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T.:以商业思维推动“塑战速决”

2018-09-14徐以立

至爱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静塑料瓶塑料

文|徐以立

战争:人类与塑料垃圾争夺地球领地

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塑料制品被大量使用,塑料垃圾日益成为威胁地球生态的一大污染源。现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此前曾表示,每年有100多万只鸟类与10多万只海洋生物,因吞食塑料废品及被塑料困住而死亡。有资料显示,人类迄今为止产生的塑料垃圾已经突破90亿吨,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在2050年达到130亿吨。如此一来,地球这颗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最终极有可能变成“塑料星球”。

塑料不可降解,因此,回收再利用就成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首要途径。但2016年全球生产了480亿瓶塑料瓶,只有低于一半的塑料瓶被回收。且在回收的塑料瓶中,只有7%被重新用作塑料 瓶。

为此,联合国环境署将2018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塑战速决”,并发起倡议,号召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塑料污染。

循环:缓解国家石油资源短缺、快速降低碳排放

这是一款街头常见的学院风双肩包,由社会企业P.E.T.(Plastic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塑料的生态转换)出品:不俗的质感、高级的黑灰配色、设计简洁但并不显单调,耐磨、耐脏,且较轻巧。初看虽不起眼,但是记者翻看成分表发现,这是再生PET制品,据悉是将25个塑料瓶回收、重新设计而成,待上市。

PET英文全称Polyester,化学名称“聚酯纤维”,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涤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化学纤维,也是生产塑料瓶的原材料。这些原料来源有两种途径:提炼于石油以及塑料瓶再生PET,其中后者再生PET是能缓解石油资源短缺,快速降低碳排放的绿色发展途径。利用1吨废PET相当于减少3.2吨二氧化碳排放,可少用石油6吨左右。

在我国,利用废弃塑料瓶再生成面料其实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技术:分拣→切片→高温清洗→拉丝→纺纱→织布→染色。工序建构完整,技术也较成熟。国外回收循环再利用PET的行业更加发达。早在1997年4月,日本颁布了《包装容器回收再利用法》。日本多家公司用再生PET生产出各种最终产品,如各种衣物、手套、包、窗帘、雨伞及汽车内垫,甚至家用瓷砖和粗地毯等。而在美国Wellman公司更在1993年推出了第一种用废聚酯制造的聚酯纺织纤维,目前拥有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塑料回收设备。

而在中国大陆,P.E.T.不仅属于“吃螃蟹的人”,并是很好的范例。P.E.T.是可持续时尚品牌,意图通过利用回收PET作为原材料,进行再设计和生产,使之成为高附加值、可持续使用的产品,包括配饰、衣物和袋子等;并以此为推手,推动行业改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愿景:增加后端的产品附加值,打造回收PET产业闭环

在我国,再生PET制品往往被制成低附加值产品,如花盆、低端塑料制品等。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当经济效益一般的终端产品利润不足以覆盖前端回收与处理端的成本,这其中的差价,该由谁来买单?如果PET回收循坏再利用事业因此停滞,这场旷日持久的人与塑料垃圾的大战,是否就以人类的失败而告终?

所以,打开后端再生PET制品市场是倒逼刺激前端环节的最有效方法,但这无疑是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当有人牵头组织,当越来越多人参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变简单,所有梦想都可以实现!我们愿意做这样的牵头人。”P.E.T.创始人赵文静认真地说。

作为服装资深从业人员和环保人士的她,深知塑料污染对环境的伤害:“在全世界,每分钟就有100万个塑料瓶被出售。而这些塑料瓶大多最终都会被丢到垃圾填埋场,在那里它们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来分解,或者漂浮到海洋中杀害海洋生 物。”

因此热爱环保的她,渴望在事业和环保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样既能发挥专长实现自我价值,又能还人类一个清洁的星球,何乐不为呢?”于是她找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金亮和王密。大家一拍即合,以三人团队的作战模式,共同对抗塑料污染。

“我们希望以增加再生产品附加值的形式,使更多价值能够回馈到产业链前端的回收与处理端,促进PET回收高效,实现产业闭环循环,从根本上实现PET零污染。”赵文静抚摸着双肩包,描绘着P.E.T.的愿景。

践行:以环保产品的使用价值,真正推动可持续性消费的发展

许多公益项目都是以合作方和消费者的情怀背书,但当情怀被“透支”、概念被“过度消费”之时,就会遇到诸多困难,进而举步维艰。赵文静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多年的从业经验让她深刻地了解消费者选产品,排在首位的理由绝对不是背后故事或全新概念,而是产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属性。同样类比,环保产品如果将使用价值放在首位,不“卖”环保概念,也不将其意义强压给消费者,才能真正具有可持续性。

