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9-26李雪珍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内容

李雪珍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以下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種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二、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教改也特别强调:教学的宗旨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可见方法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多么重要。学生阅读方法的获取,固然有其知识积累引发的思维升华之因素,但主要还是来源于教师正确的教学指导。今天的施教者,应该比古人更明白“鱼”和“渔”的关系,应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教师应围绕阶段性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精心组织好各阶段的阅读教学程序。注重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渗透阅读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悟阅读方法。其次,鉴于不同年级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彼此间紧密联系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既要注意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做到各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做好阅读方法的拾遗补缺与强化渗透。第三,有了阅读方法的渗透,还需要适时进行方法的归纳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会更容易地掌握阅读方法,也为进一步的阅读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把每个段落大意连起来”及“借助课题”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并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该选用哪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比较正确方便。

四、体现深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能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问,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局”,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