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形”与“神”

2018-09-28赵炎

东方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形态神态

摘要: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中可以感受到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画科之一,它是崇尚写意精神,追求“六法”原则的意向表现风格的人物画。人物画的“形”与“神”充分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面貌。晚清任伯年的写意人物,直取人物的形神,将写意人物画形神兼备的特殊要求与水墨气韵、骨法用笔的东方审美情节实现完美结合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形”与“神” 是人物精神的表现,在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表达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神态;形态

一、什么是写意人物画

东晋画家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的确,画人总要得其骨得其肉,进而得其神方算妙得。他首提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现存他的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都为后人摹本。在中国画的几大分类中,人物画相对来说是最难画的,写意人物画就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它受到一个最严重的形的制约,一个具体的有着严格造型规律和标准的形体限制,再加上笔墨和形的结合:一笔落纸既有形体的准确和生动,还要有不可预测且能控制的笔墨的各种变化,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为特殊的是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恰恰产生于它的工具材料方式,它是经过两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一种程式性的“密码”。中国画造型的根本是线,笔墨语言的根本是笔,二者合二为一,即是石涛所说的“一画”:一畫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说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一个分支出来的画种,是因为写意人物画具备了某些基本内核和特征。从纵向来看,宋以前的人物画叫做“古典”工笔人物画,其基本美学追求是以“以形写神”和“形神兼备”,占据中国画的主流地位;宋元以后,文人画兴起,山水花鸟遂成为画坛主科,间或有少数人物画家出现,如梁楷、石涛、陈老莲、黄慎、任伯年等,他们以书法用笔和水墨设色为形式,可称作文人写意人物画,基本美学追求是“以书入画”和“书画同源”,在当时的中国画中不占主导地位,由于文人画的“不求形似,逸笔草草”,使历史上山水花鸟这两种受形限制较少的画科从一个颠峰到另一个颠峰,然而由于人物画受形神关系及相应的社会性内容的限制太多,不太适应文人画的“作画第一论笔墨”的形式要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所以,文人画家们便逐渐很少选择以人物作为画材,人物画的主体组成部分逐渐由民间画工的宗教绘画等所取代。而此对比山水花鸟来讲人物画的发展受到了相对的抑制。20世纪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徐悲鸿、蒋兆和等老一辈画家引进西学,用西方的造型方法来强化中国画的造型,产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人物画风,我们可称之为写意人物画。

二、写意人物中的“形”与“神”

(一)写意人物画中“形”

中国画是贯穿着形体认识技巧的,而人物画无时无刻都是按认识去造型的,非但如此,这种按照形体结构去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也成为一个特点。

1、什么是写意人物画的“形”

写意人物画中,“形”为基本的形态基础,符合人体基本结构,将人物的形准画到极致,能够充分表现人体结构极其人体特征。将人体的骨骼关系,肌肉形态表现出来,将“形”的美感充分体现,突出其人物形态,“形”是人物表现的基本特征,同时在写意人物画创作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2、写意人物画的“形”的重要性

从技法层面上讲就“小品”和“创作”比较而言,写意人物画之“写生”具有更为不易超越的难度,因而历史上并未迭起而成峰巅。应该讲,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写生不仅是为锻炼画家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基础训练。更应该激发出更多的表现手法和超凡脱俗的表述语言,从而自觉地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

(二)写意人物画中的“神”

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形神关系是人物画的一个独特内容。人物画中的“写形”实际上就是“写人”,“写人”实际上就是“写神”,写神注重的是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抒发。写意人物画的“神”是人物画家的精神状态、思想追求的一个目标。

1、什么是写意人物画的“神”

“神”即“神韵”,“神韵”是中国绘画中极其重要的内涵,特别是中国写意人物画就更不能缺少它。早在汉代的《淮南子》一书中就对形神论有了一些认识,“神贵于形也,神主形从”。顾恺之则使这种理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已日渐成熟,顾恺之是这个时期对形神关系理解最深的一位。他提出“以形写神”,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与外在表情的统一和完整。清沈宗骞撰写的《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中谈到“取神”:天有四时之气,神亦如之。得春之气者为和而多含蓄,得夏之气者为旺而多畅遂,得秋之气者为清而多闲逸,得冬之气者为凝而多敛抑;若狂笑、盛怒、哀伤、憔悴之意,乃是天之酷暑、严寒、疾风、苦雨之际,在天非其气之正,在人亦非其神之正矣。故传神者当传写其神之正也。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现………。前人对中国画创作基本上是以“画品”来定优劣高下的,所以曾出现了“神、妙、能、逸”四种风格品质和“气韵生动”等六法的标准。就该说“神”为四品中的首品。

“神”可谓是中国画的生命,一副没有“神”的书画作品,就像失去生命的灵魂一样,不仅看起来会显得呆板,同时会给观赏者带来无趣,这将起不到艺术品陶冶情操的作用。中国画的“神”是以笔墨抒发画家想表达的一种境界,传递画家内心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体现。

