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海贝类育苗中单胞藻培养的实用技术

2018-09-13吴杨平张雨陈爱华曹奕陈素华张志东

水产养殖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蛤贝类饵料

吴杨平,张雨,陈爱华,曹奕,陈素华,张志东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经济贝类研发中心,江苏省文蛤良种场,江苏 南通 226007)

单胞藻,即单细胞藻类,又称微藻,俗称藻类水,是贝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饵料,为贝类幼体和稚贝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丰富营养。常用作贝类饵料的有金藻门(Chrysophyta)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3011(Isocrydid galbana)、3012(Pavlova riridis galban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绿藻门(Chlorophyta)的扁藻(Platymonas sp.)、小球藻(Chlorella sp.),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等。该文从需求背景、培养条件、应用实例等方面详细介绍江苏沿海单胞藻在贝类育苗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省内正在崛起的贝类苗种生产提供案例参考。

1 贝类养殖现状及贝类苗种的需求前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苏省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生着涌动式变化。传统兴旺的滩涂围养在围垦造陆、工业建设等沿海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贝类养殖失去了可以倚仗的先天滩涂养殖优势,转而投入到海边盐碱地的人工池塘养殖。就目前的全省养殖形势而言,盐城市的射阳县、大丰县因万亩异育银鲫出血病的暴发正在谋求养殖品种的转型,而贝类正是被看好的养殖品种。响水县近年已发展出万亩日本对虾养殖,规模还在升级扩大,养殖户纷纷利用充足的对虾尾水养殖青蛤、硬壳蛤等贝类。南通市,特别是启东县,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兴旺,但近年来也危机四伏,所以该地从2017年开始重新引入缢蛏、文蛤等贝类与虾蟹加以立体深水混养。连云港市养殖模式与启东县类似,常见的是梭子蟹与中国对虾或脊尾白虾混养,同时辅以1~2个条带贝类盖网养殖,既保障又提高了池塘效益。因此,江苏省海水贝类养殖具有巨大的空间和苗种需求市场,但是江苏省内缺乏贝类育苗场,随着该地自然苗来源的中断,苗种几乎均来自山东、浙江等省,严重依赖外省供应,制约着江苏省贝类养殖业及相关养殖的发展。

2 单胞藻培育设施与方法

2.1 培育用水

由于江苏省沿海泥沙量大,自然海水异常浑浊,因此单胞藻培育用水需经过砂滤池砂滤、黑暗沉淀池沉淀,方可调入室内高位蓄水池(下称高位水)供单胞藻三级培养等贝类育苗生产各环节之用。就对水质的要求级别以及考虑单胞藻保存的时间长短而论,水质效果要求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级培养(保种培养)、二级培养(中级培养)、三级培养(生产性扩增)。一级培养用水以高位水为基础还需经过烧煮沸腾冷却后使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利用自制简易砂滤缸对高位水加强处理后烧煮使用。二级培养一般使用的高位水需锅炉煮沸趁热注入海蜇桶内,冷却后翌日使用或者按50 mg/L使用浓度投放消毒片(三氯异氰尿酸为主要有效成分)处理后,第3天经大苏打中和后使用。三级培养通过石棉袋出水入池后经漂白精、大苏打处理后使用,用水紧张等特殊情况下可调用贝类养殖池清滤后的海水直接处理后使用。

2.2 培育器具

一级培养使用5 L三角烧瓶静止培养,日间每隔2~4 h人为摇瓶1次。二级培养一般使用20 L纯净水桶或50 L海蜇桶持续充气培养。三级培养一般采用大小不等的水泥池充气培养。培养光线良好,避免直射光照。以一个生产规模为500 m3的生产车间为例,一般5 L三角烧瓶50~100个,50 L海蜇桶200个即可,水泥池培育单胞藻的水体与育苗水体比在4:1以上。

2.3 单胞藻培育

单胞藻培养必须赶在贝类育苗前展开,合理掌握培育节奏。一般各品种单胞藻从保种状态第1次翻新接入5 L三角烧瓶需在催产开始前40~50 d开始准备经过10 d生长后由1个瓶子扩增至多个瓶子,一般1对4分扩,扩瓶数量在20个。再经10 d,积攒的一级培养三角烧瓶采取上层1对1瓶扩瓶,剩余部分1对1扩桶方式。一般要求至此阶段完成5 L一级培养20瓶,50 L二级培养20桶的储备目标,那么当年生产所需的所有人工饵料即可由此储备实现源源不断供给。再经10 d同时开展1次二级扩增:瓶到桶采用上述方法,桶到桶采用1分4~5桶方法,此时初具生产规模。第40~50天时便可实现桶到池的三级培养,此时催产孵化工作即可展开。

