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解析

2018-09-29

关键词:景观色彩建筑

鲁 苗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84)

色彩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艺术发展史上,从新石器的彩陶起到文艺复兴对色彩材料的探索,再发展至近代印象主义色彩的滥觞,色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新印象主义将色彩等同于科学,依照近代的色彩排列的科学原理创作点彩画,而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中,色彩愈发显示出它的独立性,它力图证明,艺术形式本身可以成为单独的艺术表现手段和对象,色彩所蕴含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可以形成完善的艺术体系。

艺术中的色彩解放,无疑对于城市景观设计影响巨大,白色建筑派的宗旨是通过白色表现超凡脱俗的气派,白色以光和影诠释了它的艺术趣味,而建构结构在白色的体面上也能够清晰地表达。现代主义建筑色彩多倾向于黑白灰的机械色彩,这多少为现代主义建筑打下了简单净化的基调,却同时使得建筑体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没有人情味,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色彩却提倡多元化,在表现了城市主题建筑色彩的丰富性同时,恰恰又对现代主义矫枉过正,使其过于斑斓而缺乏秩序。

城市色彩需要依气候、环境、地域而各自区分。法国著名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曾指出:“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或乡村都有自己的色彩,而这些色彩对一个国家和文化本体的建立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1](P99)大都市的城市色彩必然有丰富的多元包涵性,既要考虑到历史延续中的传统色彩,又要合适地添加新时代的色彩元素。以北京紫禁城为代表的皇家建筑,色彩主体是红和黄,它所展现的雍容华贵的气势是皇宫本身具备的特质。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艺术启蒙家蔡元培先生在考察欧美的建筑后曾在日记中写到:“就房屋言之,瑞士人喜欢绿色,荷兰人喜欢淡红,中国近于淡红者。瑞典人喜用暗红色(板屋)。荷兰人建筑公共机关,与寻常人家类似。”[2](P347)蔡元培对城市色彩的研究,说明他对建筑、地理、气候、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关系的认知。在当代,“美丽中国”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新增的“生态文明建设设计”理念,预示着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化建设,它们秉承的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这就使得不同季节的植物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景观的“第一视觉”,其色彩的效果、氛围可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不同的城市景观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所产生的色彩感觉也是多样化的。那么,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对城市色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城市景观色彩的文脉主义

不同国家、民族与地区的城市景观色彩,各有其历史积淀和文化特征,从本质上说,它是文脉主义的反映。城市中的传统建筑是地方传统工艺、地方材料的直接载体,也成为人们解读城市传统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最为鲜活的教科书,色彩作为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也因此承载了文化和传统的因素而具有了文化性,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1](P26)如巴黎城市建筑整体色调是土黄色(图1),伦敦建筑是米黄色(图2),苏丹首都喀土穆城市整体色调是棕色;尼日利亚首都整体色调是蓝色;北京紫禁城的皇城是金黄色的统一色调对比着四合院民居朴素的灰褐色屋顶;江南水乡整体色调是灰白色,而在近代曾受德国影响的青岛,老建筑的屋顶是红色,墙面则为米黄色,现代建筑又有灰白等色调为辅。

图1 法国巴黎城市街景

图3 安徽徽派建筑群

图5 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城市色彩规划图(建筑物墙体色彩基调)

在江南古镇水乡,包括吴越地区、安徽、江西等城市的色彩,主要以灰色调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色彩体系(图3),这主要体现出文脉主义特征:一、历史形成的含蓄雅致的美学追求。由于这些地区在古代历史上文人雅集,喜好自然山水,朴素之美的意向逐渐形成;二、反映了平民化的社会生活。有别于辉煌奢华的色彩,灰白色是民间百姓在长期生活积淀中达到的审美共识;三、地域性的决定因素。由于江南地区潮湿多雨,经常伴以连绵的雨雾,所以,特别亮丽的色彩并不适宜于该地,在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衬托中,灰白色开始成为这些城市的主色调。江南水乡的灰色建筑与江南地区优美的自然搭配,其色彩统一协调,形成中国南方典型的小城市色彩标识;而作为胶州半岛的海滨城市青岛,则提供了另一个由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决定城市色彩的个案。青岛曾经在近代作为德国的殖民地,在此时期,德国的色彩规划为青岛的建筑景观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在城市设计中严谨运用色彩的国家,德国崇尚红黄色,所以慕尼黑以红色和灰色为主,柏林以米黄色和灰白色为主。这种色彩倾向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德国殖民时期青岛老城区的建筑主体以红瓦为衬托,其墙体多为黄白色,衬托着碧海蓝天,相映成趣。这一点同时融合了历史和现实因素,既受到了德国建筑风格的影响,又由海滨城市的天然气候所决定(图4)。

