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观众用内心的挚爱曹端端: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2018-09-13独家专访

北广人物 2018年35期
关键词:端端北京电视台美食

独家专访□ 记者彭立昭

主持人,往往被称为“台标”、“一哥”、“一姐”、“节目的灵魂”……但他们看似风光的工作背后,却有着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22岁那年,曹端端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进入北京电视台,担任主持工作,一转眼11年了。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曹端端从主持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文艺导航》《文娱午报》《艺苑新视角》、科教频道《您吃对了吗》等节目,到如今主持北京卫视《暖暖的味道》、文艺频道《我看行》,每一个节目都为她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珍贵;每一段路,都有顿悟;每一分幸福,都堆砌着万分努力。2015年,曹端端获北京电视台第三届最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主持人”奖,站在领奖台上,她再一次有了恍然如梦的感觉。这个奖是对她多年坚守的一个回报,是给她的最好礼物,也是对她最大的鼓励。11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的东西,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于主持人这个岗位的尊重与喜爱。因为尊重与喜爱,在荧屏前的每一刻,端端都觉得幸福与快乐。她发自内心地说,“我珍惜每一个同事的指导和帮助,珍惜每次发声上镜的机会,更珍惜每一颗在电视机前看我主持节目的真心……即使累,依然甘之如饴。”若问端端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她会告诉你,一切主持天赋和技巧背后的灵魂就是爱——对事业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听众的爱,汇集起来,用所有的挚爱,从内心点燃每一位观众。

□彭立昭

是父爱,圆了她的主持梦

曹端端天生喜欢声音,热爱模仿。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父母给她取名“端端”,就寄托着“行步端庄,言辞敏捷”等美好希望。“父亲温柔,妈妈很强大,对我来说,真的是莫大的福气。”端端说。父母天晴地宁,孩子的世界便会是自然和谐。她的母亲多才多艺,曾是北京大学法学系高才生,在工作之余却能给家人炒得一手好菜。端端回忆说,“其实我们家有三位大厨,爸爸妈妈招呼一声‘开饭啦’,那种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幸福至今难忘。”

端端说,母亲对她十分严格,严格代表有框架有规矩,规矩之中却满含着爱与关怀,永远是春风和煦,即使自己做错事了,母亲也从不给难看的脸色和震慑的语气。面对自己想说“不”的事情,母亲告诫她,要温柔地拒绝,不要发小脾气,“哈哈,要不人就容易老”。

忆及少年时光,莫不感念母校。端端说,中学时代是在北京汇文中学度过的。在校期间,端端所有的功课都在95分以上。汇文重视体育,这不仅练就了学生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坚毅、勇敢、顽强、大度、乐观和自信等优秀的人格素质。那时,端端每天坚持在操场跑6圈,相当好几公里,这样锻炼了她的毅力。“健全的头脑只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像老校长这样的警句,端端说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理科成绩一直很好的端端,却被热爱朗读、音乐的父亲规劝去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理由很新奇,他觉得女儿特别“上镜”,因为电视台要选择脸型适中、表情生动、有气质的“脸”谈何容易。2003年,曹端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是父爱,圆了她的主持梦。

“晚熟型”的她,不再拒绝长大

“大学的最后一期,我去央视实习,下决心苦练本领。‘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天我在央视长长的走廊里大声朗读起来,表情相当美。老师怕我的朗读声吵到别人,赶紧托同学出来制止。‘别念了,老师都听到了。’我赶紧停了下来。这段特‘牛’的配音朗诵经历,至今让我感动,因为老师保护了我的自尊心……”她说。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还属青涩没‘开窍型’,就是挺不像播音系的人,从不张扬,也不那么自信。不过,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一次他在小课堂上恨铁不成钢地大声对我说,‘端端,你什么时候敢穿超短裙了,你的专业就好了!’我一想,不就是穿一条短裙吗?这有何难!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难度有多大,一直内向的我最终听了内心的声音,勇敢地穿上了超短裙,走在校园里,清纯和清雅浸满了我的整个青春。可我发现,虽然敢于穿上了短裙,可专业并没提高啊!老师居然敢骗我!呵呵,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挺不怕露怯的。我知道,我在成长!每一次录像,我觉得都有提高,都有收获,虽然每次可能只是一点点。”好的人生,就这样开始于不再拒绝长大。

