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2018-09-29李若羚

现代企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企金融专业

李若羚

一、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专业发展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我国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教育应关注当前金融市场新的变化形势和挑战,积极探索联系“企业”与“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新模式,不断挖掘和深化教育创新思路,进一步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互联网金融专业毕业生。但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金融与信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业,交叉融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一个新兴领域。而我国高职院校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也正处于一个从无到有,创新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高校在原有的金融类专业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多样化、复合化的需求。将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而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应该如何建设,才能使得金融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出跨学科、复合型、高端互联网金融人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金融专业教学面临着转型的压力与挑战,其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亟待转型和调整。

纵观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比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更加充分,并且传统金融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的挖掘已经十分到位。其实美国的互联网,早在90年代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进入了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涌现。1995年,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网上银行的兴起正悄然带来一场金融界的革命风暴,互联网金融从此拉开序幕。美国流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很快被拷贝到中国,互联网金融自引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中国互联网金融既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又面对最为严峻的考验。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许多国内院校近年来开设了互联网金融专业或互联网金融方向。互联网金融专业是新兴的“互联网+”前沿专业,将传统金融、金融学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企业管理等内容深度融合。因此,在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应做出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变革。

二、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模式新思路

1.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互联网大数据思维。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已经全面渗透传统金融领域并且与产业、行业、企业、个人深度融合,已形成互联网+银行、众筹、区块链、互联网理财、在线供应链金融、移动支付、P2P网贷、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征信等齐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

提升学生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了解与应用,不应仅停留在理论教学方面,而是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比如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寻求新的重要途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课程的组织中,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创新课程的组织方式和评价方式。比如,巧用各类教学APP,改变目前所提倡的“无手机课堂”的现状,让学生从强制上缴手机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利用教学APP,让“上课玩手机”变成“上课使用手机”。同时,通过教学APP及其他教学软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统计学生的到课率,通过布置线上作业,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通過教学数字化的推广,能让学生能感受互联网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互联网金融思维,让学生能时刻感受到其正融入“互联网+”的大数据环境中。

基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相关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有利于整合海量的数据资源,以便我们能从这些数据中挖取有价值的信息。其实,若把立足点置于互联网金融学科资源库建设上,不断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与学的手段,突破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也可以整体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之余,搭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平台,不仅能满足教师在教学应用中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与应用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时刻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便利,这也是培养学生互联网大数据思维的一种手段。

2.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浙江省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起之地,具备成熟的行业发展基础。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每年全国的人才缺口约达300万左右,浙江省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可达50万。除了跨界高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具备一定金融学、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产品运营及管理、营销、客服等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构建起完备的金字塔人才梯队才能支撑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蓬勃发展。作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原则,客观准确的分析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招募相关岗位人才时的需求动态,深化校、企、地方政府合作,同时,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专业建设规划,必须在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与所在院校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切实可行地进行专业建设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我校财务会计系在设计互联网金融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践行以商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精神为主导,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的学校特色课程。以培养具有“诚信务实的职业道德、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以小致大的经营理念、技湛商慧的从业本领”等“浙商新人”的基本特质的学生为目标,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进强化“人文与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三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3.明确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快,信息量大,传统的金融企业也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不得不发生变革和转型。那么,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背景之下,高校更加应该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合作,通过拓展多方位的校企合作渠道,培育建设若干个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联动,互联网金融专业群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中心”。一方面校企合作一直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鼓励高职院校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支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共育人,努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

高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制订统筹合作协商的工作制度,提高校企合作对接的效率,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协调,推进并解决各个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重难点,从而在学校、系部、专业、教师以及学生五个层面与企业开展合作交流,这也有利于加快合作项目以及合作成果的落实和转化。争取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下,打造属于自己学校与政府、企业深度合作的公众品牌。

互联网金融专业应与目前发展较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投入较大的一些特色小镇紧密合作,组织参观走访,洽谈合作,切实加快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改革和建设。同时以互联网思维为新时代的创新合作管理思路,细化现代学徒制试点或者订单班等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孵化工作。明确制定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及教师顶岗实习或实践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同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校企合作情况进行定时考核,督促调整、完善相关制度及指标。

4.以教学诊改为契机,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互联网金融专业应在之前金融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不断研究探索和设计、申报新专业的过程中,理清工作的重点和思路,进一步建立常态化的诊改机制,确立诊改目标体系,按照诊改标准,在教育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构建相应的质量标准,如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鼓励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师做好自我检查、自我诊断、自我反馈和自我诊改,针对每一科目教学的学生情况、课程内容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撰写自我诊改报告的过程中,反思互联网金融专业在课程、学生、师资等反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同时,日常教学管理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规范教学常规工作,有力保障教学工作规范运行,互联网金融专业应开展学生课赛融通、课证融通、课创融通等方面制度的建设,鼓励学生参与院级、省级甚至全国的相关学科竞赛,从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互联网金融专业有关学生成绩管理方法等制度。另外,我校财务会计系秉承“以文化塑造人、以专业培养人、以实践锻炼人”的育人理念,教學诊改也可以以此育人理念为抓手,以学生理论知识教育为基础,用互联网金融专业潮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并且引导学生全过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实践中。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金融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正值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重要时期。而对于高职院校的金融类专业来说,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好时机。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冲击,我们应拓展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思路,在原有金融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同时,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新的“互联网+”人才培养策略。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打造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合作育人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得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金融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