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调查研究

2018-09-26张若愚李东方陈景云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若愚 李东方 陈景云

【摘 要】 文章以长安区大学城学生为样本的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上网成本、上网主要内容、上网遇到的问题等,认为,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地点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上网成本控制有一定的科学性,在遭遇网络问题上有一定的共性。认为,建立大学所在地点的网络信息筛选机制,建设网络安全防护墙对于解决大学生上网问题十分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一、导言

信息化已经成为了21世纪新社会发展的主流。青年大学生是将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正确的使用网络,意味着大学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信息化的时代和技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正确的使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已经是他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但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化也使得青年大学生面临的网络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使用网络这个问题上,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对网络和信息化社会的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上网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之中,他们在上网的地点,设备,频次选择上有什么特点?在上网内容的选择上以时事新闻为主还是以游戏娱乐为主?不同的社会背景的大学生在上网行为上有什么不同的选择?这些不同的选择又有什么深层次的社会根源?这些问题是本项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目前对于网络的依赖成瘾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社会问题,在这些长时间的,不科学的上网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目前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搞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大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和知识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大学生使用网络研究述评

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表明,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研究和调查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2017年发布的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相关论文仅有60篇。

王立珍在对于山东某市大学城的调查分析中,较早提出了大学生上网存在着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个不同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的大学生主要上网的目的是上网索取信息,这与现代社会网络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相符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地点是网吧,其次的地点是学校的网络机房。(王立珍,2011)但此项调查中没有涉及大学生上网所需要的各项成本,使得研究者者难以寻找到影响大学生上网的各种因素。作者认为对于上网情况进行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分析,有利于全面的审视上网现状的成因,但因为此调查研究调查的高校类型有限,能否使得其通过显著性检验还不得而知。

陈刚在论文中概述了使用网络学习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但同时指出目前大学生上网存在着如过度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不务正业的问题,作者通过观察发现目前使用网络学习的大学生占少数,而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网络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仅仅凭借思想教育无法改变现有的状况,真正需要改变现状仍然任重而道远。(陈刚2007)但遗憾的是,作者得出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正确使用网络仅仅凭借他本人的观察,在论文中我们无法知道作者通过什么专业手段来分析。

翁培程的调查报告指出,当代大学生面临三个主要方面的信息冲击:首先是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价值的变化,这反映在线上就呈现出评论的多样化,从许多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其次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外来文化也不断地传入,这就使得来自不同文化世界的信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最后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信息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信息共同汇集成了一个与社会同构的线上世界。他认为社会变革和互联网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之中要注意相应的社会变革,对于大学生互联网安全不应该以限制性的手段为主,要将正确的引导和适度的管制相结合。应对社会网络冲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翁培程 2015)

马浩楠认为,互联网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近几年在大学里日趋流行,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对他们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极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扭曲,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据专家分析,频繁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网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引发杀人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马浩楠 2015)

本文作者认为造成网络问题的原因出互联网的客观问题之外,个人的因素也是重要的。

三、调查设计

1、调查方式和时间:在本次调查之中,调查组成员采取线上和线下自填式问卷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此外还采用一定数量的个案访谈调查作为补充。

调查的具体时间:本次线上调查的时间为2017年12月1號到2017年12月12号,线下调查时间和个案访谈的时间为2017年12月10号。

2、调查样本:研究的总体为西安市的在读大学生,本次调查样本为西安市长安区大学城的几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之中的在读大学生。调查组成员在长安区大学城的几所学校的线上问卷采取简单随机问卷的形式,一共收集到124问卷份。线下的封闭式问卷填答一共31份,共155份。

3、本次研究的主要变量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样本基本信息,这是分析导致上网现状出现的重要变量;正式问卷部分分为:①上网的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指的是上网的频次,地点,时间等)②上网的成本调查,主要为受访对象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健康成本,人际关系成本等。③上网的内容,主要调查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内容。④上网遭遇到的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是否浏览过虚假信息,遭遇过网络暴力事件等。⑤上网的主观意愿调查,主要考察大学生心理认同的合理的上网内容,成本。用以分析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实状况和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

4、分析方法:本次调查问卷分析采用SPSS17.0版本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四、调查发现

1、上网时间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并且由网状图的分布显示(此处以性别和生源地),雷达图的分布呈现矩形即说明每天的上网时间在不同的基本信息之间差异性不明显,即说明不同条件的大学生在每天上网时间的分布上存在共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尤其应该影响上网分布的年级和学历层次没有对上网分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有可能与大学生白天需要进行上课,学习等工作,所以使用网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

2、上网成本

(1)在上网经济成本上,一个月网络支出50元及以下占样本的主要部分,随着费用的增长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其次一个月上网支出达51~100元占样本的40.52%,101~200元和200元以上共占比达16.34%。根据中青网全国大学生生活费用调查报告(样本容量1519人),51.22%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37.79%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各省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调查中陕西地区月平均生活费978元来看,陕西地区大学生月生活费较全国水平低,而上网经济成本50元及以下约占陕西地区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的大约5%,上网经济成本100元时占比为10%,这两者都是相对健康的消费比例,证明长安区各高校学生对于上网经济成本的控制相对理智,上网对于长安区大学生的生活花销影响较小。这或许与长安区大学生的层次较高,自我控制能力强有关。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有16.34%的大学生对于上网经济成本难以控制,占到自身生活费用10-20%及以上,这不符合理性的网络使用习惯,应当对上网行为进行自律,以不影响除上网之外的生活行为。

