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霾”的发展与演变

2018-09-28董楠

东方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甲骨文次数

董楠

摘要:当今社会,“霾”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人谈“霾”色变。大家普遍认为“霾”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污染所引起的,是近期才出现的。但是,早在《诗·邶风》就曾提到:“终风且霾”。可见,“霾”并不是现代所特有的,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霾”这一说法,从古至今,“霾”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霾;持续;演变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霾”都是作为生僻字出现的,很少能在书面语中见到。自从叶玉森、孙海波、郭沫若等学者解读出甲骨文的“霾”字后,关于“霾”的记录便被追溯到了上古殷商时期。在已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关于“霾”字的记载已有十多个。《合集》13467版中记录着:“贞: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明言有雨,何得有霾?”《通篆》419版:“甲申卜,争贞;霾其有祸?贞:霾亡祸?”众所周知,甲骨文是因占卜而形成的一种文字,根据上述可知,“霾”在占卜中往往作为一种祸端来分析,把其看作是凶兆,并不是真实的天气记录。而在甲骨文后, 据考究现存最早的的关于“霾”的记载在《詩经·邶风·终风》一书中:“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①其中,“终风且霾” 四字便是古人最早关于霾的书面记载。然而诗经中并没有对此确切说明,最早对于《终风》篇释义的《尔雅》解释道:“风而雨土为霾。”②而《毛传》则注释为“霾,雨土也”。③由此可见,在秦汉时期,“霾”可能是伴随着风、尘土的一种现象,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表达了“霾”的这个意思“风雨土也。从雨狸声。”④

在《晋书·天文志中》一书中,“霾”首次作为一种极端天气引起强烈重视,并被详细记录下来: “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⑤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霾”的出现不仅是一时,或十天半月,或一个月,这里所记录的“霾”也与之前不同,“霾”从伴着风而来,演变成含有尘土,而且像有雨水而不沾衣,伴着潮闷而来。从此以后,历朝历代基本都有关于“霾”这种特殊天气的详细记载。《新唐书》写到:“二十九年三月丙午,风霾,日无光,近昼昏也。”“三年正月丁巳朔,大风,昏霾终日。”“霾”已不仅作为单个字出现,有了“风霾、昏霾”等的组合形式。在这里“霾”就是一种混沌的现象。宋代开始,“霾”在史书中的记录次数愈来愈多,内容也更加丰富。例如苏轼在《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和《过庐山下》中都曾分别提到过:云霾浪打人迹绝和乱云欲霾山。在诗中我们不难发现,霾多与云组合出现。

宋代以后,史书中记录的“霾”似乎都成了一种持续性灾难天气。在元代就出现了“霾”灾:“大德十年二月,大同平地县雨沙黑霾,毙牛马二千。”⑥ ;元六年腊月,“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门隐于风霾间”;以及元天历二年,“雨土,霾,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⑦ 在《元史》的这些记录中,不仅出现了“黑霾”这一说法,而在这几次关于“霾”的记载中,“霾”的出现不仅持续性时间增加,而且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霾”灾进一步增强。“霾”较之以前规模扩大,引起了统治者的强烈重视。“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帝王秉持着敬天神的态度,命令礼部焚香几天,来请求天神驱散霾雾。到了明代,关于“霾”的记录更加频繁。《明实录》:成化二十一年,“正月丁末,京师阴霾蔽日,自辰至午乃散。三日后阴霾又起,五日不散,致漕运舒缓,京师官仓存米告急。”⑧ 出现了“黄霢”,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漕运,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以至于到万历十一年的时候,出现了“五日不见西山之踪,有饥民入城而乞,寺院善者施之。” ⑨ 的凄惨景象。而清代,是所记录的出现霾的次数最多的朝代。光“昌平、宛平”出现的霾的次数就不只一次,嘉庆十五年和咸丰六年分别记载““京师入腊月以后,时有雾起霾升,连宵达旦,宛平、大兴具有上报。”⑩ “入冬以来,雪少雾多,土雨风霾时临京师,以昌平、宛平为浓重。”⑾由清史记载可知,霾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并且开始在一个地方重复出现。

根绝史红改的考察,“霾”在宋代之前的记录中出现的次数很少,“其中,《后汉书》记录 1 次;《晋书》2 次;《宋书》1次;《南齐书》《梁书》各 2 次;《陈书》1 次;《魏书》《隋书》《旧唐书》各 2 次;《新唐书》5 次。从宋代开始“霾”的记录就大为增加,《宋史》记录竟然高达 22 次。《金史》较少只有 5 次,《元史》又回升至 12 次,《明史》 43处,《清史稿》 75 处。”⑿ 霾的次数不断增加,出现霾的地方是否也增加了呢?考察《清史稿》发现,从1638——1967的329年间,共有61个地方出现了“霾”,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苏、甘肃七省。其中,河北出现霾的次数最多,达53次,之后依次是山东26次、山西、浙江各4次、陕西3次、江苏和甘肃仅为1次,(一个地方出现两次以上的霾记为多次)可见,清代霾的记载虽然多,但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在清代记录霾最多的河北如今势头依旧不减,“1——9月,河北省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平均为12天”。⒀ 而我国现在几乎没有“雾霾”的地方只剩下了:马尔康、丽江、香格里拉、塔城、阿里以及林芝等地区。

综上所述,“霾”并不是近现代的专有产物,早在古代,“霾”就逐渐作为一种坏天气被记载下来,而且还出现了“风霾”“黄霢”“黑霾”“沙霾”等多种组合方式。古代的“霾”多是一种伴随沙尘和风而来的混沌天现象,与今天所说的污染导致的“雾霾”有很大的差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对“霾”进行了精准的定义:“霾 Haze,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⒁ 现在对于“霾”的定义比古代要精确的多,而“霾”在现在也不仅指天气现象,也有表示晦暗的意思,如“阴霾”等。我们不难发现,从古至今,“霾”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产生的频率也越来越快。“霾”,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是人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治“霾”,不仅仅要靠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生态观,不能做表面功夫,治了“霾”而造成了其他的灾害。

注释:

①《诗经·邶风·终风》

②《尔雅》

③《毛传》

④许慎. 说文解字[K]. 北京:中华书局,1963

⑤《晋书·天文志中》

⑥《元史·元史卷五十·志第三上·五行(土)》

⑦《元史·元史卷五十·志第三上·五行(土)》

⑧《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百六》

⑨《明实录·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

⑩《清史稿··史稿卷四十四·志十九·灾异五·风霾 晦冥》

⑾《清史稿·清史稿卷四十四·志十九·灾异五·风霾 晦冥》

⑿史红改“霾”的释义、历史与规范问题[J]莆田学院学报2015.8 P71

⒀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info.hebei.gov.cn/

⒁QX/T 11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

猜你喜欢

甲骨文次数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猜成绩
如何在IMS网络中计算呼叫接通率
甲骨文敦促欧盟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