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9-27朱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知晓率冠心病情绪

朱莉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血管狭窄,致使心肌供血障碍。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有所提升。很多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由于相关知识较为缺乏或存在认知偏差,可能会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主动配合,影响实际治疗效果[1]。因此,需采取一定措施来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观念,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院在对55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了认知行为干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2]:所有选入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存在严重器官性疾病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存在严重心力衰竭或重度心肌梗死者。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差异性分为研究组(n=55)以及对照组(n=55)。研究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为49~73岁,平均年龄为(64.1±6.7)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5.2±3.4)年;对照组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为(65.2±6.9)岁,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为(5.6±3.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指导、病房环境优化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1)合理情绪疗法。首先,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诊断。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充分了解其生理状态及心理状态,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向其讲解冠心病诱发因素。其次,协助患者意识到自身错误行为,让患者找到自身不合理饮食、生活等习惯,让其充分意识到不良行为及情绪是造成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再者,采取质疑及夸张式的提问对患者进行引导,与其不合理念进行辩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理念[4]。另外,探索患者是否存在与冠心病症状无关的其他非理性信念,与其辩论,使其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使其能够通过相对理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2)放松训练。让患者保持安静舒适的姿势,闭目养神,尽可能放松全身肌肉,由脚部逐渐至面部,完全放松。用鼻呼吸,缩唇缓慢呼气,尽可能做到吸呼比为1∶2[5]。呼吸过程中指导患者维持被动姿势,以自己的节奏实现松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率以及康复知识知晓率。分别采取院内自制冠心病知识以及康复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共计100分,分数超过80分视为知晓。另外,采取SDSSAS量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对比。SDSSAS评分愈高,说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愈严重[6]。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取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研究组冠心病知识知晓率以及康复知识知晓率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率以及康复知识知晓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7],冠心病患者受病情持续影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甚至是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也会让患者对临床治疗产生抵触,不利于具体治疗项目实施。还有一些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存在错误认知以及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病情控制,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有研究表明[8],通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增强其认知能力,可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认知行为干预,从结果来看,研究组冠心病知识知晓率以及康复知识知晓率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干预,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类似[9-10]。冠心病患者初次入院后,对新环境较为陌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症状,再加上对自身病情不了解,且部分行为受到约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消极的归因方式以及消极的自我认知是冠心病抑郁、焦虑患者的主要特质。患者会将疾病归咎于自身过错,且对自身能力持有悲观态度,或放大疾病影响[11-13]。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认知重构,将其消极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正性思维,让患者能够以端正的姿态来审视自我,使其树立治疗信心,配合相关治疗[14]。认知行为干预过程中,还会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进一步缓解其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身心得到有效放松。

综上所述,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纠正其错误认知,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研究组(n=55) 55.22±3.42 44.13±3.02* 56.32±3.74 43.87±3.08*对照组(n=55) 54.17±3.29 48.42±3.15* 56.15±3.67 47.12±3.13*t值 1.641 7.291 0.241 5.489 P值 0.104 <0.001 0.810 <0.001

猜你喜欢

知晓率冠心病情绪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警惕冠心病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