(2)上网时间成本上,样本中有将近70%的大学生对于网络时间使用每周占达10小时以上,平均一天至少1.43小时用于上网,这对于大学生时间管理是不利的,每天在上网时间花费越多,大学生对于学习,体育锻炼等方面时间花费则越少,不利于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应当进行合适的上网时间规划,使得大学生能够将时间用于其他活动之中。

(3)上网时间成本占用问题。由于时间是有限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占用其他时间满足自身上网需求,样本中52.94%选择了占用休息时间以满足自身上网需求,这是不理智的行为,缺乏休息对于大学生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国内经常有因为上网时间过长不休息而猝死的案例,证明大学生的这种行为是不健康的选择。其次,28.1%的大学生选择占用学习时间,这对于他们学习成绩提高也是不利的,沉迷网络荒废学习往往是其集中体现,大学生因此应该对上网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将时间让步于对身心健康有利的学习,运动之中。

3、大学生上网内容

根据上述的图表可知,约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上网主要以娱乐为主,其主要浏览的也主要是娱乐类平台,上网的行为也主要以娱乐行为为主。在对上网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约有50%的同学上网的时间主要用以玩游戏和看视频为主,很少用网络进行学习,运用网络搜集学习信息等学习行为则相对较少。分析发现,上网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是其日常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网络正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就是作为当代重要科技发明的互联网。

4、上网遇到的问题

(1)关于网络欺诈,有90%左右的人没有遇到过或很少遇到,只有10%的人遭遇或网络欺诈,说明诈骗分子在选择目标时,还是主要避开了思维缜密的年轻人,但目前诈骗的主要受害主体仍需要进行调查。这个问题与本项主体相关性不强,所以在此不具体解释。网络暴力的对于本項主题的作用同理,不予以具体的说明。

(2)根据调查显示,遭遇个人信息问题现象在大学生之中较为普遍,经常遭遇个人信息问题和遭遇过类似问题的大学生分别占9.15%和39.22%,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较严重。根据以网龄这一最能影响网络信息筛选发现个人信息的变量对此问题影响不明显,经验对信息问题的防范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大学生自身对于缺乏信息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机制不健全有关。

(3)对于网络虚假新闻方面,大部分调查者显示遇到或经常遭到,不同类型的人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经常遭到和遭到过的比例分别占44.44%和40.52%。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新闻缺乏管理,对于出了问题的报道不负责任有关。从另一方面,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不受上网虚假信息的影响,比例分别为11.76和3.27%。这样的结果说明了网络安全问题在知识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之中也较为普遍。大体的情况是学历,网龄,科类并不能对虚假信息产生抵制作用。

五、小结和讨论

分析显示,在上网基本情况的基本方面,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不同城乡,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上网时间分布几乎没有差别。或者说,不同的基本条件对于上网时间的分布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上网的成本方面,陕西省在校大学生上网经济的费用约占生活费用的5%,处于比较科学合理的空间,但同时也有极端的案例,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在上网的成本上,大部分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处于相对不合理的空间,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得大学生在其他方面(主要是休息时间)时间安排减少,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了影响。在上网的主要内容方面,大学生主要偏好娱乐性的内容,其他方面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少。上网遇到的问题方面,大学生较少受到网络诈骗的影响,但是较多的受到网络虚假新闻的影响。

本研究的上述结果为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当代大学生上网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方式方法。

首先,当代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时间集中在晚上,地点以宿舍为主。并且学生个人状况对时间和地点影响程度不明显,所以上网的时长和地点不能简单的归纳为性别,网龄,学历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影响大学生上网的因素带有一定的共性。所以,解决当前大学生上网面临的问题需要通盘考量,影响大学生上网时间和地点偏好的主要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宿舍是主要用于休息的地方,晚上是主要用于休息的时间,大学生应该控制自己在宿舍晚上的上网时间,避免对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受访大学生大部分可以对自己上网的成本可以较好地控制,对自己的生活水平不造成影响,但仍然有接近20%的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上网对自己经济的重要影响。此外,依据经济发展理论的视角,我们认为上网的成本不应该只是经济性的成本,还应该包括关系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关系成本的调查以“他人对自己上网行为的看法”发文,主观性的问题可能使我们不能得到他人对于上网行为的正确评价。根据本调查组成员对于附近学校成员的访谈资料显示,对于舍友使用网络影响自己的现象较普遍。

关于大学生的上网遭遇的问题,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网络诈骗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小,验证了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水平对于抵制网络问题的作用。但对于客观力量更为强大的社会性网络问题,大学生接受的较高层次知识水平作用并不明显。同时,上网年龄,学历等个人基本信息的作用也不十分明显。虚假信息对于大学生群体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会影响大学生日后对于各种事物的判断和行为。所以,对于大学生,建立大学所在地点的网络信息筛选机制,网络安全防护墙对于解决大学生上网问题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立珍,李彤彤,董清爽.大学生上网行为现状调查分析——基于山东日照大学城大学生的调查[J].图书馆学研究,2011.

[2] 李华锡.大学生生活消费调查:超五成月均生活费过千 饮食系主要花销[J].中青网.教育,2017.

[3] 谭福强.论网络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2005.

[4] 陈刚.大学生上网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子教育,2007.

【作者简介】

张若愚,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李东方,女,汉族,河北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经济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