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手段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思考

2018-09-14严天喜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严天喜

摘要:从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入手,指出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当前资本手段对于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手段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即设立专项基金、培育农村金融组织、开拓农业政策性融资渠道和构建农村资本市场的利率安排机制与信用担保机制,以期为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资本手段;农业产业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2-012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2.032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the problems in proc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ere pointed ou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current capital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a capital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as proposed,that's by means of setting up special funds,nurturing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developing agricultural policy financing channels,and building the mechanisms of interest rate arrangement and credit guarantee in the rural capital market,to provide an usefu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capital mean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pproach

自1980年推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模式之后,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革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合理规划当地的中心产业和主导产品,从布局、生产、经营等方面着手建立一种一体化经营体制,实现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将生产、供应和销售,贸易、工业及农业密切联系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傳统农业的许多生产职能分离出来,使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形成独立的产业部门,体现生产的专业化,同时对各个产业部门实施企业化的管理。随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更好地利用资本手段,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模式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培育农业生产走向资本市场,利用资本手段助推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主体的资金短缺问题。资本手段助推农业产业化研究对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分析

1.1 创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要以整个行业的和谐发展为前提,因此中国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从宏观环境上来说,首先国家或者政府要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助推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进程;其次在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上,加强其与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及农户的紧密联系,突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企业在实现自身盈利、效益的同时,也要带领农民共同致富[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科技,先进的产品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未来,科技在提升中国农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农产品质量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1.2 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生产截然不同,普及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告别传统的经营模式,这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的重要前提条件。由计划经济的农业大生产过渡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农户责任制,农户承包的土地农户自己负责,一定条件下也造成了农户分散的现状[2]。农业产业化追求的是一体化的经营,因此需要将分散的农户与资本市场结合起来。一体化经营的实现对农业产业化有重要的意义,它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产业链上各个部门、环节都能够共享资源,获得效益,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有利于个体农户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与产业链的有效结合,也代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这并不意味着抛弃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而是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创新模式。

1.3 探索建立了企业带农惠农利益联结的新机制

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提出在改革过程中要不忘农民群众,与农民共享改革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实现的劳动成果共享给广大农民。农民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有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在农业产业化的延伸产业链中,农民参与各个环节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农户不再是单纯的农业的创收者,农户与产业化经营体系有效对接,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的首要环节。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主体共担风险的同时,也共享利润,农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原料销售,中间还有加工、流通等环节,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分享产业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的成果。

2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够成熟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群众自发成立的,其目的是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规范性,这是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出现以后的新生事物,因此在其发展初期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3]。个别地方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甚至背离了为农民利益服务的宗旨,成为了一个半官方的组织;还有个别地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甚至直接侵害了农民利益。

2.2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

农业结构的调整还是要依赖于农业的主体——农民,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农户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与之前的农业生产形式不同,很多农户在思想认识上接受产业化模式存在困难,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应该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农户,让农户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产物,能带领农民一起致富。所以在此之前,有关部门需要对农民的总体素质作一个调查分析,评判农民的整体素质,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基层组织工作。近些年,国内农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仍然有很多农民缺乏对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即使农业走向市场,由于农民群众缺乏对市场风险的判断和预防,凭借经验主义和主观判断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不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加上农民的从众心理,无法针对市场规律的变化作出合理判断。因此,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发展需要从改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

2.3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业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的总称,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中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也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在市场经济中逐渐走向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各类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增强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服务体系也需要相应提升建设水平,完善的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需求。大多农业服务体系位于农村乡镇,农业市场信息的滞后阻碍了农业服务体系构建;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封闭性强,农村所获得的信息质量普遍偏低,缺乏价值,加上农民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对信息也缺乏识别判断。这些因素导致了目前农业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严重不平衡,最终导致农业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农业服务体系包括技术服务体系、运输服务体系等,现有的技术服务体系也能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偏远农村地区的农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结构和服务内容都很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服务方式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对技术的要求。

