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希望的种子

2018-10-10王文合黄玉文朴玉春

农民科技培训 2018年9期
关键词:贫困户培育农民

王文合 黄玉文 朴玉春

2014年至2017年,河北省承德市已连续四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之列,下辖7县1市均成为国家示范县市。全市农广校体系充分发挥专门机构作用,紧紧围绕农业五大主导产业、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举措。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谁来种地”问题的重要论断,到连续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战略部署,从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应运而生,承德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呈现出可喜局面——提升了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老农”,吸引了一批有乡愁、想创业的“新农”,引进了一批有学历、能创业的“知农”。

实践证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化之路,不仅正在改变着农民的命运,也在深刻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据统计,截至目前,承德市已累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924人,其中,种养大户7900多人,家庭农场主620多人,有320多人成为合作社的负责人,1200多人成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骨干,为承德市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育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17年11月,承德市农广校聘请知名专家授课,在隆化县举办了历时15天的高端现代青年农场主肉牛养殖专业培训班,培训了100名肉牛养殖大户。

春季是牛病多发季节,为了帮助学员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肉牛疾病,承德市农广校聘请丁玉臣和赵晓东两位肉牛养殖专家,进村入户对隆化县现代青年农场主养牛户进行了回访,回访中,两位专家分别就如何避免春季疫病传播、防止春季中毒病发生、怀孕母牛如何预防流产以及产前产后如何管理与疾病预防等多方面问题,对肉牛养殖学员进行指导。听说专家进村,没有参加培训班的肉牛养殖户也来听课、咨询。

过去的4年多时间里,承德市陆续开设50多所这样的“田间学校”。眼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农民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农村人才的流失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是农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是农民最实际的期盼,更是农民的真心诉求。

为了满足农民的这一诉求,承德农广校围绕全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在培育工作中,市、县农广校积极探索培育路子,在田间地头开设“田间学校”,邀请专家、教授和农业、林业、畜牧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培训,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愿意学,学得会。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培育蔬菜产业3040人,食用菌产业1648人,林果产业4323人,中药材900人,畜牧业3228人,休闲农业95人。有2185人达到了中专学历水平,1129人通过技能鉴定获得中级工资格,24人被评为农民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荣获 “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人被评为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1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得到壮大,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一大批农民正在走向农业职业化道路,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助人

探索出培育工程与扶贫攻坚相融合模式

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过程中,本着培育以能人为主的领头雁与培育专业技能型相衔接的原则,将职业农民培育与脱贫致富相融合。培育工作涵盖450个贫困村,培育贫困户农民1550多人,其中有1070户通过培育发展产业实现脱贫,69个贫困村出列。同时探索出一批行之有效的产业帮扶模式。

一是企业带动模式。2014年,平泉市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卧龙镇头道沟村租地300余亩,建设现代化恒温发菌棚3万余平米。农广校现代青年农场主学员——公司法人齐艳斌,吸纳200多个贫困户进入园区,将建好设施免费给贫困户使用,贫困户从园区赊购生产食用菌的生产资料,利用设施棚生产食用菌,园区以市场价格统一收购食用菌,收购后从购买的食用菌款中扣除农户所用的生产资料和相应的管理费用,从而激励贫困户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摆脱贫困。

二是合作社带动模式。滦平县西双闸子村50多名贫困培育对象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集中投入到宏凯园林建筑有限公司1100亩现代化苹果园,30多名贫困农民经过系统培训后进入果园从事果树修剪、水肥管理等技术工作,实现了股金分红与工资双收入。这就是合作社带动模式,即培育对象中的贫困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进入合作社,实现“土地租金、打工薪金、产业股金”三“金”收入。

三是产业带动模式。平泉县小寺沟镇趟道新村是个贫困村,经过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建设了120亩标准化“三优”苹果园,2016年建设了24栋日光温室大棚。贫困户王翠娥一家以前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16年建了2个温室,年收入达到5万余元,彻底摆脱了贫困。

