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民间艺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13陈强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摘 要:闽北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勤劳智慧的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去了解它们,挖掘它们,研究它们,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弘扬民间艺术,使之得以传承。

闽北的民间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其中延平区樟湖镇的“板凳灯”(蛇灯)、茂地筠竹村的“烛桥灯”为典型代表;峡阳的战胜鼓、王台太平鼓等都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题材;另外,闽北地处山区,到处都有可以利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进行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让优秀的闽北传统文化进入学校、走进学生,同时得到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闽北民间文化资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美术教学;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美术教学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产、遗物等)进行教学。”

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勤劳智慧的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去了解它们,挖掘它们,研究它们,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弘扬民间艺术,使之得以传承。

闽北的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其中延平区樟湖的“板凳灯”(蛇灯)、茂地筠竹村的“烛桥灯”为典型代表;峡阳的战胜鼓、王台太平鼓等都可以作为民间美术创作的题材,另外,闽北地处山区,到处都有可以利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进行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如,闽北夏道文田陶瓷、安济陶瓷等,建阳区的建窑、松溪县九龙窑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艺术,都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研究的条件。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美术资源的优势,进行系列的整理、开发、教学,既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又能作为学校美术教学的题材,深入进行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让优秀的闽北传统文化进入学校、走进学生,让它们得到传承和弘扬。

一、 闽北民间美术资源为学校美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多样多彩的教学内容

闽北的民间美术资源内容丰富,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方面,我们都可以找到对应的题材和符号,这些闽北民间美术文化的内容,与生活在当地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既有自然景观:闽北山川秀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武夷山、南平茫荡山、九峰山;建瓯归宗岩、万木林;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浦城浮盖山;浦城匡山;建阳宋瓷窑址;武夷山汉城遗址;邵武熙春园、李纲祠、锦溪;光泽乌君山等150多处景点。又有人文景观:武夷山古汉城遗址、紫阳书院、朱熹墓、建阳闽北历史纪念馆、邵武熙春园等;并享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发明了顺昌竹纸和建阳麻沙雕版印刷技术,出现中国瓷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黑釉建盏,并形成了驰名中外的武夷大红袍,这些辉煌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美术教育者通过调查、筛选、转化这些宝贵资源,让它们进入学校、走进课堂。

二、 发掘闽北民间美术资源,爱惜保护乡土资源

闽北民间美术资源是闽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是在闽北特定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是闽北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同时也是闽北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例如,南平樟湖镇崇蛇民俗蛇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它是闽北地区独有的:游行当天,镇里的男子几乎每人都手中握着一条活蛇,在抬着大活蛇和蛇神塑像的队伍中游行;游行时,鼓乐齐鸣,火铳与鞭炮声震云天,游行队伍编排的内容与规模非常之大,是闽越族崇蛇文化活动的典型。

美术教育就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节日活动,让学生了解闽北民俗的来源,让丰富的民俗资源作为一种视觉符号(闽越族崇蛇部落图腾崇祀)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素材,创造出属于中学生的艺术符号,教会学生了解闽北地区丰富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特点,把感觉到的、体会到的,通过美术方式表现出来。

三、 积极利用闽北民俗美术资源,促进中学生视觉认知的发展,达成对闽北民俗文化的认同

以闽北民间文化艺术为本,以地方为本,以学生为本,通过了解闽北文化,设计多样的美术课程。通过各种形式、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走进民间,感受民俗,使学生在民間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对本地民间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尊重多元文化,让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促进中学生视觉认知的发展,达成对闽北民俗文化的认同。

闽北是山区,山区的石材、竹木等都是较容易获得的创作材料,美术课堂上,教师可用这些材料指导学生创造美术作品。一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关注民俗文化,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视觉认知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四、 在中学美术教学应用闽北艺术资源,将提高中学美术的教学效能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只有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从民间艺术资源中去挖掘潜力,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特色。这样不仅在美术教学、艺术创作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又能体现其地方性的特点,可以说民间艺术是对中学美术教材最有益的补充。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民间文化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如,夏道徐洋的三月三迎菩萨活动,当地人信奉真武玄师,每年迎菩萨活动以担子鼓开道,在飘扬的旌幡下列队前行,这担子鼓就是用扁担挑着两面大鼓边敲边走,极具特色。还有峡阳每年元宵节迎神庙会、樟湖的蛇节、茂地筠竹村的“烛桥灯”等。

五、 民间文化资源应用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闽北民间艺术教育资源融入中学美术教学,并在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同时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正是新美术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说,充分挖掘闽北民间艺术资源,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的探索活动:

(一) 人物外貌特征:在热闹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观察热闹的场面还要有细节的观察,如峡阳每年元宵节迎神庙会“战胜鼓”一直充当着庙会的仪仗队,该鼓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人物造型:击扁鼓时,击鼓者左臂掌环抱扁鼓于左胸前,右手执单槌,由二名操大钹者先行指挥,跌宕有序地变幻;以不同的角度和力度,不同的手法和姿势,迭加成鼓乐舞蹈的起伏绵延势态,视之目不暇接。击拔化异入神。通过斜展、跪蹲、弓步垫进等姿法使节拍更富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外貌特征:着一式军士服、太阳帽、布鞋绑带腰带,便雄赳赳气昂昂,惟妙惟肖。

(二) 图案造型:民间里的很多建筑上的图案造型都是我们美术创作的素材。如,在游酢纪念馆、立雪亭、游酢书院参观时,不仅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故事、精神,还要细细欣赏这些纪念馆的建筑特点和柱子上、横梁上、石板上的各种雕刻图案,有花卉、动物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图案创作出单独的动植物的剪纸作品,也可以把花卉图案运用到人物剪纸的服饰装饰上,把这些吉祥动物蝙蝠等运用到十二生肖的身上作为吉祥纹样装饰。这些细节观察到的点点滴滴都能运用到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来。

(三) 建筑特点:闽北有着许多的历史的名楼、名塔,细心观察它的结构特点才有利于剪纸创作,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的双塔,建溪与西溪汇合处东、西两岸山顶上。双塔的整体结构:双塔均为石构八角实心七檐楼阁式,七级八角,实心青石结构,基础外有石栏杆,须弥座饰花卉。塔的局部特征:塔底须弥座浮雕瑞兽仙草,从第一层至第五层各面都有神、佛像和龙、鹿、花草等浮雕,塔顶层每角都有铜尖刹,悬挂铜铃,风吹摇动,叮当作响。

六、 闽北民间艺术资源应用于美术教学,可以提升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技能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所以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闽北民间艺术资源的发现和整理工作,使之系统化再将其引入美术教学。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对闽北民间艺术资源的历史、文化以及涉及的民间艺术的各种技法流派和风格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消化吸收,通过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等各方面的融合,寻求合适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具有浓厚闽北民间艺术气息的美术课堂教学情境,成功上好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学美术課,同时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技能,成长为科研型的教师。

总之,地处闽北山区就应该利用闽北艺术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民间艺术资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及爱家乡的情怀,进而引导学生认同民俗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帮助学生达到自觉传承闽北优秀文化的目的,同时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技能,这也是我们新课标提出的“开发与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龙驿延平》.

[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关于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管理的意见》.

作者简介:

陈强,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