大学三年级时,端端就考过了英语六级,516分,比分数线高了差不多一百分。平时她爱看电影,爱写电影“短评”,一些经典台词她能脱口而出。比如电影《春逝》:我们去听溪水缓缓流淌,去听竹林被风吹拂,去听山上一朵野花盛开的声音……现在都记忆清晰,朗朗上口。通过看电影,发现有关电影的电影画报、电影明信片、电影剧照、电影道具等物品,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值得永久珍藏,故从那个时候起,端端也爱上了收藏。

如今,曹端端在时尚圈内还被称为“复古收藏狂”。问她有多少收藏品?我想这大概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且每件收藏品背后都有故事。每次出远门,她爱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一放下行李,一是去逛菜市,二是去逛跳蚤市场,对于她来说,跳蚤市场就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文化韵味的景点。她告诉记者,前不久去意大利,随着人流,没走几分钟就到了一个露天大市场,连绵不断看不到头的摊位,吵闹声入耳,还没入市场内,就已感受到了里面的热闹气氛。入口处,不少打扮得光鲜亮丽的商人,手拿自制的商品在街边兜售。样式古雅的老家具,积年的老杂志,手编的竹篮,用过的银餐具,甚至来自中国的仕女花瓶,旧电话,黑胶唱片……端端是一个接地气的人,感觉这里比那些著名的景点要有趣得多。她坦言,自己喜欢收藏的东西更在意其象征性和艺术价值。有一段时间,端端还爱上了珠宝设计。

“幸福有时真的不是我能掌控的”

2007年10月,曹端端正式到北京电视台报到,分配到文娱中心工作,主持文艺频道《午间文艺播报》。她说,“刚到台里时,感觉自己没任何经验,好在身边有几位老前辈常给我讲课,告诫我必须练好口头、镜头、笔头‘三头’功,要德艺双馨。有几个月,我跟着栏目组老师忙着采访名人明星,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那段日子,我的生活几乎离不了明星。”

“2008年,中国文联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艺术团赴地震灾区慰问演出,我担任主持人。五场慰问演出,来了无数名精英大腕,如何能够圆满完成主持任务,从启程那刻起,我就有些心事重重,好在同事们经验丰富,为我指点迷津,十分顺利!在机场采访徐沛东老师时,我忽然发现他的手里拿着速效救心丸,马上将这感动记录下来。到达汉中已是深夜,匆匆吃完饭,领导们就开会研究第二天第一场的演出,等我正式写稿时已是凌晨。每天5点起床化妆。五场演出里,我们的生活就是上车,坐车,下车,演出,再上车。每位艺术家都超级棒,像徐老师那样带病坚持为观众演出的大有人在。这次外出工作,让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累了,拼命吃馒头和鸡蛋,怕自己扛不住。栏目组的邱老师也够拼的,冒着大雨,去新闻专用帐篷发稿,手都冻僵硬了还在坚持。我们团里很多人,都被晒爆皮,太敬业了。如今努力做好每一期节目,跟自己比,做自己的最好,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死命令。”端端逐渐被观众朋友了解,也让她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也越发努力了。

做《文艺导航》主持那会儿,端端爱上了写博客,几乎一有时间就会写些励志的话,并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如,“尽全力吧!不论结果,只要尽全力。”“期待:工作上,越来越进步。不断战胜自己。梦想:变成一个有判断能力的人。实现:想学习一下画画和摄影。希望:妈妈能用我挣到的钱去她想去的国家旅游一次,足玩,足享受。”“幸福有时真的不是我能掌控的。”

电视直播,是最能检验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端端参与主持了2008年“七一建党戏曲晚会”、“北京电视台中秋赏月晚会”,2009年“北京电视台春节晚会主题歌见面会”和“北京电视台春节晚会主题歌见面会”,2015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明星采访区主持人。几档晚会节目,端端大气沉稳、温婉舒展的气质与形象得到了观众广泛的好评。当记者问及做晚会主持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时,端端不假思索地回答,最重要的是“掌控现场的能力,掌控整个晚会的节奏和气氛,把快乐带给大家。”

