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功能障碍的疗效

2018-09-28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脑电高压氧功能障碍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233

脑梗死是当前中国第一致残病因,70%~80%的脑梗死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其在发病后10周内的恢复最为显著[2]。因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高压氧治疗对缺氧和缺血所致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研究发现,高压氧治疗除了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3]以外,还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可塑性,改善其神经功能[4]。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通过模拟安全有效的电流,无创性刺激小脑顶核区,以改善脑循环[5]。有研究发现,高压氧非同步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6-7],但目前尚未见有关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旨在为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脑梗死诊断标准[8],并经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确诊;(2)发生脑梗死1~3个月;(3)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 3分;(5)偏瘫肢体肌力≤Ⅳ级或偏瘫侧针刺感为钝性或仅有触觉或完全感觉缺失;(6)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7)本研究经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病例排除标准:(1)既往有卒中病史且遗留功能障碍;(2)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和严重并发症;(3)患有癫痫或严重的心肝肾疾病;(4)有肺大疱、视网膜剥离、幽闭恐惧症、高度近视、内耳相关疾病等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1.2 研究对象及随机分组

2016年8月1日—2017年10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留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的68例患者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中,1例患者因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发生巩膜出血而被剔除,最终纳入33例患者;对照组中,2例患者因拒绝戒烟以及1例患者因肺栓塞死亡而被剔除,最终纳入31例患者。2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3 治疗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45 min/d)和作业治疗(30 min/d)。

高压氧治疗采用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Y2800型医用空气加压氧舱,面罩吸氧,压力参数设置为0.2 MPa,升压20 min、吸氧30 min、休息5 min、再吸氧30 min、减压25 min;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采用上海乾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CVFT-MG201型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将2个刺激电极安置于患者双侧乳突根部后方,设置治疗参数模式为1、频率为150~180次/min、强度为70%~100%(直至患者无法耐受为止)。研究组患者接受高压氧舱内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压氧非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2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主要终点事件为新发脑血管病(经头颅CT/MRI确诊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或死亡。采用盲法,由同一名经过培训的康复医学科医师评定治疗前、治疗20 d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的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NIHSS评分(范围:0~42分)在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9],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改良Barthel指数[10]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范围:0~100分):100分(0级),生活自理;61~99分(1级),轻度功能障碍;41~60分(2级),中度功能障碍;1~40分(3级),重度功能障碍。

1.5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20 d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的改善程度评价治疗效果[11]。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NIHSS评分下降46%~89%,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NIHSS评分下降18%~45%;无变化:NIHSS评分下降或增加<18%。临床有效率=(基本痊愈病例数+显著进步病例数+进步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表1 2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的比较 [n (%)]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随访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时随访,未发现新发脑血管病或死亡患者。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的比较

2组患者治疗20 d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改良Barthel指数均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见表2。治疗20 d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2组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20 d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临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2 2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NI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的比较 ( ± s)

表2 2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NI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的比较 ( ± s)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研究组患者接受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压氧非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P<0.05,与对照组同一评估时间点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31)NIHSS评分治疗前 7.76±2.95 6.21±3.48治疗20 d时 4.61±1.95﹡△ 5.84±3.37△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 3.03±1.63﹡△ 4.79±2.74△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 2.73±1.35﹡△ 3.90±2.18△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 52.09±25.67 56.05±17.52治疗20 d时 74.81±19.29﹡△ 63.16±16.17△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 75.00±19.30﹡△ 64.42±15.46△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 79.36±16.89﹡△ 70.71±15.85△观察指标 研究组(N =33) 对照组(N

表3 2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 论

据作者查阅相关文献,本研究系首次对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症状,其疗效优于高压氧非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从而为脑梗死患者的非药物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脑梗死恢复期发生内源性修复和重塑[12],但由于缺乏脑血流和血氧供给,大多表现为大脑区域功能失调,半暗带神经元活动减少,并阻止新血管再生。高压氧治疗和脑电仿生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恢复。高压氧治疗可为神经组织提供足够的氧[13],减少脑水肿和改善脑代谢[14],并通过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以及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调节脑部炎性反应[15];可以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以发挥神经元修复作用,并抑制可产生神经毒性的小胶质细胞[15];可以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降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助于防止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16]。脑电仿生电刺激通过特殊传导通路与大脑皮质相联系,作用于大脑血管舒张中枢以扩张血管,可以增加大脑皮质血流量[17],减少半暗带坏死神经元数量;促进脑梗死后血管再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18];抑制免疫和炎性反应[5]。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接受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与非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相比,NIHSS评分显著降低,改良Barthel指数增加,临床有效率亦显著提高,由此说明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功能障碍。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可在高压氧改善脑血氧基础上,通过脑电仿生电刺激以进一步增加脑血流,最大程度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及脑血流灌注,有效逆转“缺氧缺血—水肿—再缺氧缺血”的恶性循环;共同抑制免疫和炎性反应,减少半暗带白细胞浸润,从而促进半暗带的功能恢复;全面改善脑梗死后自主神经的活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18],以保护神经组织,从而促进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大脑重塑和功能重组,缩短病程,改善神经症状。

本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后发生巩膜出血,请眼科会诊后考虑为由结膜炎引起。查阅相关文献,未见与高压氧治疗相关的巩膜出血不良反应[19],由此考虑巩膜出血可能与高压氧治疗无关。研究期间,也未见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

4 结 论

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和高压氧非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功能障碍,尤以高压氧同步舱内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鉴于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小样本研究,因此今后有待扩大样本量以及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猜你喜欢

脑电高压氧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基于脑电的意识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评估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压氧治疗后会引发减压病吗?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
Bagging RCSP脑电特征提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