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18-09-28龚启明

东方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生就业艺术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这些是目前许多院校正在探讨与研究的课题和加快调整教学大纲的重点工作之一。結合艺术设计教学专业特点、课程设置、艺术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关于加强和改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艺术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就业

一、基于岗位需求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普及进程的推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应完善专业教学结构,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应培养不同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在衡量其是否具有高素质、高质量时应该有不同对待。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就应积极体现社会的需求。在今天这样一个综合的时代,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社会变化不断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同时也需要人才有很强的适应性。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艺术设计学生也从过去的凤毛麟角到今天的比比皆是,这必然造成学生素质的下降,从而也影响整个教育的质量。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弱,缺乏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有的学生学习绘画时间很短,素描、彩画、构成等基础较差,所以在专业教学中首先应该强调并强化专业基础。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扎实的美术基础,如素描、速写、色彩,构成等,在素描教学中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上课时间进行调整,如平面设计专业在素描课时除进行石膏或人物头像的基础训练之外,可以进行一些超级写实的绘画训练;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融进一些室内素描和风景写生;工业造型专业可以加进工业产品的素描表现;服装设计专业则可以更多地倾向于人体素描,通过人体慢写、速写和默写,应该让学生掌握人体的比例、骨骼、结构、动态等,在从写生、速写到默写的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造型能力。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所以,改变传统的素描课程的训练方法,同各自的专业特点相结合,通过大量的绘画与强化记忆来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设计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

构成教学成为设计院校设计的基础课已多年,但在很多学校的三大构成的教学中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为构成本身而教学,甚至在构成课结束后竟没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构成,它们和今后的专业设计有何关系等问题。所以在教学中除教给学生构成原理之外,也应该时时处处与所学专业结合,运用设计作品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原理;如平面构成可结合平面的一些作品理解所讲的点、线、面造型元素及各种形式美法则,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则可以结合一些产品的色彩及立体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值得提出的问题之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设计技能的培养。由于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对高级实用型、技术型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得非常迅速,很多是从普通艺术院校转变过来的,其中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依然跟普通艺术设计院校相似,教育特色不很明显。这就要求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要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来考虑,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劳动者主体,并在制定教育计划、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得到贯彻和实施。明确普通艺术院校主要是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是不但有市场运作管理和艺术总监方面的知识,而且能掌握技能,能将设计的方案付诸于实施的技术人才。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及制作能力。艺术设计不应把艺术和技术分离,艺术设计教育应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生产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与传统工艺教育相比,学生的知识面更广,社会适应性更强。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知识创新是基础,然而要使创新的知识变成现实生产力,还需要经历技术创新、技术传播、技术应用直至实际操作等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因此不能只讲知识创新,必须把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提到应有的高度和具体的议事日程上来,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等认识误区。许多发达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就目前经济建设对艺术设计人才类型的需求数量来说,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重点也应该是应用型设计人才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的培养。

面对21世纪新形势的挑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设计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学校能比较深入地真实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人才,也能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带动科研方面的合作。彻底解构艺术设计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使设计教育担负起转换生产力的先锋,让教学、科研、创新走向新的融合。

就我国目前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现状来讲,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脱节太严重,学科或专业概念与社会行业要求不明确。多年来重视艺术表现,轻视专业理论、技能操作和专业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不衔接,专业课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不衔接,缺少实际的项目课程。虽有虚拟的项目设计,但大多不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和工业技术的要求和规律,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应用专业脱离太远。这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务实的设计观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显然也是由其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总而言之,在现有的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使其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灵活自由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这就要求通过不断开拓思维、完善丰富课程设置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提高设计艺术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水平,使设计艺术教学朝着良性方向不断发展。

总结:建立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把培养专业教学中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落到实际教学中,探索一种在专业课教学中更能适应“市场”,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按动漫产品的开发流程,围绕岗位核心能力,校企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距离,采用“串并结合”的教学过程,进行阶段式教学,两种授课方式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符合学生对知识、技能吸收并掌握商业项目的客观规律,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获得更好的就业反馈。

参考文献:

[1]社会转型期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 杨洪发. 艺术教育. 2006(03)

作者简介:龚启明,男,1986年10出生于江西南昌,本科文学学士,现为江西泰豪动漫学院影视动画、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讲师职称。

猜你喜欢

学生就业艺术教学模式改革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促进金融院校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探讨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减负,从课堂教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