患者的腔内心电图:AV较近,右侧显性旁道,旁道顺传功能

图6 患者的心腔内心电图:心室刺激,AV分离,无逆传(逆传被阻断)

图7 患者术后复查体表心电图

猜你喜欢

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界嵴1例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