在室内进行三级生产性扩增培养时,常用的单胞藻品种均可以进行培养,但需结合培育期的温度和单胞藻的生态习性(表1)决定主要培育品种,不同时间段培育单胞藻的品种、数量、搭配等需动态变化,按需培养。在室外露天进行三级扩增培养时,宜采用抗环境突变能力强的扁藻和小球藻,育苗场周边任何形式的露天池均可加以利用,以方便为准。

表1 一些常用单胞藻的生态习性

此外,室外土池天然萌发的藻类水可作为贝苗中后期饵料的重要来源和人工培育单胞藻的替代,但需技术人员勤于走访周边养殖塘口时及时发现,并做好维护。比如苗场周边鱼塘、虾塘因投饵容易造成其水体的天然藻类爆发,这时可做好协调对接,在掌握鱼虾塘水的情况下适时按需接入。另外,可以利用苗场内土池主动肥水,如养殖鱼虾品种,或施加鸡粪、肥水宝等措施肥水,多渠道保证贝苗对饵料的需求。

2.4 注意事项

单胞藻三级培养中尤以一二级培养需严格规范操作,对水、培养器具、培养池及操作过程中一切可能带入污染的环节特别是操作者每一个反复操作均要进行严格消毒。

随着国家对易爆易燃品管制制度的严格执行,之前生产中常用硝酸钠作为单胞藻培养的氮肥,但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并且采购和保管的手续繁琐,可以以硝酸铵或尿素等替代硝酸钠。

接种的基本原则是选择颜色正常,浓度高的藻种。一级培养以及一级到二级培养选择瓶壁挂丝的藻种,适当辅以镜检。二级培养以及二级到三级培养选择桶壁无死藻,颜色正而浓的藻种。

根据该海区的海水的特点及单胞藻生长特点一次性加入适量营养盐,保证单胞藻使用投喂贝苗前所投营养盐得以消耗,以免过量带入苗池。

镜检后对有少量污染的单胞藻可及时投喂大苗;被严重污染的单胞藻应及时清理,以防对其他池造成污染,对涉及到的器具消毒后再次使用;对未使用完的老藻也应同样处理。

3 贝类育苗过程中的单胞藻投喂

3.1 受精卵

文蛤等品种的受精卵一般在孵化池中孵化18~20 h,担轮幼虫破膜而出,应在这之前投入金藻作为其破膜后的开口饵料。如大竹蛏等采用阴干+流水+藻类刺激催产的品种,视催产所用藻类品种和数量确定投喂金藻的数量。在受精卵发育成D型幼虫的过程中,一般根据孵化数量投喂金藻1次即可。

3.2 D型幼虫

刚刚孵化的D型幼虫由于个体小,主要以个体小、无细胞壁、游动速度慢、易消化的金藻作为饵料。同时为了营养均衡,搭配同样个体小的角毛藻投喂。投喂量分别为1×104~5×104个藻细胞/mL、0.5×104~1×104个藻细胞/mL。根据摄食情况,少投多喂,投喂的藻液应选用扩增性培养入池生长6~8 d内的新鲜单胞藻。

3.3 壳顶幼虫

贝苗生长发育到壳顶幼虫时,铰合线开始向背部隆起,个体日渐增大,游泳能力增强、摄食旺盛,此时尤其要重视营养的全面,除几种常见金藻门单胞藻的投喂外,扁藻、硅藻要与金藻按比例搭配投喂。

3.4 稚贝

贝苗完成变态附着后,生活方式由水中浮游完全转变为营底栖生活,此时提高扁藻、硅藻的投喂比例,但仍以50%以上投喂金藻。1 mm以后的稚贝对饵料需求量巨大,可逐渐调用室外鱼虾养殖池尾水投喂,2 mm以后逐渐过渡到以鱼虾养殖池尾水为主,最终以鱼虾养殖池尾水完全替代人工培养的单胞藻。

4 结果

2007年以来采用上述单胞藻培养方法,支撑了大竹蛏、文蛤、缢蛏、牡蛎等贝类品种的人工育苗生产,其中大竹蛏每年约生产8 000万粒苗种用于江苏沿海的增殖放流以及池塘养殖。2010年以来每年生产3 000万~4 000万粒红壳色文蛤和普通文蛤苗种用于新品种选育和池塘养殖。十年来,贝苗生产也会遇到诸如梅雨季节等一些影响单细藻培养的因素,但不断调整适合江苏省特点的单细藻培养方式,优化单胞藻培养结构和来源,实现了正常供应,满足了贝类苗种各阶段对藻类的需求。实践证明上述的单胞藻培育使用方法在江苏省内贝类育苗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较强的操作性。但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每年所遇到的情况不尽相同,以该文的操作和思维方式作为单胞藻培养的基本要义可以化解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取得生产的成功。

猜你喜欢

文蛤贝类饵料
香饵
香饵
池塘养殖文蛤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长”出来的珍宝
文蛤蒸蛋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以文蛤为主题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