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长制”电子信息化实践与讨索—以“温州河长通”为例

2018-10-08瞿伟力赵章品

浙江水利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巡河河长制温州市

瞿伟力,杨 琼,赵章品

(1.乐清市水利局,浙江 乐清 325600;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

1 问题的提示

河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的河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运行功效严重滞后于环境保护需求。据2014年年初统计,浙江全省共有垃圾河、黑河、臭河3698条,共计8619 km,占全省河流总长度的6.25%,2015年,浙江省共有5000 km黑臭河道需要治理,河道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因此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浙江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以治水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打好治水攻坚战,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出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整治河道水环境。依据水利部、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河长制”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地加快推进“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温州市于2016年正式全面启动温州河长通的建设工作,项目在全市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框架下进一步设计,建立“河长制”基础数据库,该基础数据库包含河道水质监测信息、河道地理信息、河长信息、河长制办公业务信息等,并将数据规范纳入整个智慧环保总体规范中,补充现有不足,为日后的环境信息化管理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温州市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温州河长通于2016年10月上线。通过开发完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河长制手机APP和微信平台,实现河长制信息公开、河道水质公开、污染源分布、投诉建议、河长巡查日志、督查督办等功能,强化河道监控、动态管理、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致力于全面提高温州市“河长制”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系统以经济实用和开放先进相结合的原则,建成全面的网站管理端口,实现多端口全面化的管理方式。

河长制是一个新的事物,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全市河道及河长进行全面的电子化有效管理,解决当前利用人工管理,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问题。河长制APP目前支持安卓和苹果系统手机安装,界面清晰,操作简便,后台能够实现河流查询、全景河流、问题反馈、河长巡河、反馈查看、统计与管理等功能,基层干部及普通民众可轻松上手。各级河长以及工作人员使用GPS定位开始日常巡河,APP将实时记录河长巡河GPS轨迹和巡河中反馈的问题照片和视频,保证实时获取河流问题上报的时效性,还能通过APP下达以及接收反馈任务,做到上报、下达落实责任。

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见图1 ~ 2)经过1 a的实践和改进,在河长管理工作中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发现和总结部分问题,为接下来整体河长制工作、平台升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图 1 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首页图

2 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河长通)概述

2.1 功能概况

河长制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是最大程度发挥“河长制”信息公开、河长履职、沟通互动等作用,共同治理河道,最终实现以下功能模块。

2.1.1 河道责任制管理同步网格化建设

河长通系统实现每条河道都分配各级河长,河道和河长一一关联,将各类事件处置、河道信息修改、污染事件责任划分具体到范围与责任人,上级河长可对下级河长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依托河长制系统,通过加强对河道的日常巡查,做到河道事件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加强对河道污染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形成“记录—上报—处理—反馈”的闭环处理流程。通过手机电子化巡河(见图3)等手段全面提示对河长在使用过程的监督。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手机APP架构见图4。

图 3 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手机登录功能图(巡河和签到模块)

图 4 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手机A P P架构图

2.1.2 河道信息公开

河长通系统实现信息公开,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道水质公开。对全市范围“河长制”所辖省、市、县级河道,国、省、市控水质监控站位,及垃圾河、黑臭河的水质信息进行公开。其中国、省、市控水质监控站位、挂市级河长河道的水质数据每月更新1次,其他河道的水质数据每2个月更新1次,公布内容包括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等水质指标及水体的总体水质类别,让公众对全市范围水体水质状况有全面的了解。

(2)河长制信息公开。以电子公示牌的形式对全市范围内各省、市、县级河道,垃圾河、黑臭河县(市、区)河道的“河长制”信息进行全面公开,内容包括:河道基本信息(河道起止点、长度、等级等),河道的责任河长信息(包括河长的联系方式、职务等)和河道治理方案(每条河道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河道的污染现状和治理进展情况。

2.1.3 指导监督综合治理

河长通系统在指导综合治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帮助各级河段长了解所辖河道基础信息,包括所辖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和进展,河道档案、治河策略、主要污染源分布情况、重要排污口分布情况、应急处置机制、辖区内河段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水质情况、河道设施等情况。根据年度治理目标,将各级治水牵头部门研究确定的各河道年度治理任务录入系统,并通过建立河道档案和治河策略,形成“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各级河长可以通过系统浏览或现场巡查了解所辖河道年度治理任务的现状,并可对下级河长进行指导、监督。

