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期盼更多“接地气”的农科技术

2018-09-14秦风明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科接地气贫困地区

秦风明

由于笔者经常在基层采访,长期接触扶贫领域的人和事,对扶贫领域的实际情况有着较深了解。同样的投入、同样的种植方法,在一些偏远地区却难以产生理想的“扶贫产出”,农户感觉无望,脱贫内生动力削减,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科技术落后,农民看不到效果,尝不到甜头,逐渐失去了信心。

報载,去年11月21日,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石门村“食无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0余名成员,带着精心制作的锦旗,来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敲锣打鼓感谢农科院的姚建民老师。原来,在姚老师的指导下,村民们学会了渗水地膜种植技术,原来亩产200公斤的谷子地,取得了426公斤的好收成,村民丰收不忘谢恩人,于是有了上面的一幕。看来广大农民不“待见”待在实验室里评职称的技术,而是喜欢用得上的“接地气”的先进适用技术,只要老百姓在地头用得起、用得好,表扬和赞誉自然就会来。

因此,在科技扶贫举措上,既要解决共性问题,也要解决个性问题,要“私人订制”,避免“大水漫灌”。土壤应该选用什么肥料?作物品种是否需要更新换代?出现病虫害该如何防治……地头的问题不一而足、千变万化,都需要农科人员把技术送到每一块地头,方能解决群众脱贫路上的难题。决策者深入实地调研,专家学者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户面对面交流,制定出的政策,研发出的成果,才能转化为老百姓脱贫的动力。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城拔寨的攻坚阶段,无论是定点扶贫,还是行业扶贫、片区扶贫,农业科技始终是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有效武器,必然释放巨大的能量,会有更多的贫困人口靠农业科技摆脱贫困,也会涌现出无数个姚建民式的农科专家,诞生无数项农民受用的农业科学技术。

无论眼下还是长远,只要农业科技扶贫紧密围绕贫困地区的需求,着眼于精准脱贫和长期稳定脱贫,把科技与企业的发展、群众的意愿和当地的资源条件结合起来,实现科研技术的精准化,就会点燃贫困户脱贫的希望,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

猜你喜欢

农科接地气贫困地区
以新农科理念为导向的生物农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农科背景下“线性代数”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守百年强农初心 育一流农科人才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科种猪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