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缘情造端,兴于微言

2018-09-29何凌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微言古诗词诗词

何凌

叶嘉莹在《迦陵讲演集》中提及微言,她所谈到的微言可能是很微妙的一个字,一个词语,作者通过微妙的运用,表现出诗词的幽深意旨,以及情感修养境界。但是读者也要带着对微言的敏锐感受,以及自身的精微的感受辨别力去与作者配合,实现对诗词的兴发、联想、引申。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要做的事情,即在诗词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阅读诗词整体,并逐渐缩小范围,由篇到阕,由阕到句,由句到词,层层剥析,提炼微言的精妙之处,并从精妙之中发掘作者的意旨,体会作者的修养境界。这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平常的写作中能斟词酌句。

一、全篇阅读,找出精妙的“微言”

全篇阅读可窥文章的全貌,犹如站在高处向下俯视,四面八方的矮山、河流、土坡尽收眼底,诗词的句读、境象都呈现出来,但是仍然模糊而不能清晰的见出纹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将学生的视线牵引到诗词的微言的找寻上,即让学生以整体有效的阅读作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审美视角进行精妙微言的找寻。有学生偏爱诗词作者表达喜怒哀乐的抒情部分;有些学生偏爱诗词中洋溢作者哲思的说理部分;有些学生偏爱诗词所勾勒出的意象美境。可以说,学生各自挑走自己喜欢的一道菜去品尝。在这一点上,主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审美特点,引导学生获知自己的审美倾向,加强审美自觉的意识,无论是对古诗词的教学而言,还是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来说,都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关于微言,学生有不同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微言”的定义进行找寻。有的学生从句子着手,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精彩句子;有的学生从字词着手,看到字词对诗文的点睛;有的学生从意象的选择着手,了解所用意象的不可替代性;有的学生从某一意境的勾勒入手,看到寥寥数语建筑的诗文大空间。但无论从何处着手,都是“微言”之处,是作者喷发感情之处。

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通篇阅读,并依据自己的审美角度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标出。这是一篇大气磅礴的诗篇,其中的造句、用字、意象拿捏都有独到之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会被其中的字、句、象、境所打动,并追随内心的审美倾向找到自己认为精妙的“微言”。例如,有学生从句着手,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标出;有学生从字词入手,说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的“凋”字用的好;有学生从象入手,将“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画出;有学生从境入手,将“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无论是字词句都在说蜀道之难,却各有生趣,各有意旨。学生通过全篇阅读,对自己喜欢的诗词“微言”进行找寻,更能提高阅读水平,使其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意识的进行思考。

二、有效咂味,分析“微言”中的意旨

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意思是说,在大街小巷传唱的关于男女之情的词,也可以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的情感,也就是说,内容是男女之情的词也可以获得意旨的延伸来表达非男女的情感。这是微言中“兴”的功劳,所以,带着对微言的敏锐感受,看到隐藏在微言下的深刻意思,在这里,可以锻炼学生的感受辨别能力,从无限的意旨中获得最接近作者的意旨。可以说,微言中蕴含大气象,所谓气象便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生境界。因此,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是无法绕开微言的,而是要从微言的“兴”中,引导学生进行兴发、联想、引申,分析微言的意旨,体会作者的修养、境界。在这里,教师首先要先解决“兴”的问题。什么是“兴”,即“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从使用上区分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主要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文章的意蕴,产生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学生了解这一点之后,便可明白,文章的表面并非作者要表达的全部,凡微言的精妙之处都可进行一次引申,见到更为深邃的主旨。

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这首诗中涉及到美人香草,但并非单纯的指美人香草,而是用来作为寄托志士理想的引子,也就是说,作者想借美人香草引起所咏之物。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咂味其中的美人香草,感受这两个意象的本质,联想这两个意象所能引申的点。即美人香草都是美好的,是人之所求的,所以可引申为志向仕途等。除了屈原这样用兴之外,还有许多诗人“托闺怨以写放臣逐子之感”,即以女子不被男子宠爱,寄托男子在仕途不得意。表面在用女子的口吻来写女子的怨情,实际上,这只是运用了兴的手法,抒写才人志士的怨情。

如晏殊的《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闺思名篇,含蓄深婉,意旨邈远。在教学的时候,教師可让学生咂味字词句象这些微言中的精妙之处,并从中提炼作者要表达的要旨。这首词的起句主要描写秋天庭院的景物,菊花蒙上一层薄雾,似有愁;兰花沾染点点露珠,似在泣,它们变得具有人格化,更能透露出词中女主角的哀愁。次句用“燕子双飞”衬托人的孤独。接下来两句,表现了主人公在离恨的情感煎熬中对月难眠的怅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之一,脍炙人口。表现了作者在无尽的愁闷之后,内心突然辽远的境界,而最后一句,诉说自己音书寄远的愿望,以及无处可寄的现实。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菊、兰;愁、泣;双飞、独上;欲寄、何处,都是两两成双的,菊、兰是两种植物,它们一愁、一泣,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燕子双飞衬托自己的孤独,独上更添一种孑然。欲寄强烈,却不知寄向何处,这又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更加强心中的愁闷。

三、作者切入,归纳诗词中“微言”的特色

叶嘉莹在迦陵讲课集中分析张惠言的词学,与他对“虞氏易”的研究有一定的关系,词中的微言常常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所通晓的东西,这使得词中的微言表现出一种特点。许多诗词作者都是如此,学识、家庭、履历都影响其为文的格调。所以,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让学生分析诗人的某一个作品,还要联系这个人,归纳出所有作品中所运用微言的特点,并以此做知识的延伸,扩大学生的古诗文知识面,让学生面对一位作者,能简要的说出其诗词的整体特点。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读这首诗时,我们可感受到诗人那种潇洒、放荡不羁、通达的情怀,流露出反抗现实,及时行乐的情绪,整首诗洋溢着豪情逸致。而诗中仍然萦绕着“月”“酒”“醉”“愁”等词汇,如“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杯莫停”“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在他的诗中是颇为多见的。而这些在之前所学的《蜀道难》中也颇有流露,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延伸开去,将李白有月有酒的佳句聚集在一起,学生纷纷举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等。

同学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李白这么喜欢月和酒?”在这里,教师便可切入作者的学识履历。传说李白比较倾向道家思想,而在道家文化与酒有着深厚的渊源,而月也是道家修炼的必备。古代大文豪、大学者、大思想家,如陶渊明、欧阳修、庄子都与酒难以割舍。这便是李白诗中的微言旨趣。

正所谓“微言大义”,微言中流露的远远不止文字表面那些意思,通过感受,分析,我们会获得深远的意旨。尤其是古诗词更以锤炼微言为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从微言入手。

[作者通联:江苏平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微言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微言博议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