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叶苔茶满城香
——石阡茶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观察

2018-09-28周芸吉孟祥帅

贵茶 2018年1期
关键词:石阡石阡县茶园

文-周芸吉 孟祥帅

曾经,在石阡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听到“你洗了吗?”这样的问候,温泉,是石阡人民引以为傲的资本。如今,这样的问候又多一个“你喝了吗?”。石阡苔茶和石阡温泉一样,成为当地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随着石阡茶产业的发展,喝茶已然成为当地人习以为常的事儿。在县城,古色古香的茶馆越来越多,茶成为当地的特产和生活必需品。在农村,家家户户种起了苔茶,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石阡县通过打破行政区域布产业、打破时间限制强基础、打破行政级别建平台、打破行政身份增动力的“四个打破”扶贫机制,按照茶叶+果蔬药、生态养殖、苗木苗圃的“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把茶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中最重要的产业。茶产业对于该县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介绍:“石阡46万总人口中,间接或者直接从事茶叶栽培、采摘、加工、销售等相关环节的有30万人,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直接或者间接从事茶产业的老百姓。”

石阡茶产业发展重点从“夯实产业基础 、提升加工水平、加强质量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市场”等多个方面发力,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茶叶销售遍布全国各地,出口量呈上升趋势,茶业扶贫效果日益明显,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石阡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目前,石阡苔茶总规模达40万亩,丰产茶园近20万亩,年产茶叶1.9万吨,综合产值超20亿元。

风景旖旎的石阡茶园

优化资源夯实产业基础

茶产业是朝阳产业更是富民产业,石阡县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三大优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

2018年,是石阡县脱贫攻坚关键年,也是茶产业跨越发展的“提质增效年”,要实现新建标准化茶园基地17万亩、茶园“三品”认证面积12.7万亩、干茶产量2.4万吨、综合产值24亿元。同时助推0.4万户贫困户1.62万人脱贫,贫困茶农人均增收3250元。

蓝图已绘就,创业正当时。在该县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连片的茶园扮靓了深山,一座座茶叶加工厂拔地而起,农民不用再外出务工,家门口就业告别了“骨肉分离”;在白沙镇羊角山,翠绿的茶园沿着山头连绵起伏十余公里,成为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在五德镇新华村,茶叶一条街如火如荼,村民因茶而变、以茶致富;在本庄镇凉山村,曾经的“穷乡僻然”因茶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实现了企业盈利、茶农分红、集体增收,全村茶农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100元以上;在国荣乡坪上生态茶产业园区,乘着茶产业发展的东风,一个个山头“换了新装”,让这个全省的极贫乡镇脱贫有了更多的希望……

据石阡县委副书记周迪介绍,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以坚持扶贫为本,注重夯实产业基础,促进提质增效。通过扩大茶园基地规模、加大茶园管理力度、提高茶园生产能力、创新茶园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做优做强茶产业,辐射带动更多贫困人口。

大山中的幸福

据了解,石阡县茶园主要分布为“两带四区”,即沿安江高速公路和思剑高速公路打造的2个生态茶叶带,与龙塘苔茶示范园区、白沙羊角山优质茶示范园区、国荣精准扶贫园区和五德坪山名优茶园区,以此辐射带动全县18乡镇,形成了“园区+示范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绿色有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有机茶园基地、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基地、观光体验精品基地。通过大力推动茶园由分散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转变,促进新型经营主体成为茶园基地建设主要力量,着力提高组织化生产程度,到2018年底,全县茶园基地集中专业管理程度要达到50%以上,为茶业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症下药提升加工水平

“我们目前主要是做高端的明前茶,茶产业的综合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大宗茶加工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表示,下一步石阡苔茶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既要做高端茶,更要做大宗茶,要在茶青下树率上再下功夫,提升加工能力,让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助力。

当前,为解决加工水平不高、茶青下属率低等问题,石阡县着力加快初加工、精制加工、延伸茶叶产业链建设。该县要求,全县所有茶叶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石阡苔茶加工标准,确保质量稳定。到2018年底,石阡县初制加工企业SC认证率将提高到90%以上,品牌授权企业达70%以上,初制加工企业总数达到200家,满足全县茶园基地茶青原料加工需要。为推进精制加工,石阡县通过引进大企业及先进设备,创新生产加工工艺,提高茶叶精加工生产比例。建立完善“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茶叶拼配技术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此外,为解决茶青下属率问题,该县通过延伸茶叶产业链,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茶叶衍生品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到2018年底,茶青资源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

为响应石阡县加工水平全面提升的要求,石阡县各茶企纷纷加大投入,促进全县茶产业加工水平迈上新台阶。在贵州石阡祥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加工厂房里,一条现代化、清洁化、自动化的茶叶加工生产线即将建成,为该企业的发展新添了动力。据该公司负责人饶登祥介绍,这条生产线预计投入200余万元,建成后人工成本可以节约50%,生产量将在现在基础上增加30%,每年可以生产120万斤茶青,企业的年生产量将达到50万斤干茶,消耗200万斤茶青,大宗茶生产量将得到大大的提升。

坚守底线加强质量建设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更是民生所系。多年来,石阡苔茶坚守安全质量底线,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向世界发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给世界一杯干净茶。”的承诺!

