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古建照明设计艺术浅析
——评内原智史的照明艺术哲思

2018-10-08南京工业大学211800

大众文艺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古建夜景清水

(南京工业大学 211800)

随着灯光照明在城市规划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战略地位,作为社会的融合载体,灯光能令城市改造更富艺术魅力。人们对古建的兴趣正在逐步从单一的日景游览转向日夜建筑景观的共同演绎,古建的夜景照明正不断受到更多民众的关注。由此,古建照明的设计要求也不断提高,优秀的照明思想绝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古建亮化,更应该将传统建筑和其所负载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通过其建筑艺术形象将文化内涵表达出来,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

日本古建筑的基本形式源自中国的汉唐时期,同时受到本土气候、地理、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独特风格。这种独特的文化积淀在城市发展的长河中应该留下清晰的足迹,为后人品鉴。日本古建照明设计大师内原智史先生在其照明案中就提出:“城市根据空间的不同,应该有它的二元空间,在白天是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进入夜晚,就让人们看到城市中具有文化内涵的那一面。”作为国际著名的古建照明设计大师,内原智史先生主持设计了许多日本古建的照明设计项目,他将“夜景照明将展现出日景文化表现不到的内涵”的艺术思想融入到每个案例,引导了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古建照明思想,具有极大的艺术成就。下文就内原智史先生在古建照明方面的几个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了解伟大设计师的照明哲思。

一、内原智史对金阁寺的照明哲思

日本京都的金阁寺始建于北山文化时期,三层楼阁木质建筑紧邻镜湖池边,其中的一楼按照平安时代的贵族样式建造,是将军的作息寝殿。殿中朴素的天然木柱和石膏墙体与建筑檐下的金箔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的二楼供奉观音菩萨和四大天王,布置成镰仓时期日本武士家的风格,外壁用金箔装饰,窗户都按中古贵族住宅的形式建造,使用了带方格子的板窗;而三楼则为中国唐朝风格的“究竟顶”,属于禅宗佛殿式样建筑,中央镶有唐式建筑的板门,左右镶有花卉形的窗,里外都镀了金,寺顶宝塔结构的顶端有象征吉祥的金色凤凰装饰。这同一建筑上三种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布置使得金阁寺在统一的建筑外表下充满细节的变化,尤其的独具匠心。二寺内的庭院则以笠山为背景,寺前的一池碧波里安设了各种各样的名石,从水中倒影出金阁寺华丽的外表,木质的轻盈建筑如同一艘度过时间大海驶来的美丽的楼船,代表当时社会的繁荣,体现出足利义满将军当政时的权威和对王朝的憧憬。除此之外,金阁寺的庭园有许多不同的造景诠释文化的多样性,例如“鲤鱼石”象征高跃龙门;“白蛇之冢”释义白蛇传说;“陆舟之松”象征日本佛教文化,诸如此类。

图2 金阁寺夜景照明

内原智史先生在设计金阁寺照明环境方案时,对金阁寺的环境,文化历史以及相关著作都作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首先,金阁寺的日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层和第三层总量多达20kg的金箔是金阁寺的代表性建造,奢华闪耀的建筑感官效应早已深入人心。那么,在夜景中既要保留大家对于建筑既有效应的认同感,又要带来新的夜景感受,才能突破日景的禁锢,创造金阁寺独有的夜景美。其次,任何建筑的夜景环境都应是其文化内涵的突出表现。内原智史先生在其照明案中就提出:“城市根据空间的不同,应该有它的二元空间,在白天是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进入夜晚,就让人们看到城市中具有文化内涵的那一面。”金阁寺的日景再现了足利义满将军的辉煌成就,是对古代文化繁荣的肯定和自豪。而夜景也需要在延续文化内涵的同时有所创新。因此,金阁寺的夜景设计中,内原智史先生重点用面光源打亮二、三层楼侧面的金箔,用光延续了金光闪闪的日景效应,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夜景联想。与日景有所区别的是,夜景更注重亮化屋檐下的墙面部分,而不是整个侧面,这些闪亮的檐下部分和较暗的一层墙面行程鲜明的对比,这些水深处的亮光倒影使得水面行舟的效应在夜景更加突出。除此以外,内原智史先生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在进入金阁寺参拜的甬道上,设计师考虑到参拜者视线的高度,调整了惯有的光源高度,将灯具设置到一般人腰际的高度。这样的设计使人不由联想到古代京都夜间举办茶道会的风俗,主人手提灯笼迎接参加茶道会的客人时,灯笼的高度刚好是现如今甬道灯具的高度,这样的细节处理使得参观者产生被人提着灯笼欢迎的感觉,从而加深建筑文化的认同感。内原智史先生还认真体会了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写的“无尽的美”,秋天红叶如丹,红黄相映成辉;冬天白雪皑皑,金阁银装素裹。因此,在夜景设计中,设计师也着重对金阁寺进行照明设计,很少对周边环境进行照明,重点突出夜间金阁寺的虚幻美,让灯光照耀下的金阁寺如梦如幻,与日景形成较大的差异,提升夜景的美。

