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外治法治疗胃脘痛的研究概况

2018-09-18黄小薇曾振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胃脘痛研究概况

黄小薇 曾振东

【摘 要】 民族医学在胃脘痛的诊疗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壮医外治疗法在改善患者胃脘痛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预后方面效果显著。文章总结壮医外治疗法在胃脘痛诊疗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胃脘痛的诊疗提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壮医外治法;胃脘痛;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6-0045-03

胃脘痛的壮医命名为:心头痛(壮文: Simdaeuzin),属壮医谷道病范畴,是以脐上剑突下胃脘处经常出现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下垂、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范畴。胃脘痛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其病程缠绵难愈,病情反复多变[2],其病因错综复杂。林辰[3]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风、湿等毒邪侵入人体,滞留于谷道,使谷道不通,天、地、人三气不同步而出现此病。黄汉儒等[4]认为凡外感寒邪,饮食损伤,情志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均可使谷道失养,或阻滞不通,气血失衡,以至于谷道調节和化生枢纽脏腑功能失职,导致天地人三气不同步运行而发为本病。黄瑾明等[5]认为是机体正气虚弱,风、寒、湿、热等毒邪侵入人体,滞留于谷道,使谷道不畅,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发为本病。目前西医临床上对胃脘痛的治疗主要是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病情易复发,长期应用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性,整体疗效不佳。实践证明壮医外治疗法确具有简单、便捷、廉价、效果显著、容易相互渗透、便于推广等诸多优势[6],文章以壮医、慢性胃炎、壮医药线点灸、胃炎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近20年的相关文献,现将其综述如下。

1 壮医诊断方法

壮医在诊断疾病方面,诊法除了与中医相同的望、闻、切外,近年来已系统整理出目诊、甲诊、腹诊、耳诊、按诊、挑刮诊等诊法,其中尤以壮医目诊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甚多。宋宁[7]以电子胃镜作为诊断慢性胃炎的衡量标准,观察用壮医目诊诊断慢性胃炎的准确率,结果壮医目诊诊断慢性胃炎准确率与电子胃镜的诊断符合率达97.43%,表明壮医目诊法是诊断慢性胃炎的好办法,其简、便、廉、验、捷、安全无创、高准确性的优势值得推广。陈双彪[8]观察白睛胃脘区表面血管变化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将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以明确诊断无慢性胃炎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白睛胃脘区血管形态改变,并计算其血管颜色色差值。结果两组白睛胃脘区血管形态学改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睛胃脘区血管颜色色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白睛胃脘区表面血管变化确实与慢性胃炎相关,慢性胃炎患者白睛胃脘区可见血管增粗、“树杈样”改变。宋宁[7]运用壮医目诊法对电子胃镜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950例进行观察和验证,通过观察两眼瞳孔下方6点钟白睛消化区位置的异常脉络(脉络粗大,呈深红、绛紫色,脉络弯曲度大,脉络末端可带有瘀点或瘀斑等,发现其与电子胃镜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7.43%。庞声航等[9]运用壮医目诊观察300例经电子胃镜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五步评分法对异常眼征进行科学的评分,结果发现慢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20.67%,考虑可能是因样本量太少引起。宋宁[10]观察采用壮医目诊法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准确率与电子胃镜诊断率,结果壮医目诊与电子胃镜的诊断符合率为80.83%。李珪等[11]通过壮医目诊观察288例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的左、右眼“白睛”(巩膜)和黑睛(虹膜)相应反映区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六步积分法进行评分及诊断,并与胃镜比较,结果其正确诊断率为87.7%,优于后者。李珪等[12]对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技术规范化进行研究,结果,壮医目诊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与电子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符合率达87.7%,真实性较好。表明目诊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中有存在漏诊和误诊率,但其可早期发现消化性溃疡。

2 壮医外治疗法

陈永红等[13]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轻、中、重3种手法对60例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唾液负荷分泌水平平均改善情况比较,总有效率:轻法为80 %, 中法为95 %, 重法为90 %。以中、重法效果最好。林辰等[2]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以口服果胶铋胶囊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6周后即行电子胃镜及HP复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优于对照组(83.1%)。陈红等[14]对48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体穴:中院、脐周四穴、足三里(双)、大椎、隔俞(双)、心俞(双)、胆俞(双)、脾俞(双)、胃俞(双)、金津玉液、反应点、皮下异点等穴位,然后用生姜片涂擦穴位,使皮肤稍红,3天挑1次,5次为1疗程,对照组48例予口服吗叮琳片治疗,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效率为91.10%,对照组总效率为78.66%。黄庆谋等[15]采用壮医针刺法治疗以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91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胶体次枸橼酸铋联合阿莫西林口服治疗,治疗组针刺后疼痛缓解平均需8d,而对照组平均需要12d,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治疗组占86.7%,对照组占84.4%,证明壮医针刺治疗胃脘痛其总有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黄沂等[16]采用壮医补虚通路酒和壮医走罐法行背廊穴走罐,并配合壮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治疗组,用传统走罐方法及穴位贴敷作为对照组研究,治疗1周后观察胃脘痛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壮医疗法及传统疗法都能在1周内控制胃脘痛临床症状,效果较好。容小翔[17]对156例胃肠型痧症患者,采用刮痧为主,兼服山芝麻合剂治疗,对照组156例采用口服藿香正气水治疗,156例口服维生素B2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99.35%)优于对照组(91.02%)。李国臣等[18]运用穴位埋药线治疗49例胃下垂患者,总有效率93.9%。韦厚涵[19]观察药线点灸调理气郁质功能性胃肠病人30例和空药线点灸调理气郁质功能性胃肠病人30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体质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选穴、疗程、点灸方法均相同,结果治疗组改善气郁体质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定积分都比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降低幅度显著,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佳。

