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剧本创作:文学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2018-09-28冷学萍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学性综合性

冷学萍

【摘 要】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直至宋代南戏、元代杂剧,逐渐形成一种包容广泛、花样繁多的综合性艺术。如今,中国戏曲的总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改变,现代人生活和娱乐方式的改变对戏曲艺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对戏曲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戏曲剧本;文学性;综合性

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决定了戏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二度创作各个环节提供了蓝图。纵观中外戏剧史,每一个戏剧鼎盛时代,都是以戏剧文学的繁荣发展为基础;每一部精品力作,都是以杰出的剧本为依托。

一、文学性提高了戏曲的艺术品格

优秀的戏曲作品无论从立意、唱词以及整体氛围营造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从而给人以心灵的冲击、深刻的思考和精神的洗礼,反之,文学性匮乏的戏剧作品则往往给人以单薄、肤浅、苍白、教条的印象。那么戏曲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如果从文学即人学的角度来讲,戏曲的文学性首先表现为,戏曲作品通过对人类生存历史与现实的真实穿透,以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丰富的人性内涵,洞察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人世间的真情实感。纵观中外戏剧史,没有一部作品不是以呈现人物的坎坷命运,揭示人物的生存困境,透视人性的善恶美丑,追求人世间的真情实感而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从而流芳百世的。古希腊的悲剧如此,莎士比亚、契诃夫、奥尼尔的戏剧作品如此,元杂剧、明清传奇中的经典剧目莫不如此。

二、综合性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力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不仅包括一般文学作品所要赋有的审美内涵,还关涉到演员的表演,戏曲的音乐、舞美、灯光、道具等多种因素,才能使戏曲作品充溢着丰厚的人性魅力和审美品格。

戏曲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演员表演时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准确把握和能动性创新上。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通过唱、念、做、打,不仅能准确传达剧作家的创作思想,将人物性格刻画的惟妙惟肖,而且还能通过创造性地发挥和独特的表演技法,拓展人物复杂的心理空间,丰富人物的内心情感,深化剧作的思想内涵,增加戏曲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戏曲作品中的音乐也是构成戏曲综合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戏曲音乐具有烘托气氛、深化主题的艺术功效,兼具抒情、叙事双重功能。声情并茂是其最基本的美学原则,情以驭声,声以抒情,声情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三,戏曲的舞美、灯光等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整部作品的综合性构成之中,丰富了戏曲作品的审美品格。随着科技的发展、戏曲舞台表现语汇的不断丰富,优秀的舞美、灯光、道具等设计成为烘托舞台氛围、深化人物性格、丰富人物情感、揭示作品主题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在当代戏曲创作中,的确也有一部分艺术家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作品中给予了观众独特的视觉效应和审美感受,为戏曲艺术拓展了新的审美空间。

总之,中国戏曲的综合性既来自一部戏剧作品的问世要有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不同部门的努力,更深入地讲,又在于戏曲艺术形式本身具有时空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戏剧艺术的精髓,也是戏剧艺术本质的生命力之所在。

三、戏曲的本质:文学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其实,戏曲的文学性和综合性,戏曲的空灵、写意是一部作品一个完整的追求,彼此不是可以隔离的,应该是一部戏曲作品的精神和追求所要达到的一个境界,这就要求戏曲创作者在创作时,要做到戏曲剧本文学性和综合性的双重统一。

(一)戏曲人物摆脱类型化,凸显个性化

类型化的庸俗性表现,往往在于编剧缺乏独立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情感诉求并非源自真实的民众情绪而是一种媚俗化的“趋同”,只见媚骨,难求风骨。与此相反,一些剧作家尽力排除世俗化与功利主义的干扰,把创作的触角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虔诚地触摸民情、感受民意、倾听民声,并在民众的困惑、忧虑与期盼中思索文化的痼疾、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弱点,探寻社会的出路与文明的走向,并最终与时代的律动合拍。川剧《山杠爷》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在堆堆坪这个小山村,山杠爷享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他的话就是法律,而且比法律更有威力。因此村民家里家外有了纠纷,连法律都管不了的问题,只要山杠爷一到场,几句话就摆平了。山村的秩序不是靠法律,而是靠山杠爷维持着。然而自以为是的山杠爷怎么也想不到,他在处理一桩婆媳矛盾时却惹上麻烦。年轻的媳妇不孝敬婆婆,他按照家法处罚媳妇,把她游街示众,媳妇不堪屈辱自杀身亡。山杠爷涉嫌触犯法律被公安机关带走。然而他却想不明白,他处罚不孝顺的媳妇究竟有什么错?剧作以喜剧的手法和悲剧的结局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要法治还是要人治?我们又如何在一个人治的社会基础上建设一个法制的社会?像“山杠爷”这样的艺术形象,绝非人云亦云的脸谱化角色,而是个性鲜明、意蕴深长的“这一个”,以情感的贴近性和强烈的思辨性而闪耀出卓然独立的艺术光彩。

(二)在悲剧意蕴中挖掘人性内涵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正因为人们把“美”作为审美理想的终极目标,才会对“美”的残缺、破碎甚至毁灭痛心疾首、惋惜遗憾。那些与观众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人物遭遇不公、不测、不人道的厄运时,其所产生的情感震撼往往最强烈、最具穿透力和冲击力,其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以及灵魂的挣扎、心理的裂变才更让人感同身受、深刻反思直至躬身自省。豫剧《程婴救孤》是一部脱胎于传统戏基础上的新编历史剧,故事讲述了在春秋时期晋国,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丧妻之悲,被呼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在十六年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难中,程婴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折射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权、救弱护孤、前赴后继、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

在这部剧作中,上演了几位“悲剧英雄”义薄云天的人格绝唱:韩厥将军从发现程婴箱中的婴儿,到问明真相,只用了短短的四句话便完成了由生到死的重大选择:“低头看孤儿,抬头观程婴,草民尚如此,将军岂惜身!”放走程婴,拔剑自刎,舍身成仁,虽死犹生;公孙为了救孤甘愿赴死,当他被刽子手用枪刀挑架在空中时,虽死得凄惨,却磊落傲然;程婴经过长达十六年的较量,终于斗败了强大的对手,最终用身躯再一次挡住射向孤儿的利箭,从而完成了人格的涅槃,英灵不灭,浩气长存!

(三)戏曲创作要重视其综合性

从对戏曲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来看,戏曲是唱念做打兼备,与话剧等艺术形式相比,有着更强的综合性和舞台性,戏曲作家的思维与追求应该不单单瞄准故事人物等文学性方向,而应该是立体的、多元的舞台和表演。节奏徐缓抑紧凑的歌唱不是不识时务、影响人物性格刻划之举之虞,而是戏曲意境与精神的述求所在。戏曲元素构成的多元多样化,使它的表现方式与侧重面极其丰富、极其精湛,它不是写实艺术,其写意性使戏曲具有人类艺术更高的境界和追求。如《牡丹亭·寻梦》一出,一个人在台上四十多分钟,所有的歌舞动作都是通过一个人表演出来的,杜丽娘那种渴望得到自由,得到爱情的心情与现实的矛盾,那种凄凉哀怨之情充满了舞台。这就要求戏曲剧作家在戏曲创作时,应该树立立体思维,而不是平面思维,应该多元显现,而不是单一表现,以多種艺术手段丰富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罗兰.探讨戏曲剧本创作[J].艺术殿堂,2017(04):8-9.

猜你喜欢

文学性综合性
音乐的文学性探究——以李斯特《旅行岁月》为例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结合实际指导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