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用钛合金棒丝材表面微裂纹无损检测探讨

2018-09-14付红作马小怀胡平郭永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钛合金无损检测医用

付红作 马小怀 胡平 郭永清

摘 要:钛及钛合金因其良好的亲生物性及机械性能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其中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用于外科植入物。由于外科植入物产品用途的特殊性,对医用棒丝材表面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棒丝材表面缺陷中细微裂纹危害最大。文章采用目视、超声、涡流、射线、着色、荧光等无损检测方法对目前常用规格医用钛合金棒丝材表面微裂纹进行了检测,通过对检测效果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上述几种无损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以对医用钛合金棒丝材的工业化无损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医用;钛合金;棒丝材;表面;微裂纹;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O614.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21-0018-04

Abstract: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are more and more used in medical field because of their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itanium alloy rods and wires are mainly used in surgical implant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use of surgical implants, the surface quality of medical rods and wires is required, and the micro-cracks in the surface defects of the rods and wires are the most harmful. In this pape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methods, such as visual, ultrasonic, eddy current, ray, coloration, fluorescence and so on, have been used to detect the surface microcracks of medical titanium alloy rods and wires in common use at prese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sting result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bov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industri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medical titanium alloy rods and wires.

Keywords: medical; titanium alloy; rod and wire; surface; microcrack;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1 概述

目前,用于外科植入物和矯形器械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形成了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合金3大系列[1],而钛合金由于比重小、比强度高、弹性模量低、耐腐蚀以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加工成形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其中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用于加工制造植入人体的功能结构材料,如长尾椎弓根螺钉、定向椎弓根螺钉、股骨逆行髓内钉及连接棒等。由于产品设计及加工条件等因素影响,部分钛合金棒丝材表面会保留到最终产品,所以医用钛合金棒丝材对表面质量要求很高。而棒丝材表面缺陷中,细微裂纹的危害最大。本文选取目前常用规格的医用钛合金棒丝材,采用目前工业上已经应用的目视、超声等无损检测方法开展了实验。

2 实验

2.1 实验材料

实验选择目前常用的医用钛合金棒丝材共20支,其中Φ2.4mm丝材3支、Φ5.1mm丝材3支、Φ5.2mm丝材3支、Φ6.0mm棒材3支、Φ13.5mm棒材2支、Φ14.5mm棒材2支及Φ16.5mm棒材4支,棒丝材长度范围为2000~3000mm。

2.2 实验流程

2.3 实验设备

本次实验采用的检测设备有:手持放大镜、体式放大镜、蔡司光学显微镜、CTS-22型超声探伤仪、EEC涡流探伤仪、X射线探伤机、DPT-5型着色渗透探伤剂及自乳化/后乳化荧光渗透检测系统。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目视检测

目视检测中3支Φ2.4mm丝材、2支Φ5.2mm丝材、1支Φ6.0mm棒材、1支Φ13.5mm棒材、1支Φ14.5mm棒材、2支Φ16.5mm棒材未检出裂纹,而其余棒材均发现不同程度裂纹,对裂纹位置进行标记和记录,如图1和图2所示。

3.2 超声/涡流检测

3.2.1 超声横波检验

对Φ13.5mm、Φ14.5mm、Φ16.5mm棒材进行超声横波检验,采用CTS-22超声波探伤仪及水浸聚焦探头,人工槽伤尺寸为15×0.1×0.1mm(长×宽×深)。探伤结果如下:Φ13.5mm的1#棒材有不超标的单显信号(-6dB),2#未发现缺陷信号;Φ14.5mm的1#棒材有不超标的单显信号(-3dB),2#未发现缺陷信号;Φ16.5mm的1#、3#、4#棒材未发现缺陷信号,2#有超标缺陷信号(+2dB),且该棒材其余部分还存在不超标的单显信号(-3~-1dB)。

3.2.2涡流检验

对Φ5.1mm、Φ5.2mm和Φ6.0mm棒丝材进行涡流探伤,采用EEC-22+涡流探伤仪及穿过式涡流探头,灵敏度用Φ5.5mm标准人工伤(15×0.1×0.1mm)(长×宽×深)设置,采用不同的频率和增益参数,对棒、丝材进行涡流探伤,结果9支棒丝材均没有明显的缺陷信号,不能有效检出棒丝材表面裂纹缺陷。

3.3 X射线检测

对Φ5.2mm的2#、3#丝材和Φ5.5mm标准棒,进行了X射线检测,结果只有标准棒的人工伤在底片上可见,其中15×0.2×0.2mm(长×宽×深)的人工伤清晰可见,15×0.1×0.1mm的人工伤隐约可见,而Φ5.2mm的2#、3#棒材裂纹均未被发现。

3.4着色检测

对10支棒丝材进行着色渗透检查,结果3支Φ2.4mm丝材、Φ5.2mm1#和Φ14.5 mm2#均未有裂纹显示出来,而其余棒丝材则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显示,结果如图3所示。Φ16.5mm2#棒材裂纹显示最为明显,而Φ5.2mm的2#和3#丝材裂纹显示太浅,无法辨识。

因3支Φ5.2 mm丝材中2支有肉眼可见的裂纹,但着色后并未明显显示,故对其进行白化处理后再次着色,显像30分钟后,看到2#和3#丝材有裂纹显现出来,但是颜色很浅,而1#仍未显示出裂纹缺陷,结果如图4所示。

3.5 荧光检测

依据HB/Z61-1998标准,采用3级灵敏度进行荧光渗透检测,除Φ2.4的1~3#、Φ5.2的1~2#及Φ16.5的4#未发现裂纹外,其他棒丝材都发现了裂纹类缺陷显示。

