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东北4区(县)樟科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

2018-09-26何欢柳青琼河严贤春袁施彬

关键词:天竺虫害危害

何欢柳,青琼河,代 艺,蔡 欣,严贤春,袁施彬

(1.西华师范大学 a.生命科学学院,b.教育部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 南充 637009; 2.南充市金城山林场,四川 南充 637000)

樟科植物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建群种[1],主要分布于浙江、广西、广东、湖北、贵州、云南及四川等省[2-3]。川东北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境内樟科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常见的有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eb.)、香樟(C.bodinieriLevl.)、樟树(C.camphora(L.) presl)、阔叶樟(C.platyphyllum(Diesls) Allen)、银木(C.septentrionaleHand.-Mazz)等多种樟科植物。樟科植物常作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树种,是优良的行道树、庭荫树,也是营造生态林、风景林的理想树种[4],在国家森林城市的绿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席之位[5]。如樟树、天竺桂根系深,枝叶繁茂,适应力强,可吸附有毒气体和灰尘,常种植于绿化带和街道两侧做行道树;银木、桢楠(PhoebezhennanS.Lee)则宜用于各类型绿地做庭荫树;香樟可杀菌、滞尘、减噪,对SO2等气体具有强的抗性和吸附性,可用于工矿、实验区及污染严重的地方做抗污染绿化树种[1]。此外,樟科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林木[2],也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香樟木材质地致密,含独特香气,耐腐防虫,是制作家具、造船、雕刻等的上等良材。全树可提取樟脑、芳香油或制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行业[6]。樟科植物易受病虫害侵袭。目前,关于樟科植物病虫害相关研究集中在某一区域某一种病虫害[3],某种植物常见或主要病虫害[7]或某种植物某一类病虫害[8],缺乏系统全面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参照《四川省全国第三次病虫害调查方案》,以川东北地区4区(县)为调查地,研究调查区域樟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此基础上可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保障樟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以促进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包括南充市的高坪区和西充县,广安市的前锋区和武胜县。南充市和广安市地处川东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光照适宜,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地质以紫色土、灰粽紫色土、酸性黄土壤为主,宜种性广;两地地形以丘陵为主,海拔高度为200~1 100 m,高海拔区较少;年平均气温20~21 ℃,年平均日降水量8.9~11.8 mm,相对湿度69%~74%[9]。两地境内樟科植物以天竺桂、香樟、樟树、阔叶樟、银木、细叶楠(PhoebehuiCheng ex Yang)和桢楠7种为主。近年来,因该科植物用途广,具较高生态和经济效益,两地该科植物栽种种类和面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1.2 调查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通过人工踏查、标准地详查等方法确定4区(县)范围内樟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的种类、危害部位、危害程度、发生区域以及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征。

1.2.1 人工踏查 根据当地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引种繁育基地及栽培基地分布情况和交通情况等,设计踏查路线。依照踏查线路,通过踏查确定区(县)内樟科植物分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在分布区域依据踏查点类型或病虫害特点采用标准地详查进行调查。

1.2.2 标准地详查 在分布区域选取5个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分别于东、西、南、北不同方位随机选择30株的植物作为调查样本[10]。通过直接观察法仔细检查样本植物叶片、枝干及果实,并详细记录植物名称、病害症状、害虫及其危害状。调查过程采用数码相机(佳能EOS60D)拍照,收集病虫害照片。对不能确定的病虫害,采集标本带回实验室观察、鉴定。

表1 病虫害危害程度判定标准

1.2.3 危害程度判断标准 参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 /T1681-2006) 和《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987),病害、虫害危害程度分别以轻度、中度、重度记录,分别用“+”、“++”、“+++”符号表示,判定标准见表1[3]。

1.2.4 病虫害鉴定 病害鉴定:主要通过制作临时玻片来鉴定各病原菌。其操作步骤为:取洁净干燥的载玻片平放于玻片架上→吸取灭菌蒸馏水并滴于载玻片中央→用刀切取、用镊子撕取、用解剖针刮取少量样品上的病原菌,与蒸馏水充分混匀,使病原均匀分布于蒸馏水中→小心盖上洁净干燥的盖玻片→用滤纸吸去盖玻片四周溢出的蒸馏水→于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其病原特征。采用Motic显微镜和显微成相系统(motic 102 m/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于10×40倍和10×100倍的视野下观察、鉴定并采集图像[11]。鉴定时,参照《植物病原真菌学》[1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12]等资料确定病原菌的种属及名称。

虫害鉴定:根据虫害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参照《中国经济昆虫志》[13],《林业有害生物与防治图鉴》[14]和《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15]等资料对虫害进行进一步确认。

1.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病害结果与分析

在川东北4区(县)共发现樟科植物病害9种,分别为煤污病(Neocapnodiumtanakae(Shirai et Hara)Yamam)、黑斑病(Alternariaalternate(Fr.) Keissler)、藻斑病(CephaleurosvirescensKunze)、天竺桂炭疽病(Colletor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 Sacc)、天竺桂叶斑病(Ascochyaeriobtryae)、樟树叶斑病(CercosporacinnamomiSaw.Et Kats.)、粉实病(Exobasidiumsawadae)、樟白粉病和绿藻病(Ulothrixsp.)。见表2。

