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鳅—鱼—稻生态种养技术

2018-09-20周春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鱼种种养泥鳅

周春芳

摘要 本文从稻田选择与改造、种养准备、茬口安排、日常管理、收获5个方面介绍了鳅—鱼—稻生态种养技术,以期充分利用种养空间,提高种养效益,提升种养品质,着力打造鳅—鱼—稻生态种养,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增效。

关键词 泥鳅;鱼;稻;生态种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4;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221-02

泥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体细长小,无鳞,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深受消费者喜爱,已成为当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2017年安徽省实施稻鱼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笔者于宁国市宁墩村开展鳅—鱼—稻生态种养,并取得了成功。鳅—鱼—稻生态种养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不多占用农田,不多消耗水量,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放养的鱼(鳅)游动吃食起到松土、除草、灭虫的作用,其排泄的粪便更是水稻的优质有机肥,而种植的水稻又引来了各种昆虫,为鱼(鳅)提供饵食。鳅—鱼—稻生态种养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肥力,控制病害发生,节省农药和饵料,减少了粮食污染,提升了稻米品质以及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将养殖关键技术归纳如下,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1 稻田选择与改造

稻田应选择水源方便、水质清淅、田块底层无渗漏、排灌方便、通风向阳、交通便捷、面积为1.33~1.67 hm2的地块。夯实田埂,田埂高0.5~0.8 m,顶宽0.4~0.5 m。在稻田四周用10~20目聚乙烯网片设置0.3~0.4 m高的防逃设施,每隔1 m用聚乙烯绳子固定在木(竹)桩上,网片埋入泥土0.2~0.3 m,以免漫水时泥鳅逃走[1]。在稻田对角两头设置为进、排水口,并用40目筛绢拦好。在种养前,开挖“三沟”(暂养沟、环沟、田间沟),做到沟沟相通,面积一般占稻田种养总面积的10%。在暂养沟底铺1层塑料薄膜,并在塑料薄膜上平压1层淤泥,以便之后起捕。此外,可在暂养沟上方设置遮阳网,以便泥鳅栖息和遮荫[2]。

2 种养准备

2.1 鱼种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颜色鲜明、鳞片鳍条完整、游动灵活、溯水性高、离水后放在盆中鳃盖不张、尾巴不弯、生活力强、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的鲤鱼和鲫鱼,鱼种均为正规生产厂家提供。

2.2 泥鳅种选择

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性体重为15~28 g、雄性体重>13 g、来源于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2龄泥鳅 。

2.3 稻种选择

稻种选用抗逆性强、分蘖力强、矮秆、茎秆粗壮、叶片挺立、耐肥的优良单季稻,如新两优6号、两优688、徽两优996等。

3 茬口安排

一般在6月中旬、水稻返青后放养鱼种、鳅种。放养前10 d左右,稻田用生石灰450~600 kg/hm2,兑水搅拌后均匀泼洒,杀灭田中的致病菌和有害生物。放种前3~4 d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 t/hm2,培肥水质。

3.1 水稻种植

水稻5月中、下旬进行直播,用种量为18~24 kg/hm2,或在秧龄28 d后(6月上旬)进行移插,移栽行距约为0.3 m、株距约为0.2 m[3]。

3.2 鱼种放养

秧苗返青后,选择大规格鱼种进行放养,下田前用3%~5%食盐水浸洗鱼种10~15 min,放养密度为180~223 kg/hm2[4]。

3.3 鳅种放养

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鳅种放养密度为3 450尾/hm2,约为375 kg/hm2,放养前用1.5%~3.0%食盐液浸泡10 min左右,然后缓缓将盆倾斜,让鳅种自行慢慢流入已消毒的“三沟”内。

4 日常管理

4.1 田间管理

直播稻播种前14 d翻耕田块,同时施农家肥7 500~9 000 kg/hm2,在水稻生长旺期可适当施用复合肥、尿素等追肥。播插后7 d内,田面保持浅水层2.5 cm,14~28 d实行间歇排灌,28~35 d进行深水控蘖,收割前7~14 d通过降低水位确保水沟、水凼满水。水稻收割后加注新水并提高水位,为鱼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5]。

4.2 饲养管理

鱼鳅放养前,混合牛粪、猪粪、鸡粪、稻草和米糠,并铺于暂养沟沟溜中,厚为15~20 cm,在其上再盖1层泥土,促进饵料生物的生长。在饲养过程中,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少量多次,每次追肥量2 t/hm2。

鳅种放养后,投喂枯饼、糠麸、青菜碎叶、蚯蚓、蝇蛆、蚕蛹粉等;泥鳅生长的旺季(7—8月)投喂精饲料,蚕蛹粉、肉骨粉、豆饼配比分别为15%、10%、25%;9—10月投喂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投喂量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为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3%~4%,以1~2 h内取食完为宜[6]。

4.3 水质管理

为保持稻田水质,应定期施用生石灰。稻田水色变浓时,应及时加水或换水,田面水深以15 cm为宜;环沟、暂养沟水深以45~65 cm为宜。高温季节每15 d换水1次,换水量约为稻田水量的25%,必要时可适当加深水位[7]。

4.4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每15 d于鱼沟、鱼凼施用生石灰750~900 kg/hm2以调节水质,防止老化,预防疾病发生。在插秧前3~5 d,或插秧后5~7 d,对秧苗进行1次施药预防。

4.5 做好生产记录,坚持巡田

每天填写生态种养记录,记录要做到及时、准确、清晰、完整。早上和晚上各巡田1次,了解水稻长势、鱼鳅吃食动态等,及时清除残渣,查看池埂是否有小洞、裂缝,检查进排水口的拦网设施是否破损。汛期或出现暴雨天气时,及时排出部分田水,以确保稻田不会淹没或发生漫池现象,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口及渠道,防止泥鳅、鱼逃跑以及水蛇、鸭等动物的入侵。此外,应严格禁止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稻田,确保稻、鱼、泥鳅的安全[8]。

5 收获

5.1 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一般在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稻穗成熟后采用机械收割、晾晒、销售和储藏。

5.2 泥鳅抓捕

按照“抓大留小,适时上市”的原则,10月开始利用泥鳅的逗水特性及食性,采用在进水口铺网具冲水捕捞方法和地笼网饵料诱捕相结合的方法捕捉泥鳅,并陆续上市。待到年底,排干田水,将剩余的泥鳅集中赶至沟土裸露处,捕捉上市。

5.3 成鱼捕捞

年底放水时,将鱼尽量集中留在水凼里,起捕上市。对于未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应及时转塘并继续养殖。

6 参考文献

[1] 梅志安.“鱼—蛙—稻”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新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7,5(7):119-120.

[2] 张挥,隋兴丽.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8):19.

[3] 彭广霞.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技术要点[J].水产养殖,2009,30(12):13-14.

[4] 金可选.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科学,2002(5):32.

[5] 陈德权.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02(5):30.

[6] 孙守旗.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7(17):45-46.

[7] 原居林,胡益民.田鱼泥鳅稻田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09(10):55-56.

[8] 徐亚超,翟林香.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J].齐鲁渔业,2007(6):35-36.

猜你喜欢

鱼种种养泥鳅
泥鳅笼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安徽 大力实施种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捉泥鳅
袁善楚
冬放鱼种技术
会叫的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