图2 英国伦敦城市街景

图4 青岛城市景观

图6 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城市色彩规划图(建筑物顶部色彩基调)

图7 英国砖墙住宅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致力于对杭州城的色彩规划,希望打造“水墨淡彩”的城市色彩,其设计理念恰恰是对文脉主义的诠释。2009年5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所受准格尔旗政府委托对大路新区进行城市色彩规划工作,研究所设计小组通过对于当地地域特色、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等进行全方位地调研后,通过整合当地多元化的自然和人文色彩景观资源,以自然和谐、舒适高效、特色鲜明为设计导向,初步设计出一套与当地城市文脉相关联、本土特征鲜明的城市色彩规划体系。

图8 意大利米兰城市景观

图9 奥地利的维也纳城市景观

图10 纽约城市夜景色彩

图11 上海城市夜景色彩

图12 黑瞎子岛东极宝塔夜景亮化效果图

图13 纽约时代广场

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考虑到了历史延续中的传统色彩,也添加了新时代的色彩元素。本次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以“腾飞的大漠雄鹰”为设计主题,设计中为突显“雄鹰”的城市平面布局,其建筑外墙与屋顶的总体色彩基调以对称式的色彩布局为主,在加以渐变的方式进行色彩组合(图5、图6)。城市中轴线色彩布局由北向南由砖红色到灰蓝色逐层、逐次过渡,在城市中轴线东、西侧翼的色彩设计中,呈现出由“棕黄色——驼色——砖红色——紫红色——褐红色”渐次演化的色彩构图,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用统一和谐的色彩展现出该区域的文脉主义特征,为我国其他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二、城市景观色彩的装饰法则

1854年薛夫鲁尔出版了《色彩和谐与对比的原则》,1876年贝佐尔德发表了《色彩理论》,从19世纪开始,基于试验光学的发展,色彩学研究开始专业化和精细化。而色彩学尤其是美术理论研究的首要课题。在现代视觉艺术中,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抽象艺术、色域绘画、光效应艺术更奉色彩为圭臬。色彩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也愈发重要,在现代城市中广泛涉及光学、美学、物理学、心理学等交叉领域。城市景观色彩是感知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景观设计中,色彩符号的表意系统具有多重涵义。不同的色调应用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应对不同的人群、地域、季节;衬托各种氛围、情感和文化,应使用冷暖色系中不同的色彩符号,如家居、学校、医院等场所色彩的差异。

作为城市装饰的重要方法,色彩理论在拉斯金和风格派那里均可追溯到限制性的界定,城市设计者对色彩协调的分析在彼伦的《色彩理论》上也建立起来,其中主要包括:邻色和谐;对色和谐;分离互补和谐;三混色和谐;主导色和谐以及变色和谐。在英格兰传统的砖结构住宅中,火橙色的屋顶与墙面,深红色的顺砖和橙红的横砖(图7),恰好形成了这种相似和谐的效果;无独有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色彩应用上,也使用了这一色彩原则。

1800年,在意大利都灵召开了以改造城市色彩计划的大会,其目是为城市流行色配置一系列道路色彩,该方案留下的思想在吉恩·菲利普·莱柯斯的环境色彩作品中得以发挥,莱柯斯收集了颜料的片段、墙、门、百叶的材料以及自然元素如苔藓、岩石和泥土等。他试图通过该地区的色彩图谱构建城市颜色标准,这种探索是极为有意义的尝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城市色彩主要表现为暗色与调和色,这与该城市暗绿色大理石的教堂等建筑有密切关系。而在米兰,却明暗分明,城市中遍布的主题是建筑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外表,白色成为装饰和城市的节点,而很多教堂等建筑却有着深色的装饰和回廊(图8)。与此类似,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捷克的布拉格,黄色是巴洛克地标的颜色(图9),它反映了城市色彩的主旋律,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标志。

