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修“工作站”教学实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8-10-09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工作站实训技能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王 浙

1 实施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浙江省自2007年开始推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至今,提出“理实一体化”“小班项目化教学”等课改理念,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我校紧跟省课改步伐,近年来在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汽修教学实训工厂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建成有整车实训室、汽车营销实训室、汽车拆装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喷涂实训室等,规模位居嘉兴市前列,实训设施设备都是按照企业标准采购,有些甚至超过企业。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下,实施课改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

(1)学校教学实训条件与课改项目所需条件吻合度不高。即使学校目前拥有较为强大的实训硬件条件,但是这些实训设施设备一般都是全新购置,而课改项目中,有些是需要一定行驶里程后或者出现老化故障时进行实施操作,例如在二级维护时一般新车达不到要求,在排放发动机机油时,机油都是新的;在拆装制动器时,制动片在没有磨损的状态下学生是比较容易拆下的,但在企业实际过程中又是不一样的情况。

(2)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载体。传统形式下,学生的职业意识都是靠教师的灌输,而并非是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缺少这样的载体。学校虽投入了大量的硬件设施,模仿企业对实训场所、实训设备等进行改造,但汽修专业教学实训过程仍是在一个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的工厂中进行,它并不能产生实际效益,不是真实的生产过程,学生往往会觉得反正是模拟的,又不是真实的,容易进入应付状态,“我只要通过学校考核就行”的心态不断呈现,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

(3)教师技能水平低,缺少实践经验。我校的专业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本科直接进入学校的,本身的技能水平不高,虽然大多挂有“双师型”的称号,但没有企业实践经历,不是真正的“双师”。学校也不断发现这些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安排教师下企业,但都是走过场,看看为主,谈不上实践经验。

(4)学生在校接受的知识技能出现碎片化、单一化现象。课改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项目技能都是教师根据课改教材整合制定的,而制定的项目因多种因素缺少系统性,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呈现碎片化。学生始终在校进行规定的项目学习,反复地进行项目技能锻炼,整学期下来却学不到几个项目,导致学生只有学过的会没学的不会,这种教学方式唯一的用处就是应对学校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

经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校也曾实践过多种方案,但解决问题的效果始终不明显。反复探索之后,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让企业参与教学,让教学延伸至企业,提出“工作站”式教学实训的创新模式,得到了行业、企业、学校专家的可行性论证,同时也被评为浙江省中职专业课改教学创新孵化项目,力求在全省范围内做出示范做出引领,也得到了全体汽修专业教师的支持,以及校领导的重视。

2 “工作站”教学实训模式实践形式

2.1 汽修实训“工作站”

汽修实训“工作站”是利用企业现有或者正在经营的场地、设施设备,建立学生实训“工作站”,涵盖二级维护、车身涂装、车身修复、汽车美容、汽车营销、前台接待等项目,借用这些“工作站”进行实训教学,企业一线师傅与教师共同授课,同时还可以进行轮岗实训。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承接业务,以“准员工”的身份直接参加企业的各项生产实践活动。将学校“仿真岗位”实训转变为“全真岗位”生产,让学生明白今日所学将来所用的道理,是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汽修实训“工作站”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2.2 “工作站”教学实训模式

我校与省课改接轨,始终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原有教学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开发,推出“职业素养+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参考省课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确立与企业相对接的教学项目;在教学方式上实现企业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授课,本校教师主要完成理论和课堂的监管,企业技术人员主要进行技能的教授;在教学评价上采用社会化评价,学生的技能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考核。学生进入“工作站”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如图2所示。

图1 汽修实训“工作站”的功能

图2 学生进入“工作站”的三个阶段

3 “工作站”教学实训模式具体实施过程

(1)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训“工作站”。在政府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已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以本地现有品牌企业为重点对象,加强交流,最大化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服务,赢得企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参与,从而逐步设立多个企业“工作站”。

(2)利用教学资源库,优化“工作站”教学实训。在“工作站”这个环境下,将课改课程与企业生产实际有效整合,摸索出适合“工作站”式的教学实训形式,对省专业课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和编排,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确定适合实际需求的教学项目,并利用本校教学资源库的优势,将静态的内容变成动态的演示,将“工作站”以视频的形式全部搬进学校,将实际生产实践变成模拟教学实训操作。不在“工作站”实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学习,熟练技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工作站”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3)企业调研专家论证,形成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参观企业,感受就职环境。高一期间,安排学生参观当地上规模的汽车服务企业,时间以半天参观2家~3家为宜,看看未来工作的职业环境和工作内容。每个学期1次~2次,整个高一阶段3次以上。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当初的选择,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性。

