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南平原晚播小麦“四补四促”应变高产栽培技术

2018-10-10梅雷刘春燕黄玲

农民科技培训 2018年9期
关键词:幼穗播种量拔节期

梅雷 刘春燕 黄玲

豫南平原地处黄淮海冬麦区的南缘,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多变。全省年平均气温12~16℃,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2℃。常年降雨量500~900毫米,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季节间差异较大。夏春多,分别占年降水量的45%和27%,且多暴雨。秋冬少,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0%和8%。年际变幅较大,降水最多达1360.7毫米,最少的仅有524.2毫米。降雨夏春多、冬秋少,旱涝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常常造成小麦误期晚播。由于播种晚,气温低,小麦越冬前苗小,苗弱,根少,分蘖少,生产上难于培育冬前壮苗。豫南一般把播种超过适播期、越冬前达不到壮苗标准的冬小麦称为晚播小麦。由于误期晚播,各生育阶段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最佳光温资源,成为大面积小麦均衡增产的限制因素。因此,了解晚播小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生长发育特点,推广晚播小麦“四补四促”应变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晚播小麦单产的关键。

一、晚播小麦存在的突出问题

小麦苗小,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麦株体内有机物积累少,小麦抗耐寒能力差,如遇冬季严寒,特别是气温陡降和极端低温的侵袭,极易遭受冻害。

冬前分蘖少,群体不足,如果抓不住春季分蘖高峰,最容易形成拔节期单位面积群体不足,不能获得足够的单位面积穗数而减产。

小麦在田间的生长时间减少,幼穗分化时间缩短,不但小麦穗子小,而且不孕小穗、小花增多,直接导致小麦穗粒数减少而减产。

幼穗分化开始晚、时间短、春季发育快,而到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可以基本赶上适期播种的小麦。播种越晚,穗分化持续时间越短,从而形成幼穗发育不良,极易遭受春季早霜冻害和寒潮冷害,小穗、小花退化增多,穗粒数减少而减产。

小麦生长发育时间推迟,生育期滞后,成熟期比适期播种的小麦推迟,春末夏初复杂多变的气候类型决定了小麦生长后期气温高低变化剧烈异常,小麦蜡熟期容易遭受后期极端高温热害和干热风危害,而形成晚播小麦灌浆速率减少,灌浆强度减弱,灌浆时间缩短,不能充分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而减产。

二、晚播小麦生长生育及产量形成特点

冬前有效积温少,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蘖成穗数少,光合能力较弱,分蘖节养分贮存不足,冬季常常遭受冻害,适期播种小麦冬前有积温为600~700℃,而晚茬小麦冬前有效积温仅为300~400℃。冬前有效积温少导致出苗推迟,分蘖少,次生根少,吸收肥水能力弱,苗质差,养分积累不足,越冬前难以形成壮苗越冬,最终分蘖少,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少是晚播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晚播小麦幼穗分化开始较晚,历经时间短,使不孕小穗、小花数增加,单穗结实粒数减少,虽然春季气温回升后,幼穗分化进程明显加快,在較短时间内赶上适期播种小麦。但由于其穗分化起步晚,时间短,幼穗发育不良。退化小穗数,小花数明显增多,导致每穗结实数减少而减产。

春季分蘖成穗率高。由于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主茎叶片数少,冬前根少,分蘖少或基本上没有分蘖,但到春季升温,分蘖增长快,春季分蘖成穗率比适期播种的高。

由于晚播小麦的成熟期比适期播种的小麦推迟,灌浆期易受高温和干热风的危害,降低千粒重。

三、“四补四促”应变栽培技术

晚播小麦 “四补四促”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晚播小麦的生长规律和生育特点,经过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而形成的一套综合性的栽培技术。它是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体的综合性配套栽培技术,即:选用对路良种,以种补晚;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增施肥料,以肥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 浸种催芽,促苗早出;冬前冬季精细管理,促弱转壮;春季早管细管,促苗早发;强化后期管理,促进增粒数增粒重。由于方法简单,易于采用,增产显著,推广较快。

(一)“四补”应变栽培技术

1. 选用对路良种,以种补晚。实践证明,晚播小麦种植半冬性或弱冬性的中早熟品种,抗寒性较好,相对耐晚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阶段发育进程较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灌浆速度快,容易达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丰产的目的。晚播小麦品种选用应掌握3个原则:一是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种。宜选用半冬偏春性或春性小麦品种。二是因地选种。旱薄地选用抗旱耐瘠型品种,肥力高的高产田选用丰产、耐肥、抗倒型品种。三是根据耕作制度选种。间作套种田应选用植株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的小麦品种。

2. 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营养体小,小麦分蘖显著减少,单位面积群体数不足。用常规播种量必然造成单位面积穗数不足,影响产量提高。所以必须通过加大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确保小麦丰产拥有足够的成穗数,这是晚播小麦增产的关键。但应注意根据播期土壤肥力高低、播种基础好坏和品种分蘖成穗特性,确定合适的播种量,对晚播小麦播种量的增加幅度各地都有一定的经验,要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播种量。

