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

2018-09-19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王彩莲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素质思维评价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 王彩莲

创造教育是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的综合性教育模式,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价值取向,依据创造规律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它通过开发大脑潜能、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个性发展等途径,提高受教育者的核心素养。而语文学科在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素质、学习素质、品格素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课应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呢?

一、激活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素质

学贵有疑,质疑是思维的启动器,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要激活学生质疑问难,使他们能够其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地思考,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弱化固化思维,提升学生的高阶创造性思维。

1.课前巧引学生设疑

课前预习中的设疑,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除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更能凸显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个性解读能力。这是因为学生面对不熟悉的课文内容,会产生不掺杂任何干扰的自我认识,拥有极大的创新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注重巧设疑,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学习《祝福》时,学生的常规关注点是小说三要素,这时教师可以抛出这样的设疑是“祥林嫂死了,谁杀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课前预习虽然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自主探究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大多学生在预习中不久就会变成无所用心的陪客,很难产生疑问,所以教师要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让激励和评价成为设疑的催进剂。在设疑方式上,可以是个人设疑,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设疑。同时,要对设疑进行评价,对优质评价进行积分累加,并纳入平时学业考核。如讲授梁遇春的《吻火》时,首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筛选,选出一些优质设疑:“你从梁遇春的眼睛里看到徐志摩有什么特点?”“在梁遇春的笔下,徐志摩的眼睛为什么是银灰色的?”等,接着激励各组打磨优质设疑,并对打磨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助推学生由粗浅设疑到深层思考,最后将问题由“评价徐志摩”深入“庄严的人生理念”,乃至周末随笔“我为何而生?”爱因斯坦曾说过,解决问题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但提出问题则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2.课中激活学生质疑

好的教育就是要打破青年头脑中的思维定式,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为此,教师要采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互相解疑,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学生要对“刘兰芝可不可以不死”这个问题进行评价,即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你有修改建议?问题评价中也会生成新的问题,如“兰芝一定要离开焦家吗?”“嫁到府君家怎么就活不下去?”评价中有思考、有辨识,有创造,进而激活思维节点。

此外,教师还要“搭梯架桥”“投石击水”,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这时教师设疑的时间点和难易度要恰到好处,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学习巴金的《小狗包弟》,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可能比较陌生,理解时也会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搭梯架桥”,可设置以下问题:文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一只小狗怎么就成了作者的包袱……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小狗、作者、时代”勾连起来,进而让学生走进小狗的悲剧、作家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感受巴金老人灵魂深处的忏悔,更让学生对人性进行深刻思考。一石击破水底天,引爆学生思维,使他们以更敏锐视觉触及作品,即作品的人生隐忧、悲悯情怀以及哲学命题。

3.课后跟进质疑

课后跟进质疑是课前、课中质疑的升级版,是学生深入文本的“回马枪”。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阅读文本后,一定有超于文本或有别于初次解读文本的新体悟、新认知。这一阶段,可以采用课后质疑单、课后反思等方式,对课中问题、作业答案质疑,或提出新质疑点等。

例如,在教学《论语》三则时,会对“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焉知贤才而举之?”“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语句进行学习,这时教师要在课后要求各学习组设计跟进质疑单。设计跟进质疑,旨在引导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向纵深延展。

设疑、解疑、再质疑,有新知、新想法、新问题产生。创新的思维素质因之而成,文学素养、生活智慧因之倍增。

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的学习素质

拥有创新的学习素质即拥有创新的学习力,自主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力和自觉合作力等学习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合作中有讨论、交流、思考、实施等活动形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观点,讨论异点,出现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实施小组合作制,按兴趣爱好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诗歌赏析组、《论语》现实意义思辨组等。并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交叉组建学习小组,四人一组,既是座位安排方式,也是学习合作组,让每人在管理和学习上各司其职。对于自然形成的个性小组,我们叫作“小群体”。小群体成员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精神自由,有较强的合力、促进力。

此外,采取积分制,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学生每参加一个小组就得积分;(2)学习小组竞赛名次有积分;(3)设特殊奖,如最佳合作奖、最佳表演奖等;(4)设贡献奖,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如组织“如何写读书笔记”讲座等。

例如,教学《走进春天》时,要求围绕“春天”这个话题,收集描写春天的诗文、音乐、美术、摄影等作品,自主合作,自选角度,自定命意,进行赏析。学习组第一步是收集作品,对作品进行筛选、阅读、体悟;第二步是成文、修改,由教师批改、学生再改;第三步,组员各司其职进行展示,并有其他学习组质疑、答疑的互动与交流;第四步展示我国台湾作家张晓风散文《春之怀古》、意大利桑德罗的画作《春》、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王佑贵作曲的《春天的故事》。在选什么作品、如何切入、怎样表达等问题上,组员各执己见,最后达成共识,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的独立思考力和达成共识的自觉合作力,使学习力价值最大化。

三、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的品质素质

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极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志等特质,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通过有目的地开展不定期的学习小结会(学生小组成果展示)、阶段性的读书汇报会(随笔、读书汇报)、每学年定期展示会(辩论、演讲)等活动锻造学生,从而培养其创新的品格素质。

例如,在参加全国中学生诗歌朗诵比赛时,首先要考虑四分钟的展示要不要自创、创什么,最后决定把故事改成诗歌。这次比赛挑战的是学生创作的构思力、写作力、演练力、心理素质等,考验的是他们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执着的意志品质。一次次地推翻构思,一次次地修改诗稿,一次次地练习,都让学生在打磨中锻造了创新的品质素质。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其实也是一场实战,要在实战中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活品质、精神追求,培养创新的品格素质。

当然,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不是要求师生每天都有独到的做法和专利产生,而是通过创造教育,让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素质、学习素质、品格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为加快创造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壮大,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素质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