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校园“物流服务工作站”运作研究

2018-09-26徐婷洁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徐婷洁

摘要:在中职校园建设一个“物流服务工作站”,以校园物流需求为工作内容,充分利用物流实训室现有资源,提供包裹代收、校服教材代发、旧书报回收等服务,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完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校园物流;专业实践平台

现代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但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获得专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即使有也往往集中在毕业前实习的一年。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合适的物流实践活动?如何充分利用物流实训室现有资源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一直是物流专业教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能否在学校内部发掘资源,以校园物流需求为工作内容,一方面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基地、一方面服务师生、另一方面又减轻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负担,实现多赢,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物流专业师生,大胆尝试在中职校园建设一个“物流服务工作站”,从理论到方案制度最终运行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物流服务工作站运作方案。如图1所示。

一、建立“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的理论依据

笔者通过资料查询和搜索,发现目前国内职教界对物流专业实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面,有关利用校内资源、工作任务开展物流专业实践的研究不多,即使有也往往集中在理论调研,没有真实开展。国外的如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等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目前应用于国内往往缺乏企业支持等应用的环境基础。

但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及有识之士都在大力呼吁职业教育要与产业对接,职业教育要为企业服务,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是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特别是在今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关于“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批示。由此,本文研究的“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内容,能够为物流专业学生创设一个校内专业实践基地,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正是顺应了时代、经济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建立“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的意义

(一)帮助物流专业中职学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目前,按照许多中职校常见的“2+1”学制方案中职毕业生在校的学习课程大多为理论性,缺乏实践检验。当学生第三年进入企业全日制实习时,由于没有一个过渡期、企业环境与校园环境存在强大反差,很多学生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笔者在2013年曾通过一项课题(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2012年度科研课题)研究发现,有80%左右的现代物流专业三年级实习生,在进入企业实习的前100天会因为不熟悉企业文化、企业绩效管理压力、人际沟通障碍等问题出现焦虑、恐慌;部分学生此种情况会持续5個月左右,少数学生整个一年的实习期都在紧张与压力中渡过。为此,实习指导教师需要与企业、学生及家长及时沟通,并通过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工作的要求。

为此,笔者认为如能在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就提供一个校内专业实践平台,以真实的物流任务为导向,在学校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逐步学习和适应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帮助学生第三年实习时快速适应企业要求、实现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如图2所示。)

(二)以真实的物流工作任务检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传统的物流教学,无论是案例法还是任务引领法,或者是各种技能考证,由于其用于教学的素材都是经过加工的企业案例或任务,真实性都打了折扣,往往会导致和现实的脱节。教师对学生的考评,或者通过测验,或者通过技能考证,一次性的评价缺乏综合的观察和分析,是一种平面的、片面的评价,由此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情况并不奇怪。

而本文研究的“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它所涉及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都源于校园物流需求的调查,都是真实的任务而非传统课堂中杜撰或引用的模拟案例,因此参与完成任务的学生将在校内获得专业实践能力检验的机会。物流任务完成与否、完成的质量高低、有无按预计时间期限完成等考核指标都比课堂测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要客观、科学和立体,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完全实现了做中学、做中练,并通过一次次重复完成任务来不断检验和提高,学习成就感获得一次次的体验,学习兴趣也将得到大大的激发。教师也能在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可以做到真正的理实一体。

三、“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运行情况分析

(一)筹备情况

从提出建立“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这个设想开始,如何使该设想“落地”?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的顺利运行?学校物流专业教师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和准备。

1.在工作站服务内容上,通过向全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基本确定了服务内容为:代收包裹、代发校服、教材,旧书报回收这三个方面。

2.在硬件及选址方面,物流工作站利用了学校的物流仓储实训室,通过申请僻出一块场地供物流工作站存放笼车、设备,并挂铭牌、设计工作站LOGO和名片作为基础保障。(如图3所示)

3.在学校制度匹配问题上,召开了相关部门的沟通会,向学生、保卫、教务等部门解释说明了工作站的业务内容和服务时间,保证了工作站服务不会与学校正常教学、安全保卫相冲突。