2、写意人物画的“神”的重要性

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在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于以笔言志, 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怀, 将作者主观的感受渗透于客观对象的形神之中, 进而升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形与神”体现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精髓所在。而人物画家所画的人物自身也有他客观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客观对象产生了一种神态,而画者心中有一个“神”,有一种想表达的神态。写意人物画的“神”是来自画者心中主观的思想表达。主观和客观的“神”在写意人物作品中都是存在的。主观的“神”是符合客观对象表达出来的“神”的。所以中国画表达出来的“以形写神”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写意人物中的形与神的结合

清代人物画美学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沈宗骞论述的“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现”就明确了形神的关系,他在《芥舟学画编》中说:“然所以为神之故,则又不离乎形。耳目口鼻自是形之大要,至于骨骼起伏高下,皱纹多寡隐现,一一不谬,则形得而神自来矣”。又说:“在约量其眉目想去几何,口鼻与眉目相去又几何,自顶及颌,其宽窄修广一一斟酌而安排之。安排既定,复逐一细细对过,勿使丝毫处不合,即无丝毫处宽泛,虽笔粗稿,其神理当无不得矣。”沈宗骞的论述,一再强调了“神”的传达和表现对于“形”的描写和刻画的依赖性,只有做到“,一一不谬,无丝毫不合,无丝毫宽泛”,才能“神自来矣”,“神理当无不得矣”。传统画论尤其是宋以前的中国画特别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形似神似”,可见强调形神关系对中国人物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优秀传统。然而在写意人物画中所强调的形神关系,不是简单地从表现形象上刻划人物的深层性格,也不仅仅是从形象上表现形象所连带的社会内容,在形神关系的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还要找出写意人物画中形神关系的独特特质来,这种特质就是画家本人与所表现的对象在精神层面的合一,这是画家与所表现的对象在灵魂层面的碰撞,是写意人物画的的“天人合一”。

写意人物画的形成进一步适合于中国文化强调绘画者与描绘对象之间的那种“神遇而迹化”、“得意而忘形”的精神追求,所谓“物有生形,形有神情,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无论是顾恺之的“形神论”还是荆浩的《笔法记》都十分明确的提出绘画重在传神,于是绘画有了美的自觉。这里的传神就是指人物画的“神”,它在于人物形象本身,是对象之形而显现的“神”,是由形而呈现的美与趣味。

形与神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这里“形”是基础,“形”作用是表现“神”。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观点的是我国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他也是第一个从理论层面阐述“形”和“神”关系的人。他还强调书画中的“形”、“神”,是艺术家心里对人物认识“形”、“神”,而不是客观的摆在那里的形和神。艺术家要发挥自己的内心感受,努力把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刻画人物的具体的光影相融合,达到融合统一,主观与客观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齐白石曾说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当然“神”是依附于形的,它依附于超越现实的形似,达到“形”、“神”的完美统一。

写意人物画所描绘的是自然的生活,是人的本身。是由人物不同的气质特征传达出的“神”升华为画面上的精神关注,是一个由“神”入画的过程。是由一个人物的“形”扑捉到他的“神”,描摹人物的“形”是表象,扑捉人物的“神”才是根本。“神”才是一个人物的本质,但是它以“形”的形式保存下来。在写意人物创作过程中要留住人物的神情、人物的特质以及气韵,而这种神情气韵往往是人物一瞬间的流露,在这一瞬间画家要捕捉到人物的神情和情感,用笔墨韵律去表现和抒发情感。

“神韵悠悠”无论是对于作品还是对于画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画家创造有形于无形之中,创造有限于无限之中,以刹那昭示永恒,从而达到心理时空的扩充丰富和对审美上的自觉把握。“神与韵”是相互关联并浑然一体的,故称之为“神韵”,但是仔细分析却有一个由“神、妙、能、逸”而生“气韵”的过程。神与韵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也是画家通过心灵观照后将自然景象品性、人格化的过程。

所谓气韵,是指组成画面的诸多因素,如笔墨、结构、符号化的造型语言及画家的心灵体验等等;它也是指精神物化为作品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充满了力、气和神。因为只有充满了生气的过程才能造就气韵无穷的作品。写意人物画是结合了人物的“形”与“神”,在“形”的基础上表现“神”,将“气韵”融入到传神表现中。一幅好的写意人物画作品,要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能够达到形神兼备的和谐状态,这也是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最高审美准则。

参考文献:

[1]陈文国.凝神取形澄怀味象——谈写意人物画的造型观[J].美术大观,2006,(01)

[2]王莹.漫谈中国写意人物画[J].中国美术,2007,(03)

[3]李少田.略论写意人物画发展妙趣[J].剧作家,2006,(05)

[4]王赞.中国現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写实”与“写意”关系中的形神问题[J].国画家,2007,(05)

[5]邱振亮.《中国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年

[6]方明. 论写意人物画的形神关系[D].吉林艺术学院, 2010.

[7]张节未.《禅宗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8]见君.《历史、艺术与禅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年

作者简介:赵炎(1995年—),女,汉族,吉林省长春人,海南师范大学,学生,硕士,学科教学(美术)专业。

猜你喜欢

形态神态
细致刻画神态,生动塑造人物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浅谈景观的空间形态语言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从学生习作看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