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山地苗族穿斗建筑特征浅析
——以泸州市叙永县白腊苗乡天堂村为例

2018-09-21陈芯洁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51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屋架柱子苗族

陈芯洁(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1)

一、天堂村概况

白腊苗族乡天堂村位于该乡西部,隶属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该村东临高峰村,西接云南省,南与云南省接壤,北与宜宾市相连。其传统村落位于9社(小地名:小寨、上寨、下寨),现有户数 74 户,总人口 320 人。

天堂村传统村落地处海拔 1050 米的半高山。村落四面环山,背靠观斗山,村落民居沿山体等高线整体呈线性分布。村落山青水秀,风貌传统,与自然山水与田园风光保持有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了苗族先人为躲避战乱、匪徒,择深山而居、背山靠水的选址理念。

二、天堂村人文环境与建筑布局特征

川南现存方志有言:“多居于苗岭,重山叠涧,最称险要,数千年来实未开化,蓬发黧面,短裙赤足,刀耕火种,以玉蜀黍为正粮,多傍山而居,语言纷歧,风俗庞杂,复有七八十种之多”。可见苗族居住条件之险恶,而其根本原因可总结为两点:历代民族政策以及不断的征战。

一方面,历朝历代对多数少数民族均采取“镇抚”策略和人格歧视政策。“叙永在昔近接苗疆,特重边防,以备夷患。自前清雍正而后,鄂尔泰、张广泗等平定滇黔苗乱改土归流,苗民用命,其地悉入版图,吾永兴镇黔接壤其间,虽有一二逆命者,旋起旋灭不足为患”由此可见,其生存之艰苦。

另一方面,苗民为了拓展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征战不断,最终将本民族一再弱小化,生存环境也越来越狭窄。从黄帝与蚩尤之战,到秦统一中国,苗族从勇征善战的强大民族一步步沦为驯服的弱小民族,居住区也从肥沃的江、河流域迁往高山密林、崇山峻岭之中。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天堂村也不免于其中,其最原始的传统村落(八社、九社)形成了如今散布型高山分布式聚居形态,加之苗族比较习惯独门独户居住,即便是分家,也要有一段距离。在天堂村,苗族聚居再密集也是各家自成院落,相距数十丈之遥,这也就形成了散布的院坝空间及聚居形态。

三、天堂村建筑特征分析

3.1 宅一建筑特征

宅一是位于天堂村传统村落(九社)西南侧的一百年老建筑。其特别之处仅在于其利用檩等横向结构串联两单体,在建筑中部形成一外部空间。宅子整体呈一字型,整体由挂条、背檩、脊梁连接两栋单体组成。

由下图可以看出,宅一为五间六扇八柱式穿斗建筑,前檐双挑出檐,后不出檐。其山墙面屋架穿枋从下到上依次被称为头穿、二穿、三穿,屋架整体稳定性较强;面宽方向主要由挂条、背檩、前罗言将各排架连为一体,顶部加脊梁,其中前罗言相当于挂,以榫卯形式与柱子相交,充分的稳固屋架。整体结构均质协调,轻盈坚固。

3.2 宅二建筑特征

宅二宅院基本呈坐北朝南向布局,东侧邻村路。房屋南侧被一片竹林包围,院落环境舒适,屋北侧也就是屋后有一排水明沟,有效防止了后院正对的陡坎向下排水而造成建筑积水。

宅二整体也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体结构,为三间四扇八柱(前檐有瓜柱)式穿斗建筑。前檐双檐出挑(软挑头),后檐单檐出挑(软挑头)。其屋顶上有9根主檩,最上方的檩上方搭建一脊梁,同时每一根主檩下面会有一根柱子,柱子从外向内依次被称为檐柱、三金柱、二金柱、大金柱、中柱,但在最外面的一根檐下柱子不落到地下,而只落了一半,称作赤瓜柱。另外,三根穿枋从下到上分别称为头穿、二穿、三穿,地面上还设有一根地穿起到辅助作用。

四、结语

总体来看,天堂村九社基本均为穿斗式建筑,且穿斗形式基本为“满柱式”,其较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在平面的组织上由于民族风俗的引导,其堂屋仅在婚丧嫁娶、宴请宾客时打开,平日里均只利用侧门进出,更有甚者在堂屋大门前设置围栏,围栏只在婚丧嫁娶是才可打开。另外,其建筑装饰(门顶、瓜柱、屋顶)也由民族符号组成,具有一定的本民族特色,地域性较强。

猜你喜欢

屋架柱子苗族
城里有朋友
希腊遗址
温度对屋架作用的分析
观察:长廊和柱子
装配式在钢屋架安装中的应用
关于门式屋架整体吊装法的研究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