3.6 结果验证及分析

为了对比各种检测方法对钛合金棒材表面裂纹的检验效果,根据记录,对每种检验方法检测出的裂纹位置及认为合格的位置,进行横截面显微金相观察。结果发现:

目视检测能够检出大部分表面开口较宽的裂纹,对于表面开口宽度很小的细微裂纹缺陷容易漏检,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超声横波检测时,检测灵敏度越高,杂波也会越高,当量小于人工槽伤(15×0.1×0.1mm)的缺陷,其回波幅度低,不容易和杂波或者表面划痕回波区分开,可以有效检出当量大于最小人工伤(15×0.1×0.1mm)的棒材近表面裂纹缺陷。

射线检验比较容易发现具有一定体积的缺陷,不适合用于面积性裂纹类缺陷的检测;涡流检测结果受棒丝材表面状况和缺陷特征等影响,尤其对缺陷深度敏感,若缺陷深度很浅则不易和划痕区分开。

着色检测可以检出毛细作用明显(本实验中深宽比大于1.5)的开口裂纹缺陷,棒材白化(弱酸洗)后进行着色,缺陷显示变得明显,检出率有所提高。

荧光检验相比于着色及上述其他检测方法对于表面开口微裂纹灵敏度高,细微裂纹缺陷显示更直观也更突出,能够检出的微裂纹尺寸也更小,表面微裂纹的检出率也更高。

对荧光检测的结果进行横截面金相分析,并不是荧光检测标识出的所有位置都有裂纹的存在,而在某些荧光检测未标识缺陷的位置却发现了裂纹,如图5、6所示。

对于荧光检测漏检、误检的原因,经分析认为,是由于医用棒丝材其曲率半径小而曲率大,长径比很大的外形特征及其不大于0.8μm表面粗糙度对荧光检测造成了影响,如图7所示。具体说来,对荧光渗透液的渗透和清洗过程乃至暗室检测都提出了考验。譬如荧光渗透检测过程中棒丝材之间的隔离和支撑都有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如图7中所示荧光检测漏检的Φ14.5mm2#棒材表面裂纹只有10mm长,认为可能是由于棒丝材相互挤压挨碰在一起而使渗透液未能充分渗透而导致漏检。医用棒丝材又细又长的圆柱体几何特征,给荧光渗透液的清洗造成了麻烦,很容易出現棒丝材某一部位清洗程度刚好的同时其他部位清洗不充分或者过度的情况。清洗不充分,则棒材表面的某些划伤,可能会残留荧光渗透液并在后续显像中显示为线状缺陷,如Φ5.1 mm丝材的3#及Φ6.0 mm棒材的1#和2#,经解剖,在荧光检测标出的裂纹位置只发现划伤并未发现裂纹;如图5中所示的Φ16.5mm3#棒材表面裂纹,由于深宽比很小,容易过清洗,荧光检测则漏检了。暗室观察这种细且长的棒丝材也有一定的困难,譬如图6中Φ16.5mm3#棒材在荧光检测时,暗室起初观察有裂纹类缺陷显示,但后来又被排除,判定为划痕。

4 结束语

本次实验,对于医用钛合金棒丝材,目视检测能够检出大部分表面开口较宽的裂纹缺陷,只是对于表面开口宽度很小细微裂纹缺陷容易漏检,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超声横波可以检出缺陷当量不小于最小人工伤(15×0.1×0.1mm)的棒材近表面裂纹缺陷;射线检验容易发现具有一定体积的缺陷,对于面积性的裂纹缺陷不易检出;着色检测可以检出毛细作用明显(本实验中深宽比大于1.5)的开口裂纹缺陷,棒材白化(弱酸洗)后进行着色,缺陷显示变得明显,检出率有所提高;荧光检测相比于着色和其他上述检测方法对表面开口细微裂纹的检测效果要好,细微裂纹缺陷显示更直观也更突出,能够检出的微裂纹几何尺寸也更小,表面微裂纹的检出率也更高。但医用棒丝材的形状特点和表面特征,对荧光渗透液的渗透和清洗过程乃至暗室检测都提出了考验,导致荧光渗透检测也会出现漏检和误判现象。综而言之,目视、超声横波、涡流、射线、着色及荧光检测各有其优点和局限,相对而言,荧光渗透检测对医用钛合金棒丝材表面开口表面细微裂纹的检测效果较其它方法更好,但因棒丝材形状和表面特征影响,也会出现漏检和误判现象。

当然,本次实验选用钛合金棒丝材数量有限,同时受检测设备和人员水平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仅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用钛合金棒丝材的工业化无损检测提供了参考。笔者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有新的无损检测方法或者设备能够被推出和应用,解决医用钛合金棒丝材表面裂纹类缺陷工业化无损检测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于振涛,余森,张明华,等.外科植入物用新型医用钛合金材料设计开发与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0(12).

[2]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3810.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S].

[3]付直.小规格钛棒的超声无损检测工艺研究[C].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2010.

[4]兰贤辉,彭常户,范志山,等.钛合金小棒材超声波检测缺陷漏检原因[J].无损检测,2015,37(1).

[5]王建国,刘京州.钛合金棒材超声波水浸分区探伤系统近表面探头及其水距的选择[C].陕西省无损检测年会,2012.

[6]李小娟,王黎,高晓蓉,等.超声无损检测成像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10(21).

[7]夏纪真.中国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无损检测应用设备展览会,2013.

猜你喜欢

钛合金无损检测医用
医用生物敷料栓对肛肠病术后疗效的观察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医疗器械:千亿市场面临洗牌
一种可冷成型的高强高塑β钛合金材料
航空航天紧固件用钛合金材料综述
一种钛合金薄材的表面处理方法
一种含钨的高强钛合金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应力波反射法测锚索长度的数据处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中子照相技术及其在考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