3 当前农业产业化利用资本手段的必要性

3.1 资本市场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地规划产业结构布局。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资本的良性运作有利于中国农业市场更好地应对這些机遇和挑战。大量外国融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迫使中国各行各业在资本市场的竞争中创新。资本市场的运作主要依赖于市场规律,遵循资本市场规律有利于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在这种良好的市场氛围之下,农业龙头企业应发挥自身的龙头作用,增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2 资本市场有利于规范农业企业经营发展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本环境中,由于农业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企业的特点,农业企业自身带有宣传性质,农业企业可以联合企业推介会或者借助媒体的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一方面增强了企业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信任可以转变成一种无形的资产,为企业实现更高的利润和扩大其市场规模。农业企业上市之后,置身于开放的资本市场中,接受公众的监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信息需要做到公正和透明。企业监督的主体主要有证监会、社会审计机构,和社会大众,开放的资本市场和监督的环境迫使企业提高自觉性和自身经营的规范性,尤其是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要符合市场法律规范。

4 资本手段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设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基金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资金缺乏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开设经营投资专项基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融资难的问题。农业产业化专项基金的设立,有利于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开展,也能够拉动民间投资,使民间的闲散资金能够更好地集中起来,改变民间资金的运用方式,同时民间融资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除了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外,国家还可以在基金项目方面也给予一定的优惠,比如实行税收优惠、利息补贴措施等[4,5]。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经营投资专项基金,为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供资金保障,推动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进而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2 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培育有效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但是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信用社的合作性质却没有体现出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为农民服务的,其改革还需要从“三农”出发。合作社的改革重点在于对农业产业法人和产权的治理和改革,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培养成为服务农民、农村、农业的商业性金融机构。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农民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信贷规模。针对目前的情况,信用社需要提高信贷资金数量,同时改革贷款服务方式,为农民、乡镇企业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扮演好农村市场中独一无二的金融机构的角色,为解决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融资难的问题服务。综上看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与时俱进,以“三农”为主导,推进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秉承“深入农村、服务农村”的原则,帮助农民搞好经营活动,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

4.3 开拓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融资渠道

国家政策性银行统一办理国际金融机构以及组织之间的转贷业务,尤其是世界银行、亚洲银行针对农业项目的贷款以及开发农村落后地区专项贷款的转贷业务。根据国家规定,商业银行(农商、工商等)在农业领域发放贷款的最低限额利率在5%~10%,这部分利率主要用于投资,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或者将这部分存款增长部分的使用权交给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负责监督,保证这部分资金的正常使用;加强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基金投资管理,作为国家农业预算,需要将这部分资金统一存入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6]。除了国家的支持,农业经营还需要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将这些资金统一存入农业政策性银行,增强信贷投入水平。

4.4 构建农村资本市场中的利率安排机制与信用担保机制

信用担保是金融中介为资产责任者提供信誉证明的一种行为,其发起者是资产债权人,金融中介的角色一般由信用担保机构担任,使债务责任转移至担保机构。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业内部的资本化运作越来越多,与农业政策性银行合作业务的开展对信用担保机制产生了需求,信用担保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企业和农户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这样就可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银行的贷款融资业务,避免出现“惜贷”“慎贷”的状况。

5 小结

综上研究发现,资本市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就目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中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发展模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滞后等。鉴于此,利用资本化手段助推种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立足国情,把发展农业现代化作为首要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同时需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引导更多农业企业抓住机会,在农业结构转型中实现上市,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焕焕,宇 赟,郭永生,等.农地股份合作制发展模式·特征及其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55-6856.

[2] 吴 越,吴义茂.农地赋权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范式[J].改革,2011(2):104-111.

[3] 赵 燕.试论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制的完善[J].农业经济,2010(6):73-74.

[4] 陈家泽.土地资本化的制度障礙与改革路径[J].财经科学,2008(3):99-107.

[5] 陈 垚,杜兴端.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31-35.

[6] 李 敏.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研究进展[J].经济师,2014(7):19-21.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