2.1.4 接受群众日常监督及事件投诉

河长通在实现日常监督及事件投诉方面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众投诉:公众通过投诉通道直接向责任河长报告河道污染、污水偷排、河道黑臭、固体垃圾漂浮等;

(2)公众评价反馈:公众对河长的处理结果进行反馈评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通过环境污染事件,河长在收到投诉后,根据投诉内容及时采取措施;

(3)公众建议:公众通过建议通道向河长提供河道治理的建议,对河道治理方案、河道管理手段、河长制实施等方面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群策群力推进河道环境治理工作。

互动手段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监督河长按时完成河道治理目标。此外采用排行榜形式,公布所有河道的投诉处理情况,评比内容包括总的投诉量、处理投诉的满意率、未处理的投诉量,督促河长及时处理公众的投诉建议。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信息模块、在线投诉模块见图5。

图 5 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信息模块、在线投诉模块图

2.1.5 信息统计

河长通系统实现科学的数据统计功能,包括水质数据的统计,网站访问和APP下载统计、投诉建议统计、河长履职情况统计、河长签到统计。统计信息按区划进行,对于工作不到位的河长能快速查找,便于管理。

2.1.6 辅助考核

河长通系统通过实施工作考核结果,可通过河长提交的系统的巡河日志、群众举报情况进行治理结果评定,配合问责和奖惩机制,严格督查考核,帮助有效量化落实考核制度。

2.2 技术特点

河长通信息系统的开发充分考虑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原则,如后台核心数据集中统一,采用数据库、数学模型的应用,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决策的行为设计。系统应用多方技术优势落实全面应用手机APP、电子化巡河、问题河道处理流程,应用层面上结合应用GIS技术全面接入地图实时展现河道岸线以及投诉、签到、巡河信息,便利群众通过所在位置参与河道问题监督和实施问题反馈,同时系统应用视频实时监控技术,实现跨区域动态视频监控技术,实时查看河道的污染情况。系统采用扁平化设计,为今后的系统扩建提供更大可能。

2.2.1 全面巡河依靠实时信息反馈

建设移动端“河长通”,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管理每条河流、每个湖泊的河长巡河动态和历史信息,对河长考核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考核内容结合分时段的时间间隔方式来全面考核河长是否完成巡查指标(例:1个月镇级河长有3次巡查要求,3次巡查要求除了要按照需求制定的巡查时间和巡查距离外,每次巡查的频率也要求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保证月份时间内均衡分布在各个时间段,保证巡查效果)。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地图巡河轨迹见图6。

图 6 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地图巡河轨迹图

2.2.2 G I S地图轻量级接入

结合GIS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并摈弃原来GIS多图层叠加的问题,避免河道地理位置信息偏差以及由于GIS面数据文件出现加载缓慢以后图层容易与底图分离的问题,同时在免费版GIS地理位置信息系统进行配置服务端,创新使用将GIS的图层调用转换成数据文件,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中,然后将服务器的数据内容输出成位置信息,节约大量成本的同时,也保证对电子地图的各种操作,包括放大、缩小、全图、移动、打印、点选、框选、不规则选择、距离测量、面积测量、框选放大等,保证数据同步更新的简便性,更加便利的数据存储方式,使整个系统运行更加流畅(见图4)。同时通过GIS技术应用,群众打开手机软件、微信或通过WEB都可以实现基于地图的在线投诉,便利化的找到自己周边5 km范围内的所有河道,将投诉信息直接在软件平台上发送给对应的镇级河长,将问题举报到直接管理河长,便于河长及时处理。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问题举报见图7。

图 7 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问题举报图

2.2.3 动态视频跨区域接入

为了在跨区域的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中,实现不同设备及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和各警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平台完全按照DB33/T 629 — 2007《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规定的视音频传输要求、联网接口技术要求和设备用户地址编码要求进行系统建设,实现河道监控实时接入。