9种病害均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病害危害植物多为天竺桂,其次为樟树(图1a)。除粉实病危害植物果实外,其余病害都会对植物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煤污病在植物的干、枝和叶均有发生(图1b)。除煤污病和藻斑病属重度危害(+++)外,仅樟白粉病属轻度危害(+),其余均属中度危害(++)。各病害在4区(县)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煤污病和天竺桂叶斑病在4区(县)均有发生,樟白粉病仅发生于西充县,绿藻病仅发生于高坪区。武胜县分布病害种数最多,为8种,前锋区最少,仅为2种(图1c)。

主要病害为煤污病和藻斑病,都属重度危害。煤污病主要危害天竺桂、樟树,危害部位为干部、枝梢部和叶部,全年可发生,主要发病期为3—6月和9—11月,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初生暗褐色小霉斑,后逐渐扩大形成绒状黑色霉层,呈煤烟状,加重时霉层遍布全叶及枝梢(图2)。藻斑病主要危害天竺桂,发生于叶部。发病初期为细小圆斑,呈灰绿色或灰白色,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不规则形病斑,表面布红色纤毛,呈毛毡状,后期病斑中央老化,转呈灰褐色或深褐色(图3)。

表2 川东北4区(县)樟科植物病害发生统计表

注:“+”表示轻度及以下危害,“++”表示中度危害,“+++”表示重度危害。

2.2 虫害结果与分析

共发现虫害11目33科37种,见表3。虫害种类中,占比最大的为半翅目,占35%,其次是鳞翅目和鞘翅目,均占比19%(图4a)。其中半翅目害虫多为刺吸式口器,膜翅目害虫为咀嚼式口器。

对危害樟科植物的虫害种类分析发现,危害天竺桂的虫害种类最多,其次为香樟(图4b)。虫害危害部位多为叶部,其次是干部、枝梢部(图4c)。樟白轮盾蚧和樟叶蜂属对樟科植物的危害程度重度危害(+++)外,樟脊冠网蝽、樟修尾蚜、台湾乳白蚁和叶瘿蚊属中度危害(++),其余均属轻度危害(+)。属重度危害的两种虫害在4区(县)均有发生,其余虫害仅发生于部分区(县)。4区(县)虫害种数分布和病害相似,最多为武胜县,分布虫害22种,其次为西充县、高坪区,前锋区分布最少,为5种(图4d)。

表3川东北4区(县)樟科植物虫害发生统计表

续表3

注:“+”表示轻度及以下危害,“++”表示中度危害,“+++”表示重度危害。

2.3 讨 论

研究表明,气候因子及变化、土壤因素、林分状况和人为活动等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森林病虫害发生和蔓延[16]。尤其指出,天气是影响一些新发植物病害传入的重要影响因素[17]。4区(县)气候条件适宜,土壤酸碱适度、保水保肥力较强,宜种性广,这些环境条件都为病虫害发生和流行提供了场所。又随着人们对樟科植物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加,各地樟科植物种植面积扩大,且大多为人工纯林,造成树种单一,林木抵抗力低下,从而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7]。此外,活力木和种苗远距离调运,极大地促进了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2]。再加上养护管理和防治意识不够,造成樟科植物病虫害盛行。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樟科植物的生态景观效果、环境绿化效能,也会造成局部的生态灾害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植株自身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防治樟科植物病虫害的工作义不容缓,并且环境因素在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视。

通过研究本次调查到的主要病虫害,发现各类病虫害都具有一定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主要病害中,煤污病的传播和流行与介壳虫、蚜虫、粉虱有密切关系,这些害虫的分泌物极易诱发煤污病。该病发病期间会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降低树体观赏价值[18]。藻斑病主要借孢子传播,后在形成的丝状营养体上长出毛发状孢囊梗,伸出寄主组织表面。感病严重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树木长势明显下降[2]。虫害中,樟白轮盾蚧每年发生4~5代,世代交替,以雌成虫、若虫在树木的枝梢和叶部上刺吸危害,吸食汁液,使植株叶片大量枯萎,甚至整株死亡[8]。樟叶蜂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次年出现幼虫,呈世代重叠现象。以幼虫危害最重,咀嚼式口器,咀食初生幼苗、幼叶,严重时嫩叶全部被吃光,阻碍树木生长,影响其美观效果[7]。关注这些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特点,可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植物受害程度,促进植物正常生长,以协助防治工作的开展。

3 结 语

通过对川东北4区(县)樟科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研究,共发现病虫害46种,其中病害9种、虫害11目33科37种。各类樟科植物中,天竺桂发生病虫害较严重,其次是香樟和樟树。各类病虫害在4区(县)均有不同分布,发生情况也略有不同,就总体而言,存在多种病虫害优势种。针对病虫害危害情况,可提出防治建议及方法,促进区(县)樟科植物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保护丰富的樟科植物资源,以保证其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就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可考虑各区(县)天气影响、环境因素、病虫害具体危害规律等。

猜你喜欢

天竺虫害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天竺取经之二
多功能影音室K歌影院两不误,满足全家娱乐需求 北京天竺新新家园
药+酒 危害大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八种天竺鲷科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天竺综保区成功引进两家飞机租赁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