2)请专家作讲座,品味企业文化。邀请企业的经理、主管及行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讲述企业的特点、文化、职业素养要求等,每个学期3次左右。轮流实行,让学生看到不同企业的文化以及企业中高层人员的素养等,进一步加深对专业、企业的认可度。

3)进行短期的见习活动,体验职业特性。高二阶段,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并且跟着师傅进入班组,以体验实际的作业情境和作业内容为核心,让学生熟悉汽车后市场行业的职业特性。

4)进行轮转性岗位跟班,理解劳作甘苦。高二教学时段内,安排固定的课时,由工作站所在企业群中逐个安排企业的主管或组长承担4周(或1个月)的教学任务,下一个周期换另一家企业(工作站)承担,逐步将“工作站”企业介绍进学校。企业师傅的现身说教,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工作性质,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心理准备。

5)专家、师傅、教师全面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高三上学期,将学生分配至各“工作站”学习,在“工作站”中由企业代表及学校教师轮流承担教学工作,教学内容由“工作站”所在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工作站”教学工作结束时,进行由企业与学校共同主持的考核。企业的教学重点是企业员工必备专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教学主要是查漏补缺。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逐步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6)师傅引领下的顶岗作业,实现身份转变。学生在高三下学期进行顶岗作业实习,由于通过前期的逐步选拔,企业已有了心仪的培养对象,学生也有了方向。通过师傅的引领,脚踏实地地工作,员工的身份使学生能更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学生的身份使其能继续认真学习与探究。通过这样的实习,学生可以适应企业的活动,较好地实现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的对接。

(4)创新教学实训评价机制。引入“工作站”式的教学实训后,必须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应建立起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强化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的社会化评价,对每一个进站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学生在“工作站”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挂钩,同时计入学校综合性评价。实施三结合评价体系,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校教师考核与企业专家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4 “工作站”教学实训模式实践的主要成效

我校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改革示范学校项目的建设学校,而汽修专业是重点建设和支持专业,已将“工作站”的研究与实施投入建设计划,已有实践经验。笔者为了证实实施效果的可信度,进行了三方(学生、教师、企业)效果问卷调查。随机抽选工作站学生100名,专业教师6名,企业10家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统计分别如表1、表2、表3所列。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传统情况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得出以下主要成效。

表1 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数据统计表

(1)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有效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成效一直不客观,原因是学生职业素养不是靠教师或者学校的灌输,而应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职业氛围,一种岗位环境,让学生自主体会感受,从中逐步养成自身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目标,“工作站”刚好是创造这种培养情境的有效载体。

(2)“工作站”模式已逐步得到当地企业的认可。从数据中看出,“工作站”模式逐渐获得企业支持,企业也明白“工作站”模式的优点,企业也希望获得优质员工,这些员工哪里来?只有在培育职业人才时企业自身也参与其中,相当于在培养自己的员工,提高企业对学校学生技能水平的认可度。

表3 对企业的调查情况数据统计表

表2 对教师的调查情况数据统计表

(3)借助“工作站”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真“双师型”教师队伍。“工作站”的教学实训模式,要求教师下企业授课,这就意味着教师拥有教学压力,一方面来自自身专业理论,另一方面来自自身专业技能,都要求有扎实的功底。而教师下企业也可以实时了解企业动态、企业需求、企业建议等,将企业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引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增进校企合作交流。

(4)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工作站”的实施,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项目为今后职业谋生的必备技能,且在“工作站”实训期间所碰到的会是形形色色不同问题,不像传统教学中单一规定项目,只要学会就行。学生必须转变观念促使自己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艺不精势必被企业淘汰。在生产实践时,碰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后会主动查寻相关案例,查阅相关资料,促使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5 “工作站”教学实训模式的实践反思

在“工作站”教学实训模式实践过程中有顺利的一面,当然还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教师进入企业授课,会出现教师嫌企业技术人员没有上课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嫌教师技能水平欠缺等问题。又如教师到企业上课的内容确定,因在同一家企业有不同专业学生,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实现双方有效合作成为难题,这些问题都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空间,不断完善这种教学实训模式。

猜你喜欢

工作站实训技能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