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历史,延续记忆

2018-09-29

中华儿女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古村古镇文化遗产

中国古镇文化内涵丰富,作为一种历史遗存,蕴藏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及深厚的文化信息,作为先人生活和群居的一个特定样态和形式。古镇还包含文明进步的意义,它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历史深厚的积淀、鲜活的表现,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综合呈现,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阐释,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直接见证,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文明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下,许多古镇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损毁,有的已经永远消失了。如何通过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文化与经济相统筹、社会与自然相和谐来保护与发展古镇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重视历史古镇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先后通过了《威尼斯宪章》《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保护历史城镇与地区宪章》等文件,明确把古镇保护纳入到世界遗产保护的范围,对历史古镇保护的原则、要求、方法、措施等都做出较具体的规定。并强调了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古镇维护、保存、修复和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日本等国自1970年代以来,所掀起全社会保护古城镇古村落的活动,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80年代以来,国内著名专家吴良镛、罗哲文、周干峙、王景慧、谢凝高、阮仪三、郭旃、张学忠、马自树、陈为邦、黄景略等,分别对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建筑等保护、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城市化浪潮冲击,加之1982年《文保法》对古镇尚未做出必须保护的规定,地方政府一直未把大量的历史古镇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对象,以致1980年代末还星罗棋布的古镇,至今已廖若星辰。

为此,不少全国著名文保专家共同指出:古镇保护是目前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最需要强调的;未来20年是相对危险期;务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古镇,就是保全人类社会的发源点,保存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基础和缩影。

古镇保护重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有总数5亿农民移居城镇,新一轮乡镇城市化高潮已经来临,留着不少文化遗产的历史古镇被开发,抢救保护古村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任务已迫在眉睫,意义重大。抢救、保护历史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古建筑物,以及民族传统、民间民俗习惯等文化与自然遗产,不仅对于维护古镇今天乃至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保全人们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历史古镇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助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切实解决和防止历史古镇的“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旅游性破环”等重大问题,促进地方政府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开发、利用、管理好祖宗留下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对真正保护好、发展好、建设好有历史文化价值、有中国特色的古镇有重大现实意义。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至今尚未真正重视古镇保护工作,甚至存在“古镇落后、古民居破旧无用、碍手碍脚应拆等错误认识。再加上有些文保、建设规划职能部门的责任感不强、管理不到位,有的是“原则性”不够,也有出于无奈、屈从领导决策;有的因法规缺失、体制弊端而难以依法行政等等,以致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遭受“建设性破坏”趋势至今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仍面临着乡镇城市化的新压力、新挑战。一些历史文化古镇违背保护规律,违反古镇保护“三性”原则(即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而是一味地“人工化”、返老还童”式开发;现代化的商业性利用;旅游失控、人满为患;甚至大拆大建大改造,拆掉旧建筑、新建假景观;人造文化遗迹;移建历史遗胜;仿冒假古董、伪复古;还有画蛇添足“把真文物变成不今不古的“四不象”;如此种种问题,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保护性、旅游性破坏”。目前江苏省不少古镇、就连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也面临这种深层次破坏的危险。

在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上,不少地方尚未真正落实“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保护原则与具体实施、认识与结果并不一致;“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申报定级后,往往是“先上车后买票”、“先开发后规划”,甚至“先破坏后治理”的案例也为数不少。有的地方以前没有意识到古镇价值时随意改造破坏,现在看到古镇能带来金钱时,又在保护旗号下急功近利、过度开发;这在江南六大古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现象,有关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否则,不仅严重影响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可能,而且将给全国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破坏性示范”的恶果。

近年来,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大众,纷纷把目光投向古村古镇,从各自的学科领域或兴趣爱好出发,关心或致力于古村古镇保护,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领域的专家各执己见,各社会利益方的不同利益诉求,导致古村古镇的保护信息不对称,要么重复投入,要么无人问津,要么建设性破坏,要么开发利用过度。因此,古村古镇内涵丰富、外延性强的特点呼唤社会各界开 展整体性保护。

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古村古镇的协同保护与发展,需要我们凝聚和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物学、考古学、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力量,多方努力,多元互动,达成共识,共同推进中国古村古镇的协同保护。

现在正是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统一思想、齐心聚力、相互协同、多方位保护古村古镇的时候。多方位协同保护是古村古镇保护走向成熟的重要历史转折。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的规模大小和相关政策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古村之晨
古村研学感知传统
Tough Nut to Crack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古村之友面向全国征集100位创客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