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劳动节闹乌龙

2018-09-25郭华悦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妇女节劳动节脸色

郭华悦

陆秋心这名字,对现代人而言有点陌生,但在民国初年,文化圈的人几乎都对陆秋心有所耳闻。那会儿,陆秋心还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文人,他的名气与当时的刊物《新妇女》分不开。

《新妇女》这份刊物何以如此出名呢?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是其中之一,思想解放,离不开妇女解放。解放妇女又得从思想和文化上加以启蒙,《新妇女》便是这么一份应运而生的刊物。

在《新妇女》的编辑和撰文过程中,陆秋心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因为这份刊物,陆秋心成了民国初年薄有名气的文人。但就是这么一个著名文人,也曾闹过乌龙。

这乌龙,便在于把劳动节与妇女节搞混了。

1920年,陆秋心在《新妇女》上发表了《妇女节于劳动节》一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其实就一句话,西方的劳动节就是妇女节!

陆秋心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这是他将道听途说的内容经过自己的“严密推理”,最终得出了的结论。

在文章中,陆秋心解释了为什么说西方的劳动节就是妇女节:因为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就是妇女——家务活谁做?是女人;孩子谁带?还是女人。起得比鸡早,做得比牛多,吃得比鸽子少,这就是妇女们的真实写照。而且那个年头三从四德的观念根深蒂固:未出嫁时,看老爹的脸色;出嫁后,看老公的脸色;老了还得看儿子的脸色。这样的妇女若还不能和劳动画上等号,谁还有这资格?于是,陆秋心从中得出结论:西方的劳动节,其实就是妇女节。

到底是不是这个道理呢?我们如今的人自然都知道答案,但在当时,多数人分不清妇女节和劳动节。

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是因为这两个节日在民国初年都还太“年轻”。在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的民国初年,知道妇女节的,恐怕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至于劳动节,尽管民国初年劳动节在国际上就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在中国,一直到1918年,才有关于劳动节的宣传和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处于水深火热的百姓们来说无关紧要。

所以,哪怕陆秋心身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文化权威人物之一,对于劳动节和妇女节也不甚了了,所以才会发生将两者混为一谈的乌龙剧。而这篇道听途说的文章刊登在《新妇女》杂志上后,竟也没引起什么关注和反响。

猜你喜欢

妇女节劳动节脸色
妇女节
脸色暗黄用桂花
你有没有发现父母开始看你脸色了
三国漫——妇女节
直销她魅力——妇女节特别策划
妇女节的由来
劳动节,让快乐
劳动节
看脸色
“五一”劳动节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