“只有当‘环保’成为环保产品的附加值,可持续消费才能够得到真正实现。”赵文静解释道。因此,在创立P.E.T.伊始,她决定将其定位于可持续时尚品牌上,实实在在地将产品质量以及客户体验放第一位。在品牌规划设计、销售以及公司管理和运作上,P.E.T.走的是纯商业模式。她强调,如果一项事业要具备生命力和潜力,必须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

据悉,P.E.T.业务分为B端(企业端)和C端(客户端)两部分。C端业务主要做自有产品,解决的是消费者在生活场景中的需求痛点。服装及周边产品和配饰,这些产品注重设计感,会从适合使用PET作为原材料的细分品类入手,包括丝巾、箱包类等等。目标客户定位在25—40岁年龄段,有一定经济基础,追求品质和细节,关注环境发展等问题的人群。

B端业务则以功能为主,主要面向大型跨国公司,NGO(非政府组织)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组织和机构等,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如包袋,丝巾、玩偶、T恤等,并提供配套的市场宣传资料。

P.E.T.非常重视消费者体验。他们重视与各品类设计师的合作,努力完善产品质量。几个月来,无论是工作通勤还是外出,赵文静总是携带本文提及的双肩包,亲自做产品体验。而且她觉得,优质产品能反复使用,亦能减少同类产品的反复购买,从而避免过量生产,达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的作用,这本就是一种环保行为。

认可:专业人士做专业事,PET再生制品粉色JOY飘“红”国外

虽然是新锐品牌,但是已经有不少企业和基金会向P.E.T.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2018年阿拉善SEE华东项目中心的年会礼品袋,以及2018 CRO全球峰会上,与会人员的置物袋,都出自于P.E.T.。赵文静介绍说,为CRO全球峰会提供的500个置物袋,消耗了40公斤PET原材料,每个袋子相当于利用了6个塑料瓶。

最令赵文静惊喜的一款B端产品,是一款虽并未上市和量产,但已扬名国外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的作品:以再生PET制作的京东吉祥物JOY。2017年,“奶茶妹妹”章泽天向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苏珊·洛克菲勒女士赠送的两只粉红色JOY,便是出自P.E.T.。听闻章泽天介绍起这两只特殊JOY的特殊之处后,苏珊女士非常认可,并欣然将与JOY的合影放上“脸书”,一时间点赞无数。

但是一开始在地球另一端的赵文静并不知道这个喜讯。直到一次友人无意间透露“脸书有只粉红色的JOY可红了”时,她才知道自己的产品变成了“网红”。生性低调的她截下合影页面,留作纪念,将喜悦悄悄地埋在心底。

虽然图片因像素不高而成像不清晰,但这并没有浇灭赵文静的热情,相反她心底的声音却愈发清晰:“P.E.T.这条路是走对了。”2018年,在阿拉善SEE华东项目中心的第八季创绿家华东中心评审活动上,P.E.T.团队更是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专业人士进入环保领域,以科技手段解决环保问题,是公益3.0的典型案例。”

未来:减“塑”行动,重塑未来

我国,塑料瓶回收的阻力主要来自散瓶回收的无序性和小作坊进行粗加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人工捡拾可能是分布最广泛的PET回收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也难以管控,更是塑料瓶流向小作坊回收的一种途径。

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需要社会多方联动、共同促进。赵文静很明白这一点。她透露,P.E.T.已经开始与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合作,以“绿色账户”积分兑换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投入垃圾分类的热情,促进塑料瓶的有效回收。

P.E.T.团队只有赵文静是全职员工,其他两位联合创始人还有本职工作需要兼顾,其他人员都是以合作的形式展开。三位创始人并不会时时见面,但为了共同的初心,他们基本需要每天开会,工作到深夜。这对已身为人父人母的他们而言是极其不容易的。特别是赵文静,由于身兼女性创业者和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她的工作时间往往是在孩子上学时或是孩子熟睡后,一点一滴挤出来的。但她坚信,凡事只要足够热爱,任何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被问及在减“塑”方面,P.E.T.是否有解决方案或者建议,赵文静说在产品规划上,P.E.T.有一个特别的原则,就是顺应人的基本需求,不做违反“人性”的改变。据此,她推荐了使用工厂余料和测试用的废料做成的P.E.T.随身袋,虽然折叠起来很小巧轻薄,仅有成年女性掌心的大小,但收纳量也很大。“小袋子外有一个钥匙钩,方便挂在包上随身携带,可完美解决随机性采购忘记带环保袋的尴尬。有效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据悉,该产品在P.E.T.微店已有销售。

猜你喜欢

文静塑料瓶塑料
神奇的气压
呵护
An analysis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Horton Hears a Who
Lexic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塑料也高级
快艇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