二、内原智史对银阁寺的照明哲思

银阁寺现今坐落于京都市左京区银阁寺町,又称照慈寺,建于公元15世纪末,由当时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足利义政效仿金阁寺而兴建的别墅。足利义政死后,这座别墅才被改建成寺院,称作东山慈照寺。较之金阁寺,银阁寺在外形上与金阁寺无比相似,但气质上却大不相同:前者是太平盛世下的宠儿,后者是硝烟乱世中的孤客。两座寺院的缔造者是一对祖孙,却跨越了一个家族极盛而衰的百年风雨。银阁寺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方式。模仿西芳寺舍利殿的是位于最底层的心空殿,二层为潮音阁,其内供有观音像,二层阁楼则是涂满白漆的银阁。寺中庭园由银阁、东求堂和锦钟池组成,银阁和东求堂都是日本国宝。此外还有沙场、向月台、洗月泉、弄清亭、茶室等造景,古朴雅致,简单无华,可视室町艺术和工艺的经典之作。

图3 银阁寺卤素焚香照明

银阁寺在日本是非常有名的东山文化起源地,也是流传至今的、非常有名的茶道、花道、香道的起源地,堪称东山文化的代表。在为银阁寺做照明设计的时候,内原智史先生研究了足利将军曾经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把照明设计定位为通过建筑光环境对足利将军的追忆。在此次照明设计任务中,采取了较多的间接照明和半间接照明的方法,避免了对国宝建筑的光照损害,并在室内采用光纤亮化窗户,用富有京都地域特色的竹子制成灯笼,内置卤素光源,利用卤素灯的几次反射来进行照明产生若隐若现的建筑阴影,彷佛其中仍有将军活动的身影。这种设计更加贴合东山文化幽玄寂静的气质,突出银阁寺的古老文化。除了建筑,银阁寺的庭园也有别于京都的其他庭园,极具特色。其中最具魅力的景观是从方丈楼的走廊观望银沙滩——向月台——银阁的一连串透景。其中在银沙滩上造50厘米高白河沙,打实并形成波浪状图案,用来隐喻杭州西湖。向月台也利用用白河沙打实形成半圆锥形。正因为银阁寺建筑文化体现所需的照度较低,而其庭院更能反应当时的东山文化特点,内原智史决定采用和金阁寺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银阁寺的周围环境进行重点照明,弱化建筑本身。他说:“在从事古建筑照明设计的时候,照明对象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在照明设计的时候,也希望能和周围的景色连成一片,形成一体感。”

三、内原智史对清水寺的照明哲思

内原智史先生的又一古建照明作品是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的清水寺,始建于778年,是京都东山日本国宝级寺院。清水寺由寺中清水得名,顺着奥院的石阶而下便是音羽瀑布,清泉一分为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被视为具有神奇力量。现存的主堂是139根立柱支撑的,宛如硕大的舞台,又称清水舞台,是清水寺的古老国宝建筑。寺院周围有众多京都的名胜古迹,属于古迹重点保护区域。清水寺周围植物茂盛,种类繁多,春天樱花盛开,夏天绿树茵茵,秋天红叶似火,冬天银装素裹。内原智史先生在考虑了古迹的防火保护和照明对日景的影响后,将照明主题定为清水寺——照亮周围树木,凸显屋脊。清水寺建筑的特点在于其细致多样的屋脊构造,因此照明的特点就在于如何突出屋脊并且不影响日景。白天对柱体和屋面的重点展示已经将清水寺的国宝级效应表现出来,所以在夜间,内原智史先生希望能展现清水寺不一样的美。由于清水寺近处能用来放置光源的遮蔽场所太少,而建筑四周植物众多,所以设计师决定用光重点照射植物,其次才对屋脊部分进行突出,以此来展现出夜景中与众不同的环境特色。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古建筑暮气沉沉的观感,反而显得生机勃勃,玄彩多姿。

图4 清水寺夜景照明

内原智史先生的这种照明设计思想从一而终地体现在他的所有设计项目中,在对日本浅草寺的照明设计中,他用平和的空间造型和突出的材质感受来改变光在空间中的分布传播,旨在营造恬静和谐的室内外光环境,表达建筑蕴含的传统文化意味。在设计平等院夜景照明时,考虑到水环境丰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更多地以水的反射来完成建筑的照明。设计师用水纹的流动映衬出古老的建筑质感,产生深刻的建筑联想,对平等院建筑沧桑感的体现非常到位。内原智史先生坚持在用现代手法表现历史要素时,必须尊重、保护、延续古建筑生命力,坚信只有将丰富并再现建筑的原始内涵作为光环境构建的核心原则,才能更好地保护古建筑,更有利于展现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古建夜景清水
三晋古建
古建军
一盆清水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一渠渠清水长又长
日本城市夜景
夏天了
城市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