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萤石矿床勘查深度研究

2018-09-14刘道荣

关键词:萤石热液火山

刘道荣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浙江 杭州 310002)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GB/T33444—2016)规定,详查及勘探阶段控制和探明的资源储量皆要达到相应比例。详查阶段控制的资源储量一般应不少于查明资源储量的30%,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详查(最终)报告,控制的资源储量占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比例一般应不少于50%;勘探阶段探明的、控制的资源储量之和一般应占总资源储量的50%以上(资源储量规模为大型以上的矿床可适当降低),这给矿床勘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一般,矿体走向方向控制,通过浅部探矿工程(探槽、浅钻),容易达到勘查阶段的要求;对于延深规模较大的矿床倾向方向的控制较难把握,究竟勘查深度如何确定,尚无具体依据,这给矿床勘查工作、单矿种勘查规范制定,带来较大困惑。

浙江省已发现萤石矿床(点)约600多处,主要为单一(矿种)型萤石矿床,达到普查工作程度以上的矿床有近150个,其中大中型萤石矿床共78个(叶锡芳,2014),矿床勘查开发研究程度较高(韩文彬等,1991;李长江等,1991;蒋叙良等,1993;刘道荣等,2012;王伟等,2012;黄国成等,2015;张根红等,2016;刘道荣,2017)。除“常山式”萤石矿床(刘道荣,2015)以似层状矿体为主外,绝大多数萤石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单脉、复脉状产出于断裂构造带中,走向长与倾向延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与江西大部萤石矿床特征类似(李灯平等,2015;李凯等,2013)。本文选取145个达到普查程度以上的萤石矿床,统计矿床主矿体的勘查深度,计算矿体长深比,分析矿体长深比与容矿构造、矿床规模间的关系。探讨萤石矿床最佳勘查深度确定依据,为后续勘查工作提供思路。

1 成矿地质背景

图1 浙江大中型萤石矿床分布略图(据黄国成等,2015修改)Fig.1 Distribution of major fluorite deposits in northwest Zhejiang

浙江单一型萤石矿床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岩浆期后热液型,另一类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浙西北地区岩浆热液型萤石矿床主要围绕高氟岩体外接触带、少数为内接触带分布,如岩前、黄石潭、统里庄、马鞍山等岩体,这些岩体外围多形成大中型萤石矿床(刘道荣,2017)。浙东南地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萤石矿床集中分布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东南侧白垩纪断陷盆地边缘(黄国成等,2015),如武义-永康盆地、遂昌湖山-黄沙腰盆地等;此外,在龙泉一带变质岩出露地区还有少量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图1)。矿床多受断裂构造控制,容矿构造方向以北东及北西向为主,力学性质以压(扭)、张(扭)性为主,一般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围岩主要为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及花岗岩类。

2 矿床现有勘查深度

大多数萤石矿床存在多个萤石矿体,本文在讨论矿床勘查深度(指延深,下同)时,仅考虑矿床中的主矿体。当矿床中存在多个主矿体时,选择规模最大的矿体。选取经普查程度以上的145个矿床,统计其主要矿体的勘查深度、容矿构造、矿体走向长,计算矿体长深比,并按容矿构造方向及性质分别统计其平均值。

2.1 不同规模矿床现有勘查深度

浙江萤石矿床的勘查深度一般为100~300 m,约占71%,主矿体平均勘查深度与矿床规模有明显相关性(表1),表现为大型矿床>中型矿床>小型矿床。大型矿床主矿体勘查深度一般在400~500 m,约占45%;少数大于500 m,最大达720 m,平均勘查深度为431 m。中型矿床一般集中在200~300 m,约占52%;仅1个矿床大于400 m,平均勘查深度为251 m;小型矿床一般为100~200 m,约占58%,平均勘查深度为160 m。

表1 不同勘查深度的矿床数

2.2 主矿体的长深比

浙江萤石矿床长深比平均值为2.10,亦即走向长为倾向延深的2.10倍。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长深比为0.70~6.08,平均值为1.82;火山-次火山热液型萤石矿床长深比为0.44~10.48,平均值为2.15,二者平均值比较接近(表2)。长深比最大者为永康炳坑萤石矿床,其容矿构造为北东东向压性断裂,比值达10.48;最小者为永康柘坑萤石矿床,其容矿构造为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比值为0.44。

图2 不同矿床规模的长深比分布Fig.2 Ratio of length-to-depth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cale of ore deposits

2.2.1 容矿构造方向对矿体长深比的影响

不同方向的容矿构造,矿体长深比略有不同。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容矿构造为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矿体长深比均值为2.47,略大于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长深比(1.38)。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容矿构造按北东(北东东)、北西(北西西)、近东西向统计长深比,平均值分别为2.20,2.04,2.16,三者十分接近。南北向矿体数量较少,其长深比一般为1~2。

2.2.2 容矿构造性质对矿体长深比的影响

容矿构造性质不同,其矿体长深比亦不同。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容矿构造为张(扭)性断裂时,长深比均值为1.40;为压(扭)性断裂时,长深比均值为3.13;二者差异较明显。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容矿构造为张(扭)性、压(扭)性时,长深比均值为2.23,1.98,均值相对接近(表3)。

2.2.3 不同矿床规模的长深比

不同规模矿床的长深比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图2),大型矿床长深比具有2个高值区,中小型矿床的长深比特征相近,呈现偏态分布。大型矿床主矿体的长深比为0.69~3,占75%;中型矿床为1~4,占79.5%;小型矿床为0.44~3,占89.9%。各类矿床长深比为1~3,约占65%。