城市的景观色彩应统一而整体,每个城市应该确立主要的色彩符号,并辅以其它色彩,兼有点缀色。依照明度、亮度、色相安排设计色彩,在植物花卉、建筑材料、自然环境的协调中有意识地强化城市的特殊色彩和主题色彩,以达到视觉识别的巩固和审美的加强。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3](P145)关注色彩、了解色彩、运用色彩才能为城市景观的受众者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生动丰富的色彩环境,并为人们创造出民主、自由的生活氛围。但是,在运用色彩符号美化城市景观之前,首先需要的则是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去审视色彩,在色彩学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景观色彩的装饰法则。可以看见,无论是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机械化色彩抑或后现代建筑中的多元色彩,设计师深谙色彩装饰法则,只有在对色彩本体的思考基础上,色彩文化以及色彩美学才得以产生,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三、城市景观色彩的物理因素

在城市景观色彩中,建筑色是主要色彩,其次是空间中各种景物的色彩。但是,如何凸显出不同城市景观色彩的独特之处?显然,物理因素占据了重要位置,例如,在建筑色彩中,草、木、竹、砖、石、瓦等传统中国建筑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色彩的表现力;同样,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钢材、玻璃、金属、混凝土、工程塑料以及各种涂料等现代建筑材料同样折射出城市色彩的鲜明与亮丽。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色彩体系中,光是不可或缺的物理因素。从宗教学到现代光学,光的折射反映了从神圣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过程。在《旧约·创世纪》中开篇就写道:“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圣经》中的这一造物说被托马斯·阿奎那继续演绎,阿奎那指出,美经由光辉和比例构成,而色彩的明晰则是美的最重要的本质特征。神学中诉说的光具有一种神圣的象征,而现实中,从中世纪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到现代建筑的材料构成—玻璃,光逐渐地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应用,直至照明的普及,光被赋予的既有实用功能,还有装饰色彩。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在画家赖利、莱因哈特和诺兰的视知觉中,光是色彩的变相,他们通过光学效果展示出对科技文化的迷恋;而在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中,建筑师对光的不同角度的表现则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宗教文化的真实体验。

光和色是无法剥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光规训了色彩。光线的强弱变化使形象从色彩中脱颖而出。在白天人可以通过自然光看到城市景观中的各种颜色,但在夜晚只能通过灯光的颜色来丰富城市的夜景景观。对于城市景观设计而言,照明之光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色彩体系(图10、图11),在现代生活中,它已经愈发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2012年,笔者参与设计的黑龙江省黑瞎子岛东极宝塔夜景照明设计中以“东极明珠”为设计概念,通过灯光丰富建筑层次,凸显建筑结构特征,再用冷色光源洗亮每一层的栏杆,形成节奏鲜明、整体大气的亮化效果。在圆形塔基部分,通过由外向内的9排点状光源,层层渐亮,最后汇聚在方形塔基的浮雕墙下,将参观者的视线汇聚到“华夏长卷”的浮雕上,形成由点到面的视觉转变。在此次夜景亮化设计中,通过“光”体现出了形式感、秩序感,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从暖色到冷色,它融合了功能、时尚与象征等多重含义,是城市色彩中物理因素的重要运用方式。(图12)

城市景观色彩的物理因素还包括恒定色彩和非恒定色彩。建筑物以及景观小品所附属的色彩属于恒定色彩,人工要素如车辆、灯光、广告等属于非恒定色彩,自然景观如山水土壤植被也属于非恒定色彩。自然色彩、环境色彩都是景观色彩中重要的物理因素,它们依照城市、季节、时间的转移而不断变化。

色彩往往是先声夺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成功的景观色彩设计,纵然建筑形式千变万化,规划布局严谨合理,也难体现出具有浓郁感情色彩的城市美来。无可置疑,现代城市景观显示了对于技术与材料的过分依赖,因此,城市的景观色彩,与构成它的物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四、城市景观色彩的审美偏好

