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网络中知识传导机制研究

2018-10-10顾珊珊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9期

顾珊珊

摘 要:知识及其传导机制是企业网络竞争优势的根源。首先从广度、密度、速度和交互度、知识隐性、吸收能力六个方面分析企业网络中知识传导特性,并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为例,为网络中成员企业提升知识运用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企业网络;知识传导;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9.022

1 研究主题与文献回顾

企业获取并整合多元化知识,形成自身创新能力。根据企业知识理论,知识及其传导机制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知识在个体与个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转移,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知识在产业网络中的传导研究较少。基于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大多数传统制造型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技术落后、产品知识含量低。网络中成员企业能否有效进行网络组织中知识传导并实现知识创新,是其在新时期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本文研究企业网络中知识传导机制,并对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做分析,为企业提升知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对于企业网络中知识的转移和传导的发生及绩效,不同视角形成不同的解释。Hansen最开始引入知识网络概念,解释为什么有些企业能从网络中的知识传导收益而另一些企业却不能。企业创新绩效与知识异质性呈正比关系,企业网络联系使得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有利于获取竞争优势。Inkpen讨论了知识在企业内网络、战略联盟、产业集群三种网络类型中的传导。企业网络中知识流动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即旨在通过三种类型知识传导实现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现有文献对于企业网络知识传导影响因素研究从三个层面进行,从知识本身层面来讲,与知识的隐性、专有性、复杂性等相关;从合作伙伴角度,与合作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信任、文化或地理范围上的差距有关;从网络特征角度,认为知识的传导影响因素与网络结构相关。前人的文献研究较少关注知识传导路径特征,本文研究企业网络的知识传导影响因素和企业知识运用能力,厘清企业网络中知识传导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并以国内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为案例做分析。

2 企业网络知识传导影响因素

企业知识的传导的基本条件:(1)外部知识联系的存在性;(2)存在知识传导激励机制;(3)传递主体和客体具备知识传递与吸收能力;(4)所传递的知识能够创造价值。企业间知识转移导致知识的增量水平,形成企业知识传导绩效。本文主要从知识传导影响因素的6个方面分析:知识广度、流动密度、传导速度、交互度、隐性特征、企业自身吸收能力。

2.1 企业网络知识联系广度

企业网络知识联系广度指网络内部个体所拥有知识库的广泛性,包括网络范围、知识多样性。网络知识联系广度提供知识传导的组织基础和渠道,知识联系越广泛,传导绩效越大。网络范围是指网络中成员的数量及其联系数量,成员越多,网络范围边界越大,结网企业整合各个企业的异质性知识,并借助新知识网络提高所在网络性能,形成网络竞争优势。

网络中知识越多样,企业冗余的知识资源越多,整合异质性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创新的可能性变大,传到绩效增大。同时,企业间直接联系越多,知识碰撞接触面积变大,传导性增强,交易成本降低。

2.2 企业网络知识流动密度

网络中知识流动的密度即传导频率,受网络间关系强弱和格局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知识供求双方的强关系是传导有用知识的重要管道,联系强度与学习的程度正相关。强联系促进合作双方的信任,促进更多知识交易,再次加强联系。

网络格局即网络治理结构和机制。知识交易在网络的组织基础上进行,知识交易频率、容易度受到网络联系密度、层级、治理机制的影响。有效的网络机制和规制能提升企业整合、消化知识能力,实现知识创新。

2.3 企业网络知识流动速度

知识流动速度受到知识接收方认知能力、水平及知识相关性的影响。收方认知、接收能力越强,传导绩效越好。接收方知識存量越多、增量消化吸收能力越强,有效提高自身知识积累。

知识相关性指知识匹配性和互补性。知识相关性小,接收方对于传递来的知识不熟悉,难以理解和接收,消化困难。接收方现有知识与所接收的知识交叉重叠的越多,越容易吸收。但是传导的意义也变小,因此知识互补性更为重要。把握好知识互补性与相关性程度,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传导。

2.4 网络内企业的交互度

交互度又受到社会资本和传导路径影响。网络资源是一张区别与企业内部资源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加强行动效率,促进企业网络的新治理机制的形成。

网络中不同企业进行知识评估、识别、发送或接受、整合和创新等活动的方向和路线不同,传导路径越短,则个体能够从其他成员获得的知识越多,实现只是在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越短,占据市场优势。由于知识位势影响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或议价能力。网络中存在对等学习与不对等学习交互变换,强化网络知识流动的交互性,提高知识传导绩效。

2.5 企业自身吸收能力

企业消化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包括内部知识共享、整合、创新,是企业进行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企业内部知识的吸收能力受到企业知识基础、接受意愿、员工之间互动交流、企业学习文化的影响。有知识基础的企业更容易吸收与运用新知识;企业中存在明确获取知识的意图并且主动寻求获取知识途径现象,更有利于吸收与运用新知识;企业内部员工交流提高知识共享的可能和途径;共享知识文化氛围削弱因担心共享知识而丧失竞争优势的担忧心理。