3 智慧治水应用场景

3.1 河长A P P在线办公

使用河长通APP可以直接在线进行相关的办公工作,除手机在线记录巡河轨迹以外,可以直接用手机相机通过APP进行拍照上传,同时记录问题并直接转交给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做工作台账,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如果有举报、建议或者督办信息都可以在手机上便利化的受理、转交、回复、处理等工作,简单便利的工作方式,帮助温州现有一万多名河长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3.2 群众在线举报

河长通信息管理系统,群众可通过河长牌上的二维码直接通过微信、APP以及网站等多渠道反馈问题,可以将问题直接反馈到河长,河长即可收到问题短信,同时举报人可以随时查看自己问题处理的情况、处理的进度,还能对处理好的问题进行反馈评价,真正做到群众参与治水。

3.3 河长办电子化考核

河长通采用电子化考核的方式,是将原来众多河长的数据一键生成报表,随时查看各级河长办以及各个河长工作的完成情况(见图8);同时引入分级化管理制度,市级河长办负责市级河长、县级河长办的整体完成指标,让每个河长办分级落实工作责任,使有限的人力全面推进全市河长制综合治理工作。

图 8 温州市河长通信息系统河长履职统计报表图

4 存在的问题

河长通对河道的统计管理非常简便,但是相关人员在熟练掌握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河长通软件是面对一万多名河长的综合化治水工具,为了使河长能熟练使用软件,通过组织每个县的定点培训以及印制各类河长通软件资料(视频培训资料、培训文档等),但还是无法让每个河长都能快速掌握,各级河长中特别是村级河长,很多都因为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有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偏弱,在新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上存在困难,在考核的时候,很多考核指标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河长通的推广和使用存在着一个渐进的过程,乡镇人员变动大、变动快,无法及时完成工作交接,因此存在巡河河长经常变动、缺乏培训的问题。如果不及时修改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有效的人员培训,将导致该河长巡河失败,直接影响考核成绩。

河长通对通信要求比较高,在山区和沿海多变的环境下,河长通软件有可能受到复杂的野外网络环境的影响,在软件上线初期,很多河长反馈河长软件在野外环境下巡河记录无法顺利上传,对河长的使用造成困难。

河长通如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虽然已经为群众增加了众多反馈渠道,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群众整体参与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群众在了解河长通的使用过程中,也因为技术及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河长通的使用不便。

5 提升与解决

为了增加推广渠道,提高群众及河长的参与度,将增加普通用户注册送积分、投诉送积分、评价送积分,增加河长签到奖励制度,积分对河长和群众的奖励起着重要的推广作用。

河道排污口和终点入河口实时视频监控,采用摄像头直播的形式在河道口和排污口接入在线摄像头,包含普通群众还有河长以及各个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查看是否有违规行为以及河道的实时情况。

同时将简化系统使用界面和程序,优化用户体验,优化河长的使用和引导工作,让更多河长在使用中更加便捷、简单。

6 结 语

随着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推进,温州市率先推出综合化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并坚持继续不断提升和优化,从实用性、先进性、整体性、经济性、可扩展性、规范性上整体提高系统使用效能。河长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将采用更加简洁的技术界面,在使用上尽可能采用广大群众更加简单易懂的界面和语言,更加简便的操作方式和操作路径,手机模块尽量控制在3个功能模块内,步骤控制在3层架构以内。在培训上以培训到人为目的,确保每个人都能准确地使用河长通,发挥河长通的最大功效。

河长制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是结合温州市整体水体、河体实际情况,根据温州市河长制河湖管护的重要特点,采用现代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信息化技术,集约化建设的温州市河长制水利云。今后将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标准,推进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在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下建设统一的河长制管理软件应用平台,利用扁平化系统应用和部署,极大改变以往按行政层级进行独立建设的树形组织方式,使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更加简洁高效。平台通过实现统一的门户,统一的信息安全体系,以支撑市—县级统一的河长制河湖管理信息化服务覆盖,在确保制定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下,极大地满足河长制信息服务平台科学合理、经济高效、可持续化的发展使用要求。为今后河长制信息化工作的继续优化开展,起到了桥头堡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巡河河长制温州市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巡河记
河长智能巡河APP 系统设计与应用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庄玉庭先负孙逸阳
温州市特色街创建 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