在色彩选择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各自的色彩倾向,这既根源于不同人视网膜结构的差异,也由不同人独立的审美心理所决定。

1993年,美籍俄罗斯前卫画家科马与梅拉米德在全世界实施了一个“让人民去选择”的方案,他们以民意测试的方法让亚非拉与欧美的人们选择最喜欢与最讨厌的绘画,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选择最喜爱的颜色都包括绿色的植物、蓝色的天空,最不喜欢的是灰色、暗黑色。2014年,清华大学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色彩研究中心对10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图像构成元素面积比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植被、天空、水体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作中所占面积比例较高的图像元素,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古人对绿色、蓝色的色彩偏好较强。这说明不同时代、国别、地区、民族的人们都渴望绿色的生态家园,这种色彩的审美基本是一致的。

但是,不同的城市景观中,色彩偏好仍有细致的区别。如厂房、商业区、艺术区、住宅区、行政区、医院、学校等。在中国旧式厂房设计中,工人工作的环境色彩经常不被重视,因此多呈现出灰色调。为了招徕顾客,商业区的色彩通常喧嚣而亮丽,在各式广告牌的映衬下尤显醒目。

艺术区的色彩独具一格,充分反映出不同艺术群体或艺术家的个性。相比之下,行政区、学校和医院的色彩则较稳重素雅,强调营造宁静的氛围。如前所述,不同地区的人群对色彩同样反应不一,如英国伦敦的城市色彩规划以注重景观的色彩和谐统一为理念。20世纪80年代在对泰晤士河两岸的建筑色彩进行规划中,通过反复的研究后,表明蓝色是最适合建筑的颜色,建筑的蓝色与泰晤士河水的颜色形成相互呼应的整体,在对周边机械设备选用明亮的黄色,与蓝色形成鲜明地对比,改造后的泰晤士河两岸,在和谐统一的色彩中有带有多样的城市景观。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组成的国家,在纽约时代广场中的户外广告上充分展示了多元文化下形成的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画面,通过加强色彩的饱和度,达到夸张、醒目的视觉效果(图13)。挪威朗伊尔城是一煤炭业为主的历史小城,靠近北极圈,气候极端,在20世纪90年代的进行的城市色彩规划中,将丰富的建筑色彩与单调的自然环境色彩进行组合后成为欧洲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北欧国家气候寒冷,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的原因决定了城市色彩以暖色为主的偏好,通过城市色彩的暖色基调来改变人们低温寒冷的心理环境。由此看出,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城市色彩成因不同,环境场所的面貌也会不同,人们对环境的审美心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也会有所变化。[4](P57)同样,不同年龄与不同职业的人群也对色彩有不同的诉求。在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这一时期,它促使设计师开始思考,应该为老年人居住的城市社区规划怎样的城市色彩?这显然只是问题的一个开端,由此引起更大的一个设计命题,即怎样为城市中不同的人群设计合适的色彩,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五、结论

中国近代美学家宗白华形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两种理想为“初发芙蓉”和“错彩镂金”的美,在打造城市景观色彩的过程中,朴素自然的色彩和焕烂求备的色彩从本体论的角度并无雅俗高下之分,它因时因地地反映了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

中国城市景观的色彩符号,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统一,它摈弃了传统的阶级性,追求大众化、平民化的现代特点。同时,现代的色彩表现愈加多元化,建筑主体的多元,绿化植被的丰富,以及城市街道的涂鸦都为色彩系谱扩大内涵。随着灯光秀等技术与物理因素的运用,色彩符号正式纳入了城市建设规划,成为城市的文化象征,城市色彩也在不断发挥它的现实作用。在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由于受不同地域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风格各异的城市色彩,它给予人们以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城市景观就像一套色彩斑斓的丛书,其中的每一本书都有独特的色彩意象,作为设计师,应该在发展科学与艺术的前提下,适当地对城市进行色彩设计,既要追求和谐统一,又不能忽视不同城市间的差异性。但最根本之处在于,城市景观的色彩设计应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尊重不同人群的审美偏好,努力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家园。

猜你喜欢

景观色彩建筑
景观别墅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火山塑造景观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沙子的景观
建筑的“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