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考与展望:走班制发展的必然与应然

2018-09-18褚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走班制

褚天

摘 要 走班制作为近年来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已有一些理论探讨和很多活动实践。但是对于走班制发展必然性的理论探讨和应然的整体策略建构,并不多见。通过简要回顾走班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理论角度分析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而从走班制的内在、外在两个维度提出其应然性的整体策略构建,以期为走班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 走班制 必然趋势 应然策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1走班制的产生与发展

走班制是教学组织形式发展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指打破固定的班级编排,学生在学校提供丰富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等自主选择课程,流入到相应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时常变更班级及其人员构成。

1869年美国哈佛大学最早推行走班制教学。1959年美国著名课程专家约翰·古德莱德倡导实施“无年级学校”,开始在中学实践走班制,后来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在中学推行走班制教学。走班制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实践积累,经历了从单科走班到多科走班,从单纯地为了分层教学而施行逐步发展为全面的过程。

2走班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中小学中普遍施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仍是班级授课制,即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其不足之处也暴露出来。“走班制”具有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1走班制是满足社会发展的必然

班级授课制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符合了当时工业社会对于大量技术人才的需求。然而随着新科技、新信息革命全面深入展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整个世界的融合,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早已从简单机械工作者转变为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的全球公民。走班制所倡导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很好地契合了这一需求,因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2走班制是实现学校改进的必然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世界上各个国家纷纷将教育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学校改进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有力手段,近年来也成为一个炽手可热的话题。众多学校改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走班制作为实现学校改进的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正在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2.3走班制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走班制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个性需要,自主决定个性化的课程表;另一方面,走班制将学习规划与管理的权利归还给了学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能力。

2.4先进案例为走班制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路径

美国、芬兰等国的学校提供多种课程方案,学生自主选择。我国从1990年代开始便有了选课制;北京十一中学则是走班制的成功案例。这些国内外的先进案例,为走班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使其发展有了方向和参考。

3我国走班制发展的应然策略构建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走班制已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怎样改进这些问题,促使走班制走得更好、更远,需要从整体上构建建设策略,为走班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3.1走班制在我國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走班制在我国诸多地区进行了试验探索,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多样、丰富;因层确立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建立了以导师和成长顾问为主的选课指导制度。同时也应看到,走班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思想上对于走班制存在认识误区;在实施过程中因材施教理念被异化;流动上课,加剧班级管理困境;硬件和师资不足,阻碍走班制合理运转。

3.2走班制的应然策略构建

构建完善的发展策略,应从走班制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两个维度着手,分别在学校制度建设、课程设置、资源利用、师生发展,以及社会支持、政府引导和家庭配合角度统筹考虑、深入开展。

3.2.1走班制的内在发展策略构建

首先是尊重走班制教学价值,解放思想,加大宣传。学校应切实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拓宽沟通渠道;同时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促使其充分认识到教育应转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轨道。

其次是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完善走班制管理和评价制度。构建完善的走班制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综合管理,形成教育合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班级教学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效率。完善评价制度。

再次是丰富完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多重选择。课程结构的构建除了考虑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要考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选修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等差异,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此外是加强走班制资源建设,丰富完善软硬件资源。学校资源的支持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资源入手。增加走班制物质投入,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实现资源的盘活和充分利用;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加大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最后是重视师生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健康自由发展。积极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设置专职教师、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选课、走班咨询。

3.2.2走班制的外在发展策略构建

首先要加大社会系统的支持配合,为走班制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适当的公共资源,加大与博物馆等机构的合作,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多方社会主体参与,与高校、公益组织、社区等合作,打造多主体全方位走班制课程;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走班制,提升科技素养。其次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职能,政府给予适当政策支持和引导。最后,学生家长需要理解、支持并配合走班制探索,畅通沟通机制和渠道,家校社会共同合作,促进走班制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鹿星南.走班制:内涵、问题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5(11):31-34.

[2] 鹿星南.走班制的价值与实施条件[J].教学与管理,2016(02):15-17.

猜你喜欢

走班制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分层走班制及其实施路径
基于走班制的系统变革及其实践模式
际会与重构:走班制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基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走班制”及“个性化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