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病自我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18-09-14陈爱民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慢性病心理症状

林 艳,孙 青,陈爱民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科室重点防治的疾病。COPD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呈慢性发展,病程越长,患者身体越虚弱,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因此,COPD需要长期的护理干预以维持病情稳定,抑制急性发作。慢性病自我管理是一种医护和自护相结合的护理方式,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从而对治疗、环境及行为进行自我调节,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1]。将慢性病自我管理应用于COPD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保证护理的延续性和持续性。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慢性病自我管理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51~79岁,平均(64.3±9.8)岁,病程3~12年。对照组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50~80岁,平均(65.1±10.4)岁,病程3~14年。80例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①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确诊,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 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②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咯痰等症状,仅在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者,除外其他疾病,亦可诊断为COPD,现处于慢性缓解期,肺功能检查FEV1(0.95±0.14)L,FVC(1.72±0.31)L,均神志清晰、思维正常,能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排除标准:急性发作COPD、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有药物滥用史及酗酒史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表现、肺功能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做好病情基础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常规生活方式宣教等。观察组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①成立自我管理小组:成立科室内自我管理护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科室内3~4名骨干责任护士组成,根据COPD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及查阅的相关文献初步制定自我管理护理计划,并召开小组内部会议,讨论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并评估措施的可实施性[2]。②自我管理实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自我管理护理,以多媒体授课、一对一教学、教育展板、活动挂图等方式开展护理,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学习,督促和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每次教育结束后进行教学评估,巩固教学内容[3]。③健康知识教育:传授患者COPD的疾病知识、病理生理过程、诱发因素、用药指导等。掌握吸入用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效的咳嗽方法,嘱患者严格规律用药,不得自行改变用药剂量或漏服、不服药物。指导患者坚持氧疗,使患者明确氧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行氧疗安全教育[4]。④自我管理技能指导:嘱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呼吸训练和运动锻炼计划,活动能力较差者以呼吸训练为主,配合室内活动训练,活动能力较强者以室外有氧运动为主。指导患者识别COPD急性加重的症状表现,教会患者紧急处理办法[5]。⑤自我情绪管理: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适情绪的办法,如意向放松法、转移注意力法、倾诉法等,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主动调适心情,保持愉快的心境[6]。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护理后3个月评定护理效果。采用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内容包括情绪管理(12项)、自我效能(9项)、信息管理(8项)、症状管理(8项)、日常生活管理(14项)及自我管理总分(51项),每项1~5分,总分51~255分,得分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护理后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三大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采用COPD-QOL量表评估护理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分为日常生活能力(13项)、社会生活状况(7项)、抑郁心理症状(8项)、焦虑心理症状(7项)四个维度,每项1~4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见表1。

组别例数情绪管理自我效能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总分观察组4042.91±6.4632.17±3.5827.59±3.4528.43±3.3152.76±3.64183.86±20.20①对照组4036.84±5.4625.96±4.1422.26±3.7922.35±3.9844.02±4.37151.43±21.74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SGRQ评分比较:见表2。

组别例数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观察组4043.21±19.1445.16±17.6738.37±14.56①对照组4053.73±22.4949.98±19.3543.59±15.6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后COPD-QOL评分比较:见表3。

组别例数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活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观察组4028.03±8.5715.21±4.9215.58±7.9415.06±7.42①对照组4033.16±10.6519.85±5.6920.37±8.2819.11±8.03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COPD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至今仍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依靠药物维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COPD在临床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较差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护理,将健康的护理方法、正确的疾病认知等知识传授给患者,指导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承担一部分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COPD患者长期带病生存的有效保证。本研究中,成立自我管理护理小组,制定个体化的护理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COPD健康教育和管理,帮助患者获得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建立自身健康责任心,激发患者自护潜能,积极改善自身行为和心态,从而使患者的身心功能获得受益[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情绪管理、自我效能、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自我管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等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活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等COPD-QOL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慢性病自我管理对COPD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健康功能,改善疾病对身心的影响,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慢性病心理症状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