由于成矿作用的复杂性,矿体长深比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一般大于50%(表2),即使同一方向、性质的控矿构造,差别也很大。相对而言,张扭性断裂较压扭性断裂形成矿体的长深比变化小,大中型矿床长深比变化范围较小型矿床窄。实际运用中,矿体长深比变化范围值比均值更具参考意义。

3 萤石矿床最佳勘查深度探讨

经济合理地部署勘查工作,使探明、控制的资源/储量满足规范及矿山开采要求,需要确定合适的勘查深度。在矿床进入勘探阶段,矿山生产设计主要参数(矿山设计年开采量、服务年限、回采率、贫化率等)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可根据探明储量保证矿山生产程度来合理确定矿床勘查深度(夏士均等,1989)。然而,现行条件下无法获得完整、准确的矿山生产设计参数,难以确定合适的勘查深度。

表2 按容矿构造方向统计的矿体长深比

影响矿床勘查深度的因素主要有矿床规模(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经济技术水平等。浙江大部分萤石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于简单—中等,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富水构造(含水层)的影响;工程地质问题一般为构造破碎带的变形,存在软弱夹层(或顶底板)、不利的结构面;环境地质问题一般不突出。现有矿床的开采深度一般小于500 m,远小于当前开采技术水平能达到的深度,故其对勘查深度影响小。因此,影响浙江萤石矿床的勘查深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矿床规模。

表3 按容矿构造性质统计的矿体长深比

3.1 矿床规模与最佳勘查深度

根据不同矿床规模现有勘查深度统计结果(表1),中小型萤石矿床的勘查深度一般小300 m,约占矿床数90%,故中小型矿床宜一次勘查完毕,勘查深度宜控制在300 m以内(吴自强等,1998)。少数中型矿床延深达400 m,可在勘查深度以下,布置少量钻孔控制矿床远景规模。

大型萤石矿床最大延深一般在500 m以浅,约占矿床总数80%,仅少数矿床达到700 m,故大型矿床勘查深度宜控制在500 m以内。少数延深规模大于500 m的矿床,可分步勘查,布置少量钻孔控制矿床远景。

3.2 矿床长深比与最佳勘查深度

由上述矿床长深比可知,不同方向、性质容矿构造,不同规模矿床的长深比具有一定特征。小型矿床和大部分中型矿床,可按300 m以浅确定勘查深度。大型和少数中型矿床,可根据矿床长深比数据(表2),初步判断主矿体合适的勘查深度。如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当其规模初定为大型时,可按矿体长的1/(0.70~2.72),初步确定其勘查深度;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达大型规模时,可按矿体长的1/(0.82~4.85)确定其适宜的勘查深度。

当大中型矿床长深比较小(~0.5),即矿体延深为走向长2倍或更大时,应综合考虑矿床地质特征,如根据矿化垂向分带特征,判断矿体深部延深情况,再确定最佳勘查深度。

3.3 矿化分带与最佳勘查深度

火山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自地表向深部,可分为硅质顶盖、头部矿体、中部矿体和尾部矿体(张寿庭等,1997;王成良等,2003)。不同部位矿体具有不同的矿化、蚀变特征、矿物组成等,当矿体中方解石或硅质含量增高,或围岩出现碳酸盐化时,表明已到矿体尾部。岩浆热液型萤石矿床垂向分带研究程度较低,未见相关报道。但黄山萤石矿床勘查成果表明(1)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2013.浙江省开化县黄山矿区萤石矿地质普查报告[R].,该类型矿床有相似的垂向分带特征,浅部表现为构造角砾岩、脉岩(局部见萤石矿化),相当于矿体顶盖;180 m标高以上相当于头部矿体,厚度较小;20~-123 m标高矿体厚度大(>5 m)、品位较高(38%~55%),相当于中部矿体;-231~-257 m标高矿体厚度变小(1.24~1.37 m)、品位降低(约35%),相当于尾部矿体。

根据萤石矿床垂向分带特征,结合勘查成果,可较准确的判断矿床剥蚀情况,可作为矿床勘查深度确定的依据。当探矿工程揭露尾部矿体控制的深度,如黄山萤石矿床控制的-250 m标高,即为合适的勘查深度。

4 结论

(1)浙江省萤石矿床的勘查深度一般为100~300 m,主矿体勘查深度与矿床规模有明显相关性。大型矿床主矿体勘查深度一般在400~500 m,中型矿床一般集中在200~300 m,小型矿床一般为100~200 m。

(2)浙江萤石矿床主矿体长深比平均值为2.10。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长深比为0.70~6.08,平均值为1.82;火山-次火山热液型萤石矿床长深比为0.44~10.48,平均值为2.15,二者平均值较接近。不同(方向、性质)容矿构造及矿床规模,主矿体长深比差异较明显,其变化范围值比均值更具实际意义。

(3)小型及大部分中型萤石矿床的最佳勘查深度宜在300 m以浅。大型及少数中型萤石矿床最佳勘查深度可根据矿床规模、控矿构造,参照相似类型矿床长深比范围值,再依据矿化垂向分带等地质特征综合确定。

猜你喜欢

萤石热液火山
海底火山群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有趣的火山图
火山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我是火山
层结背景下热液柱演化的实验模拟*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热液循环助采洗井装置的分析与应用
某萤石矿开拓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