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2018-09-26魏丽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卖炭翁读书笔记想象

魏丽蓉

摘 要:有的同学厌烦写作文,但说起一件事会说得通畅、完整、有条理,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让他们发挥优势,对口头作文感兴趣。为此,可根据各册教学内容和听说训练的重点要求,让学生课前按座次轮流讲谈,或讲故事,或讲一现象,或介绍一实物,或对国内外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几十字,也可以几百字。讲完后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等。怎样让学生能够把作文写好,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学生;怎样写作

一、写真人真事真情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别人文化的营养,我曾把自己订阅的《青年文摘》等杂志搬到教室,供学生课外阅读,在班里掀起了读书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受我的影响,很多学生购买了《鲁迅杂文》、郭沫若诗集、朱自清散文集等名家作品在班上争相传阅,并摘抄其中美句,进行感悟联想练习等方式,加强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乡村中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观察自己身边的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做到不熟悉的内容坚决不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时下中学生的生活面狭窄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这是否就是学生写作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缘由呢?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们的个性是活泼的,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学起谁来,语言、动作、神态、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他们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那么怎样让五彩缤纷的世界走进学生的生活,融入他们的心灵而后流出他们的笔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怎样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欣赏,用阅读去感悟。如果这样认真地做了,学生的作文就不会缺乏个性,缺乏生气,缺乏真情了。怎样帮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肤浅的认识。

二、唤醒写作意识,激发创作欲望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朱自清的《背影》真实地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爱和父子间的深情。但很多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并没有产生要写自己亲人的创作欲望。他们困惑的眼神传达出一种信息:父母的爱,真有那么感人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是的,这些孩子太幸福了,生活在亲人的宠溺中而不自知。无情无感,自然就没有什么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非易事。于是我特意上了一节写作指导课,只为告诉学生一个写作的真諦:先动情,再动笔,情动于中后,自然会产生不写不快的创作欲望。我先讲了一个哲理故事,启发学生。当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时候,又趁热打铁,补充了两篇文章。平淡的文字和强烈的情感,合构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催人泪下。东方式的隐忍牺牲和默默付出,很多时候就像空气一样,平凡到让人几乎很难感觉到它的宝贵和重要。太多人坦然享受着,坦然忽视着,坦然到情感枯竭心灵麻木却不以为意,但当心灵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醒来,他们必定会在那些神圣的沉默前潸然泪下,并终将明白,所有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言行原来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爱。

三、多朗读,多背诵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策略,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在阅读时摘录书中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的翅膀能超越人生活的局限,飞跃万水千山,到达理想的彼岸。想象对填补乡村学生知识容量的不足很有好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如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一幅画面内容是一位小姑娘悄悄趴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几只蚂蚊和一只瓢虫的图画,发挥想象,写一篇章话或者故事。先要求学生仔细看清蚂蚁数量、队形和走向,然后启发学生设想蚂蚁与瓢虫之间将会发生什么事爆发一场殊死战斗,战斗的结果一定是孤单的飘虫不敌越来越多的蚂蚁群,瓢虫成了蚂蚊的盘中餐。还可以想出许多蚁群凯旋而归、庆祝胜利和饱餐的情节来。学生激发了兴趣,想象丰富,写作起来便得心应手。又如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困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这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写到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就结束了,诗人并没有写出卖炭翁在炭被抢走后会如何反应。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老翁可能产生的言行和思想活动,进行续写,也可对叙事诗进行全文改写,写尽卖炭翁的辛酸、悲苦。

在写作教学中,总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观察某一事物,就可以随意地去想它的过去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最大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

猜你喜欢

卖炭翁读书笔记想象
快乐的想象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丫头坪的卖炭翁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