4.在工作站人员招募方面,面向2012级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动员,鼓励学生自愿申请加入,通过面试筛选,同时请物流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进行培训。

5.在宣传方面,制作了工作站的宣传小名片,在校内只能部门宣传的同时,也面向校外快递企业进行宣传,为代收发包裹快递进行准备和铺垫。同时制定了会员制度条款,在全校范围内招募了一批会员,签订了会员协议书,确定“校园物流工作站”了为会员服务的内容和职责。

(二)运行情况

从2013年4月我校“校园物流工作站”试运行开始,上述筹备工作都完成,计划的三方面业务活动依照计划有序推进。

1、包裹收发。每周一到周四中午12:15—12:45分,为校园物流工作站代收包裹的时间,业务实际开展中基本为代收业务,代发业务基本没有。工作站会员收到包裹后,通过检查——代签章——登记——发放这个流程,把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了会员手中,从未发生过遗漏、误发和遗漏,全年除寒暑假和双休日,累计代全校约150多名会员收包裹300 个左右。

2、教材、校服发放。2013年9月新学期,校园物流工作站协助校图书馆、学生处发放教材和校服。校园物流服务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学习和培训,系统掌握了图书教材的分类、校服的型号尺寸,准确高效地协助了相关职能部门完成上述任务,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旧书回收。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校园物流工作站开展了两次旧书报回收活动。通过工作站的宣传和动员,累计回收旧书报3笼车,共计300多公斤,通过分类整理和变卖,校园物流工作站将旧书报换成实用文具发放给同学,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运作一年多来,上述业务都得到了顺利开展,但对照一开始的理论设想和方案,有一些预期目标没有达到,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

1、任务体系单一。无论是包裹代收业务还是校服教材发放业务,或是旧书报回收业务,校园物流工作站的服务范围与真实物流企业相比还比较单一,任务复杂度不高,对质量、绩效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2、评价体系简单。尽管校园物流工作站在运营满一周年时进行了满意度评价问卷调查,但评价体系仍比较简单,同时评价者多为校内学生,无法提出更高标准的服务要求,与真实物流企业服务的客户评价体系存在差距。

3、与企业对接还不够。校园物流工作站在筹备之初,就请物流企业专家论证过方案并参与了部分工作站人员的培训课程。但后期运行过程中,企業的参与度不高,业务流程比较简单,没有将物流企业深层次的文化和理念——“成本、效益”贯彻到位。

四、“中职校园物流工作站”成果总结

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校园物流工作站建立一年多来,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形成了许多经验和成果,同时也有部分内容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一)形成“校园物流工作站”相关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地开展相关服务,校园物流工作工作站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校园物流工作站工作人员培训课表》、《校园物流工作站管代收包裹理制度》、《二轻校园物流服务工作站会员加盟协议》等等(附件1)。这些管理制度的修订,规范了工作站相关业务的开展,防范了相关风险的发生,也可谓其他有类似研究需求的院校提供借鉴。

(二)建立物流专业学生校内专业实践方案

建立校园物流工作站的初衷是希望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不出校园就能正式体验物流企业工作任务的平台。因此,如果说过去一年,校园物流工作站仅仅是少数学生获得职场体验的“试验田”,那么最终我们希望的是能将“试验田”的成功经验推广、应用的方案——《物流专业学生校内实践实施方案》(附件2)。由于该方案对中职校的课程结构、师资水平、学制安排等都没有太高的要求,采用类似学生社团的组织构架,实施的时间也比较灵活机动,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值得同类中职院校借鉴和使用。

五、展望

在我国教育部多次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今天,有关各类专业课程的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融合、校店融合模式的研究将越来越多。相信本文所论述的中职校园“物流服务工作站”运作的研究将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能在一轮运行之后,为我校现代物流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琳.简析德国“双元制”才培养模式[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

[3]]李海涛 利用校内现有资源提升物流学生专业技能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网站,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