3 壮医外治疗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

宋宁等[20]以药线点灸配合中药治疗86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4.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5%,3个月后对比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为5.81%,明显低于对照组(29.49%),表明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曾均等[21]用温经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3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30例予胃复春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陈红等[22]对7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经验方加壮医药线点灸;对照组30例采用法莫替丁、灭滴灵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为83.3%;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56.7%。廖瑜修等[23]用壮医药线合健胃愈疡片治疗慢性胃炎,治疗组46例用壮医药线点灸合健胃愈疡片治疗,对照组23例单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较对照组(73.9%)显著,治疗组无不良反应,表明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健胃愈疡片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韦麟等[24]用益脾安胃汤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对照组90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Hp清除率(87.77%)及根除率(80.00%)、Hp远期根治率(72.22%)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益脾安胃汤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韦茂渊等[25]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胃炎,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效果。蓝仕[26]用加味柴胡疏肝散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对照组80例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哨唑、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6.66%)相近,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张成志[27]在其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组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治疗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诊断方面,壮医药特色诊法对早期发现胃炎,降低其癌变率等有重大意义;在治疗方面,壮医外治疗法能够改善胃脘痛临床症状,降低胃脘痛的复发率。但是,目前壮医外治疗法治疗本病仍存在一些问题,如:①壮医外治法对胃脘痛尚无统一、规范化的辨证分型及论治的标准,缺乏统一规范的量化指标,同时临床报到总样本量偏少,治疗效果重复性差,可推广性不强,治疗方法相对呈单一性;②壮医特色外治疗法在治疗胃脘痛的整理研究方面还处在初步阶段,许多特色理论、诊疗技法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及临床研究应用,即使是已总结出来的,也存在诊断指标不统一、不规范、治疗过程中主观性及经验性较多等缺陷,影响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的推广应用;③壮医外治法治疗胃脘痛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实验基础支持;④胃脘痛临床证候复杂,不利于对其治疗经验进行推广、学习及总结。

针对以上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①熟练掌握状医胃脘痛临床治疗要领,大力宣传与推广相关理论知识,努力完善壯医药治疗胃脘痛的独特理论体系,使患者更多的了解和接受其治疗,以丰富临床治疗胃脘痛的方法;②建立客观、规范的壮医临床设计,制订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从多个角度多个方法去论治胃脘痛的临床实践,以提高临床治愈率;③加强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壮医外治疗法治疗胃脘痛的机制,使胃脘痛诊治依据科学化,提高临床用药准确性;④在胃脘痛的研究及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壮医药特色治疗方案的整理和研究,还要与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相结合,从而使对胃脘痛的治疗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系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利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为解决胃脘痛这个医学难题提供更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萍.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1):50-52.

[2]范春香,都乐亦,唐苾芯,等.加味香砂六君膏方调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6,45(5):1036-1037.

[3]林辰. 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壮药治疗慢性胃炎72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8):16-17.

[4]黄瑾明, 黄汉儒, 黄鼎坚.壮医药线点灸疗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1.

[5]王江涛,张煜. 壮医目诊和药线点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7(3):166-167.

[6]蒙洁琼,秦祖杰,宋宁,等.壮医针灸穴位名称英译方法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9(4):111-113.

[7]宋宁. 壮医目诊诊断慢性胃炎350例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8):92-93.

[8]陈双彪,宁小琴. 慢性胃炎患者白睛血管变化规律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4,37(3):23-24.

[9]庞声航,黄东挺,吕琳,等.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6):39-40.

[10]宋宁. 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120例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46-47.

[11]李珪,李彤,王大东,等. 消化性溃疡壮医目诊表现与证型关系初探[J]. 四川中医,2010,28(6):22-24.

[12]李珪,严付红,王大东,等. 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技术规范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3):33-36.

[13]陈永红,陈秀珍,韦金育,等. 壮医药线点灸三种手法对脾虚证治疗作用的研究[J]. 广西中医药,1998(1):1-4.

[14]陈红. 壮医针挑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A].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广西区卫生厅、广西中医学院.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广西区卫生厅、广西中医学院,2005:2.

[15]黄庆谋,卓肖红. 壮医针灸治胴尹(胃脘痛)[J]. 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0):75-76.

[16]黄沂,陈柘芸,宁余音,等. 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J]. 护理学杂志,2016,31(17):24-26.

[17]容小翔,严付红,洪颜. 刮痧为主治疗胃肠型痧证156例观察[J]. 新疆中医药,2011,29(6):17.

[18]李国臣, 李爱民. 穴位埋药浅治疗胃下垂49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01(6):36-36.

[19]韦厚涵.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观察[D].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

[20]宋宁.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9):7-8.

[21]曾均. 温经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6,38(3):382-384.

[22]陈红. 中药经方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型胃脘痛[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6):361-362.

[23]廖瑜修. 壮医药线合健胃愈疡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8(23):1,3.

[24]韦麟,韦秋玲. 益脾安胃湯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12,32(3):268-269.

[25]韦茂渊.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433.

[26]蓝仕. 加味柴胡疏肝散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00例[J]. 光明中医,2013,28(9):1857-1858.

[27]张成志.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养生, 2013(10):129.

猜你喜欢

胃脘痛研究概况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近十年国内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