石阡苔茶的安全质量建设,得到了贵州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带领的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团队,在石阡开展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绿色生物农药试验示范及茶园复合生态调控研究,建立了绿色防控技术核心试验示范基地,为石阡县茶叶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该县以“绿色、有机、安全、地标”为核心价值,通过加强源头管理,强化检验检测和农资监管查处力度,大力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建立云服务平台,打造茶叶产品信息溯源平台,推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与产地认证,从源头上控制茶叶产品质量,从根本上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安全,先后获得了“中国食品安全茶园示范基地”“省级茶叶品比园试验示范基地”。

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从2011年起,龙塘镇神仙庙村村民徐燕为了照顾家人,结束在外打工的日子,长期在茶园务工,解决了家里留守人员的生计问题。徐燕说“对于我们年轻一辈来说,不会干农活,采茶可以兼顾照顾家庭,每个月可收入2000多元。刚开始发展茶业的时候,我们村部分老百姓反对,而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

为增强茶业扶贫效果,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县通过积极引导茶农通过土地(茶园)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聚集,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促进茶叶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致富渠道。

此外,该县还在专业化服务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以园区为平台,成立专业服务公司(协会),从事技术培训、推广、新产品研发等带有公共性质的服务。加快推进茶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推动发展茶叶种植、病虫害防治、修剪管理等工作由专业化服务公司(协会)组织实施,提高茶产业劳动生产率。

为了降低茶农风险,石阡县成立了“石阡县苔茶产业投资责任有限公司”,通过向银行贷款,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产业,着力解决销售难、基地建设、融资难等难题。据石阡县茶叶管理局副局长梁兴伟介绍,公司积极推动以村为单位建设茶园,公司出苗、土整、用肥等费用,群众可土地流转,可土地入股。前三年,土地流转入股的群众优先用工。在允许范围内,套种苗木苗圃、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实现“以短养长”。套种作为的收益,按照226分成,其中20%作为再投入资金,20%作为集体经济,60%分给土地所有者。茶园投产后,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参股或买断,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统筹协调,解决县内茶企业销售难、融资难等问题,让企业放开手脚生产,提高下树率,增加茶农收入,形成企业敢加工,老百姓有钱赚的局面。

青海湖石阡苔茶推介会

石阡苔茶清洁化生产线

强化措施打响茶叶品牌

品牌,是潜力、是竞争力、是效益。皮贵怀指出,目前石阡苔茶有了规模,有了品质,但还需要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要走出石阡,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而走出去的前提,是以品牌为基础。

近年来,无论是各大媒体、城市公交,还是公路沿线广告牌上,“石阡苔茶”的形象广告总能深入人心。石阡县多措并举,注重区域公共品牌“石阡苔茶”的打造。据石阡县茶叶管理局局长童祖明介绍,石阡县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先后投入品牌宣传资金超过1000万元,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深入宣传石阡苔茶文化和苔茶品牌。

此外,该县还积极通过组织茶事活动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品牌知名度。连续举办了多届“石阡苔茶形象代言人”选拔活动,在借助活动和媒体的影响力,实现了品牌影响力质的飞越。还积极组织企业参与重要的茶博会、农产品博览会,在重点目标市场全面开展石阡苔茶宣传推介。经过多年的努力,“石阡苔茶”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贵州省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十大茶叶品牌”。

勇于开拓促进苔茶出山

效益是产业发展的目标,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一直以来是石阡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领导带头,企业参与;东西南北,只争朝夕。在羊城大地、在青海湖畔、在玉渊潭胖,石阡茶人总能带给客户最真实的品茶体验。石阡县紧紧抓住农业深度融入国际的契机,借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通过重点城市推广、电商平台打造、增加茶叶出口等措施,为石阡苔茶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石阡县已在省外城市建立苔茶专卖店及销售点15家,省内县级以上专卖店50多家,网上销售点40余家,形成了线上线下销售链。

据石阡县茶叶协会秘书长饶登学介绍,目前石阡苔茶的重点市场在北京、广东、贵阳、上海、香港等城市,通过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等形式,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群体。同时,在县内重点酒店、景区、高速公路服务站等区域,建立了石阡苔茶展销体验窗口,茶叶销售逐步覆盖全国各重点城市。

同时,该县还将茶叶出口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创建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组织企业到境外开展品牌推介活动,积极开拓中东、欧洲和非洲等国际市场,搭建出口通道。通过开展出口业务培训,增强了企业自营出口创汇能力。预计到2019年,该县茶叶出口量将突破总产量的10%。

绿色是石阡的底色,生态是石阡的优势,茶和水是石阡的宝藏。石阡县茶产业发展,是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产业发展战略的最好实践,打好生态牌、做足水文章,把生态做成产业,用好用活生态资源,茶产业成了为石阡县脱贫攻坚的重要“利器”。到2019年,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60万亩,茶叶产量达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

石阡苔茶,精彩可期!

猜你喜欢

石阡石阡县茶园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脱贫攻坚中,石阡苔茶品牌创新问题与策略研究
茶园观色
见证石阡茶 四十年蜕变
石阡温泉自然的馈赠
爱心是人生最靓丽的风景“心无尘·爱无界”关注石阡灾后重建慈善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