承德县大营乡桲椤树村也是产业带动模式的受益村。桲椤树村是一个贫困村,2016年县农广校结合村级产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4人, 2016年建设果园500亩,2017年新建600亩,目前全村发展到2700亩,有80%贫困户建立果园,2016年实现脱贫。

因产业带动模式受益的还有围场建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该合作社是种植连翘和金莲花为主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帮扶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脱贫,合作社为发展中药材的农户免费发放连翘苗,鼓励农户种植,最后统一收购农户连翘种子,目前全村发展中药材农户达到13户,种植面积1700多亩,由原来“输血”变为自身“造血”,使贫困户彻底脱贫。

四是基层组织带动模式。平泉市茅兰沟乡五家村是这一模式的成功范例。五家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贫困人口137人,在村两委班子主动请求下农广校进村开展培育工作,两年来,为该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9人,组建了惠众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建了蔬菜产业园区,43名培育对象进入园区,16人创办了家庭农场,园区年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同时,还吸引村外11名专业大户前来本村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女学员梁桂英自建两个大棚,三年时间有了车,还在县城买了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喜人

新型职业农民为“三农”带来巨变

培育对象在接受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职业素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后,综合素养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也为乡村带来生机和活力,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据对112名培育对象的调查显示,参加培育前家庭户均收入6.25万元,两年后的2017年户均收入达到12.6万元,增长101.6%。

除了物质上的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生态绿色有机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我现在办农场,有底气,有技术,有办法,有市场。农业让我有体面有尊严,我为自己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而自豪!”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台子水村农民郭金平说。正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讓她从一个只有一腔热血的莽撞青年脱胎换骨成一名具有专业技能和现代思维的新农民。郭金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通过培育后,她对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有了深刻认识,认定了“用良心做产业”的“死理”,在承包230亩盐碱地的基础上,2017年又流转土地468亩,成立了山妞家庭农场,严格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种植规模化蔬菜,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观念,励志图变的典型。

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东村农民李凤琴,2008年开始发展谷子产业,并成立了黄旗皇种植有限公司。在公司发展遇到市场和品牌双重瓶颈的情况下,参加了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015—2017年,有机地块认定达到5478亩,进行黄豆、向日葵、玉米轮作倒茬,生产规模一年一个台阶,“黄旗皇”小米成为“黄旗小米”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品牌。

同时,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动力,也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回乡投身农业。

平泉市桲椤树社区农民张春风是个返乡农民,经过参加食用菌专业系统培训后,创建了三个食用菌园区,解决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年收入达到450万元。围场县顺鑫果蔬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吴瑞国打过工,搞过建材,有了资本积累后毅然回乡联合33家农户整合360亩地搞起了果蔬种植合作社,从对农业一窍不通,变成了乡土种植技术专家。

隆化县偏坡营乡靠山营村农民白颖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带着三年在外工作闯荡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和创业梦想,回到老家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刚接触农牧业技术方面知识时,什么都不懂,一切都是从零开始。2014年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后,她创办的耀翔种养殖有限公司逐步走上正轨,40栋高标准、高质量的多功能日光温室,年产绿色蔬菜600多吨,年收入480多万元,实现纯利润280万元,带领33个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助推了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覆盖了22个乡镇的27个美丽乡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7人。滦平县下营村围绕中药材产业连续三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9人,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被中国中医科学院确定为中国北方最大、最全的品种资源保护及展示基地。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被誉为“药花小镇”,成为美丽乡村的典范,每年接待参观游客2万多人次。

在兴隆县上庄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名,培育中,农广校不仅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还带领学员到北京、天津、武安等地乡村游名村参观考察,使学员们开拓了视野,回来后许多学员办起了农家游。眼下,上庄村已由单纯的诗歌小镇向休闲农业与休闲文化融合方向发展,努力发展成为休闲文化美丽乡村,在转型过程中,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市分校)

猜你喜欢

贫困户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