2.6 知识显隐性特性

知识特征对知识传导有深刻影响,主要包括因果模糊性、复杂性、专有性。知识的因果模糊性在Reed、Defillippi的研究中被主要定义为:从做和学中产生、积累的技能的不明确性及不可能编码性。知识隐性是因果模糊性的主要来源。显性知识易于编码学习,隐性知识复杂,难以理解和掌握。复杂性是与所传导知识相互依赖的技术、规则、个体及资源数目。知识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所构成,各个子系统整合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产生了复杂性,更复杂的人力或技术系统产生高因果模糊性,阻止知识被模仿和流动。个体对知识投资形成知识专有性,专有性越高,知识嵌入于个体程度越强,越难以转移和分割。企业网络中成员企业主要通过向外获取知识、拓展知识,向内更新、升级、优化知识结构。

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的案例研究

3.1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成立于2016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工业、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百余家单位共同发起,立足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目前联盟内成员数量突破300家,设立“8+4”组织架构,从产业需求、技术标准、应用推广、安全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包括中国电子、神州数码、华为、海尔、阿里巴巴等241家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包括朗新科技、京蓝科技、美林数据、鸿宇科技、迈动医疗等47家企业;规划、设计与咨询服务企业包括用友、IE云智能、索为云网等91家企业;行业用户包括健新科技、国家电网、聚光科技等60家企业;另外还有26家行业协会。众多成员单位,形成丰富知识库,在成员企业之间传导。联盟内企业与现有国际工业互联网水平差距较大,需要从传导主体的广度、传导活动密度和速度、传导路径的交互度等方面建立技术学习和知识传导机制,实现知识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3.2 广度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建立多主体的价值网络,形成宽知识来源。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建立包括产品和技术提供、系统集成商、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商、行业用户、其他协会等整套服务系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是开放网络,提供异质化的资源能力和多样化知识,促进成员企业自发整合不同技术知识,降低知识搜集成本,提高创新效率。联盟企业通过对内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融合提供咨询服务,并提供匹配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包括自动化装备和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整套信息服务系统、工业互联网标识和维护互联网安全等一整套服务链。需求企业从行业领先企业获得咨询服务,并从拥有技术知识的企业获得技术与培训,一个企业可能同时是知识接收者和提供者。

3.3 密度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频繁的活动接触,给知识传导提供基础和保证。联盟建立协同统一的网络成员关系,保证网络成员间信任、频繁的互动交流、网络依赖性等。首先,AII联盟设计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总体组(包括大数据特设组、边缘计算特设组、知识产权特设组、标识特设组、垂直行业特设组)、需求组、技术与标准组、安全组、试验平台组、产业发展组、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组、频谱组,形成合理分工。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约束成员行为,规定成员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保证知识在成员企业间传导。编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品追溯白皮书、工业互联网成熟度评估白皮书、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版本1.0),制定行业发展目标和评估标准,明确在网络传导有价值的知识。定期发布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动态监测,关注业态发展,实现网络内部与时俱进。

3.4 速度因素

该产业联盟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在项目扶持、产品研发、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享受国家政策扶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大网络成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和消化速度。在积极吸引协会、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加入的同时,仍以企业为主,保证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型企业在网络中占据绝对地位,拥有自己研究所和实验室的企业行知识创新和应用的主力军。

3.5 交互度因素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知识的转移和再创造是一个系统工作,该联盟明确了传导主体和知识的传导路径;制定平台标准体系将知识显性化,易于传导;建立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组,实现网络内部与外部的互动。联盟旨在将工业信息系统应用于不同的行业中,技术上的知识重叠性与具体应用领域的知识异质性,对于知识的吸收和传导提出挑战。

3.6 知识隐性因素

相对于显性知识的明了易学性,隐性知识存在于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内部,与其产生的主体依附性更强,难以被剥离和学习。将网络中知识去隐性化,隐性知识更多暴露在网络中,提高知识传导绩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为应对隐性知识的传导障碍,对组织成员进入企业学习交流,实地参观;鼓励企业之间交叉入股,增加知识传导渠道;组织非正式学习交流会议,隐性知识生产者总结知识经验并传导给接收者。对于隐性知识的识别和学习速度,是形成创新优势的关键。

3.7 吸收能力因素

网络中企业的吸收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知识整合和创造水平。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内部成员数量达300多家,并且设立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工作组;同时,对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做追踪报道,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并快速获取有用信息。但是员工的接受动机、组织结构、企业知识基础对于知识的接收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可以在此基础上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组织知识吸收能力。

综上所述,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是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工业生产的重要策略。这套完整的企业网络,率先构建行业发展标准和评估体系,推动工业与互联网融合。联盟成立时间较短,未来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借鉴前人的发展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网络体系。

4 結论及建议

知识是创新活动的根本要素,知识在网络中的传导是知识的拥有者通过合适的传导路径将符合需求的知识内容转移给接收者。企业网络中关于知识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复杂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对于知识的传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需要多角度进行,而不同的网络主体分析的角度不同。在此基础上加入知识隐性与接收者吸收能力对知识传导影响分析,网络结构广度、联系的密度、传导速度、知识交互度、知识隐性、接收者吸收能力等都对网络结点企业之间知识传导产生影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对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重要影响,合理完善其网络结构,提升知识传导和创新绩效,是联盟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于耀淇,江积海 .知识传导与知识网络中知识资本结构优化方法[J].科学学研究,2010,(02).

[2]单子丹,高长元,陈晓利.开放式环境下高技术知识传导平台的构建体系与服务模式[J].软科学,2016,(05).

[3]景永莉.企业知识传导机制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9).

[4]舒刚.基于知识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