3. 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麦收胎里富,底肥要上足”。晚播小麦一般前茬作物养分消耗多,土壤速效养分减少,再加上晚播小麦前期苗小、根少、分蘖少,因此必须对晚播小麦加大施肥量,以补充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不足,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晚播小麦要基肥施足钾肥、磷肥、但不要施过多氮肥,冬前一般不追氮肥,返青期早追、拔节期多追氮肥,争取春季分蘖成穗,有利于获得高产。最好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有针对性补充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不足,以促进小麦早分蘖、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夺高产。因此,配方施肥很关键。但要切忌拔节期追氮量不能过大,一般每公顷追纯氮不宜超过75公斤,以防小麦贪青晚熟,灌浆不充分影响产量。

4. 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一是精细整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因雨涝误期晚播的小麦尽早耕翻晾晒,适墒时尽快耙耱播种,做到耕匀耙透,土碎地平,上虚下实,确保实现一播全苗。足墒下种,一播全苗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环节,是晚播小麦创高产播种期关口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晚播小麦尤其极为重要。二是精细播种,适当浅播。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是做到早出苗、早生长、早分蘖、多发根的有效措施,一般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

(二)“四促”应变栽培技术

1. 浸种催芽,促苗早出。为使晚播小麦早出苗,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晾干播种,可提早出苗2~3天。也可在播种前用20~25℃的温水将小麦种子浸泡1昼夜,等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堆成30厘米厚的種子堆,每天翻动几次,在种子胚部萌动露白时,摊开晾干播种,可比播干种提早出苗5~6天。

2. 冬前冬季精细管理,促弱转壮。“三分种,七分管,小麦丰收才保险,种子出苗,管字上马”。 晚播小麦由于播种偏晚,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叶片数少,次生根少,麦田管理应以促为主。要根据苗情和整地质量,早管理,早中耕,巧追肥,巧浇水。一是早中耕。划锄松土,增温保墒,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促进麦苗生长发育,促弱转壮。由于晚播小麦苗小根少,中耕一定要做到细锄浅锄,切忌划锄松土过深。二是巧追肥。晚播小麦苗小、根少、需肥量少,冬前冬季一般不追肥。只有当小麦发黄有明显缺肥迹象时,再适当追肥。三是巧浇冻水,晚播小麦田一般不浇冻水,晚浇春水。若遇秋旱严重应早浇冻水,但水量要小。

3. 春季早管细管,促苗早发。一是中耕划锄,提高地温。返青期小麦早发快长的关键是提高温度,管理的重点是早中耕增温保墒,对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增加分蘖、促苗早发快长,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二是水肥齐攻,促分蘖成穗,狠抓返青期-拔节期的肥水管理。在春季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采用水肥齐攻,促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增粒数。一般每亩追施尿素7.5~15公斤,每亩灌水以40立方米为宜,具体应根据苗情群体大小来确定。群体小的,适宜早追肥、多追肥,促进春季分蘖增多。反之,可迟可少。对地力较高、基肥充足、麦苗较旺的田块,可推迟到拔节期或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但要注意浇水后都应及时划锄松土破除板结,以利提温保墒,提高地温,促麦苗稳健生长,保证足够穗数。

4. 强化后期管理,促进增粒数增粒重。晚播小麦后期管理的重点是喷好“两药”,浇好“两水”。一是小麦抽穗扬花期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抽穗扬花期以防治赤霉病为重点,兼治叶枯病 、锈病 、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和蚜虫,可在小麦抽穗-齐穗期,每亩用25%氰烯菌酯100毫升或80%多菌灵可湿性超微粉100克或25%嘧菌酯30毫升+25%咪鲜胺乳油100毫升+43%戊唑醇10毫升或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0毫升+4.5%高效氯氟氰菊酯50克+长效王50毫升+尿素150~200克兑水15千克喷雾,间隔一星期左右再喷一遍要加麦健50毫升+磷酸二氢钾200克。二是要喷好灌浆药。灌浆期以防治锈病、叶枯病、预防干热风、防早衰为重点,兼治白粉病、蚜虫,可每亩用25%嘧菌酯30毫升+12.5%烯唑醇40毫升+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0毫升+10%吡虫啉20毫升+腐殖酸叶面肥50~100克+尿素200克+长效王50毫升兑水15千克喷雾。三是要浇好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浇好孕穗水是预防晚霜冻害和寒潮冷害,浇水对保花增粒有显著作用。应根据土壤墒情在孕穗期浇水,以保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四是要巧浇灌浆水。晚播小麦灌浆期遇旱要浇好灌浆水,能提高光合作用持续期,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千粒重。但要注意,灌浆期浇水一定要小水巧浇,切忌大水漫灌。否则,会因土壤湿度过大损伤小麦根系活力,加快小麦衰老。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蔡县农村经济管理站、新蔡县余店镇农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幼穗播种量拔节期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四分体期低温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幼穗结实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高粱幼穗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