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极熘鸡脑

2018-09-14刘志敏

当代人 2018年7期
关键词:无极鱿鱼道菜

刘志敏

无极县地处冀中大平原,地方不大,却有两种美食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汲全羊、无极饸饹。其实,还有一道美食,虽没有登上非遗名录的大雅之堂,却也绝不逊色,它就是远近闻名人人爱吃的熘鸡脑。

说起熘鸡脑,可不能“望文生义”“顾名思义”。过去,有外地来无极的几个客商到饭店吃饭,服务员递上菜谱,客人看到菜谱上的熘鸡脑问:“这熘鸡脑没见过,更没吃过,尝尝鲜,看看鸡的脑子嘛样?好吃不好吃。”服务员噗嗤一笑,赶紧解释说:“那可不是鸡的脑子,是鸡蛋做的,要是做鸡脑子,那得弄多少只鸡才够呀!”客人顿时明白:“哦哦,是我理解错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熘鸡脑这道菜来源于无极民间,发明于无极乡村土著饭馆。在无极县城中昌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饭店,店面不大,也就是十来个房间,但每天顾客盈门,谁要光顾这家饭店,都要提前预定。饭店老板袁五辈,特级厨师,是无极熘鸡脑的传承人。据说他家祖辈为厨,号称厨师世家,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他祖父为了让孙子继承这个行当,刻意给他起了“五辈”这个名字,以此来显示他家五代厨师的荣耀,作为老人家在人前吹嘘的资本。而他的孙子果然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家的生意之所以红火,就是因为袁师傅厨艺精湛,特级厨师的名声在外,婦孺皆知;另外呢,他作为熘鸡脑厨艺传承人,技术过硬,做出来的熘鸡脑味道纯正,自是好酒不怕巷子深。

最近,笔者采访了袁五辈师傅,说明来意,他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熘鸡脑的来龙去脉。

上世纪五十年代,袁师傅的曾祖父是无极县有名的厨师,家里经营了一个小饭馆。乡野饭馆,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更没有什么达官贵人光临,经常光顾饭馆的不是过路商客,就是土里刨食的农民。为了迎合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袁师傅的爷爷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这道好吃不贵、经济实惠的菜,起名叫熘鸡子儿(鸡子儿是鸡蛋的别称)。上世纪七十年代,袁师傅的祖父觉得熘鸡子儿这个名字有点不太雅观,所以改名为熘鸡脑。算起来,这道菜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在无极也算是老牌子。

熘鸡脑是从鸡蛋羹演变过来的,但两道菜有明显的不同:鸡蛋羹是蒸出来的,是凝固的,而熘鸡脑是熘出来的,是像稠粥那样的半流体,制作技术含量很高。袁师傅介绍了这道菜的做法:

主料:鸡蛋。辅料:葱、姜、蒜、海参丁、鱿鱼丁、虾皮、食盐、味精、淀粉。主料和辅料的配比计算方法:一个鸡蛋配海参、鱿鱼、虾皮各一克。做法:先将鸡蛋打开,放入碗里,剔除蛋清。为什么剔除蛋清?因为蛋清具有凝固作用,而熘鸡脑必须是松软粥状的,所以只能用蛋黄。第二步,把泡发好的海参、鱿鱼用刀切成小丁,再把各种辅料混合在一起,加少量开水,搅拌均匀。第三步,炒锅内放入食用油烧热,把蛋液及配料倒入锅内不停搅拌,一直搅到蛋液变稠,成为糊状,就可以出锅了。装盆时抹一层香油。

由于在制作过程中不停搅打,所以这道菜又有一个别名:打百下。成菜特点色泽金黄,口感松软,香味浓郁。事实上,它的香味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入口首先是香油香,抿一抿尝出蛋香,再细尝,又吃出海参、鱿鱼、虾皮的咸鲜。重重复合香气,回味不绝。而且它好消化、养肠胃,用小勺舀着吃,对老年人和小孩尤其适合。

据袁师傅介绍,刚开始的熘鸡脑,配料很简单,没有海味之类的东西,经过袁师傅家几代厨师不断摸索、几次更新,从营养和品位上都有很大提高,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配方。

熘鸡脑是袁师傅家的祖传秘方,按老礼儿说是不能外传的,但他并不保守,对慕名而来的厨师们,总是手把手传授,从不留半点后手。上世纪八十年代,袁师傅在无极县中昌饭店做当班厨师,有关部门曾在饭店里举办了熘鸡脑厨艺学习班,让袁师傅为全县厨师授课,把这道菜推广给各个饭店和单位伙房。从此,这道菜普及到了全县城乡各个饭店食堂,成了无极本地独特美食。2010年9月,无极县举行首届美食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厨师才艺大赛,袁师傅登台亮相,用熘鸡脑这道拿手菜作为比赛项目,边解说边演示,评委们一致亮牌满分通过,一举夺魁,赢得了在场厨师和观众的如潮掌声。

如今,在无极县城,大小饭店不下上百家,都会把熘鸡脑写在菜谱上,以此作为招牌菜。外地人来了也都会尝一尝。河北师大旅游学院副院长、餐饮烹饪课教授冯玉珠说,这道菜和北京的“三不沾”、广东的“炒牛奶”类似,但材料和味道不一样。“石家庄本土菜很少,如果熘鸡脑确实是石家庄独有的,无疑将为本地菜系增添一个新的品种。”

编辑:安春华

猜你喜欢

无极鱿鱼道菜
冷冻调理鱿鱼串的加工工艺
软式六兄弟(二)
张绍玉:五百年镇远道菜传承人的传奇
把24节气做成24道菜,你确定不要尝一尝?
漫画无极
漫画无极
酒后讲课
漫画无极
酒后讲课
漫画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