主持美食节目,妈妈是幕后“军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泰斗蔡澜先生说:“我大半生一直在研究人生的意义,答案还是吃吃喝喝。”可见,吃是人们生活中绕不开的事情。作为美食节目的主持人,端端认为,弘扬中国饮食文化、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自己的责任也是担当。

谈起做美食节目主持的缘分,端端说最早是因为迷上电影里的“美食文化”。“前一段时间我陪母亲看《那时花开月正圆》,里面有很多陕西美食的情节,比如第一集里就看到了人尽皆知的陕西经典美食——羊肉泡馍,将鲜美的羊肉洗净切开和牛羊骨一起,加葱、姜、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十几味香料炖……”说起美食,端端有些兴奋。她说,“我对各地特色美食都是来者不拒,自己从小到大就是个吃货,还属于那种怎么吃都不会胖的体质。在家最爱吃妈妈做的青椒炒肉……”

“做《您吃对了吗》节目时,我几乎走遍了整个北京城,品尝了所有北京最地道、最有特色的美食。做《暖暖的味道》认识了很多名师大厨,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收视率也在持续飙升。目前节目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固定的观众,节目官方微信平台和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大量留言。观众的称赞始终让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

生活,从厨房开始。端端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下厨时的情景。“那是在上大学时的一个中午,我在家第一次做菜,两道菜:鸡蛋西红柿和葱炒蘑菇。妈妈给我当‘军师’,我一点都不紧张,不再怕油溅出来,炒出的菜味道还不错。后来还跟妈妈学会了做炸酱面、包馄饨等。如今上了美食节目,我家的厨房自然成了我的‘实验室’,很多菜自己先试验,妈妈依然是我的军师。比如做川味麻椒鱼,如何做得鱼片滑嫩而不腥,我和妈妈相互切磋,特有乐趣。四喜丸子代表福禄寿禧,我特别感兴趣,我觉得这是一道特别喜庆的菜。回家边做边微信问大厨夏老师,如何做得松软,让人欲罢不能。原来是要加秘密武器的,就是剩馒头。还有,可以在肉馅中加入马蹄,不仅能提升丸子的口感,而且还能起到清火、消食的功效。”

谈到最拿手的私房菜,端端笑了,说是烤肉串。“记得有一次,朋友来家中做客,吃什么好?炒菜的话会众口难调,最后我选择了撸串。头一天,市场刚开门时,我就去买了最新鲜的羊里脊。汁多肉嫩,有肥有瘦,看着就惹人喜爱。烤串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串串要层层叠叠,一块瘦,一块肥。另外,可在肉串里加些洋葱块,这样,不仅解油腻,还可以增加一种甜丝丝的口感。”

问及当主持人的心酸,端端说,“还行,不觉得累。”当然也有很无奈之事,那就是每天兴高采烈地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谈论美食时,自己却无法陪伴家人。她说,“我真心想通过美食节目,引起更多观众对烹饪的兴趣,享受跟家人、朋友在一起做饭的乐趣。”

既“抓住”观众的胃,更“俘获”观众的心

对于普通人来说,赞美一种食物好吃,可以说“太好吃了”“我很爱吃”,可作为美食节目主持人,端端和同事们总是绞尽脑汁地寻找各种词汇来形容食物的口感,需要在脑子里反复地复习准备好的台词,时刻注意自己的吃相是否得体。“必须真情流露。有时自己被逼迫成了‘文字学家’,会找无数形容词来描述美食。形容美食的词汇字典无外乎外酥里嫩、入口即化、有嚼头……但用多了,你自己都觉得语言贫乏。”端端笑着说,所以自己需要不断充电,阅读大量的有关美食的书籍,增加词汇量,观看其他美食节目,向同行们学习。

美食节目最应该重视“戏剧效果”,端端在评论食物的观感时非常注重“画面”。她说,“生活化是我追求的风格,使节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每次录制节目,仿佛为电视观众送上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融入浓浓的生活气息,相互分享、共同感悟。”端端说,美食节目必须有新意、有特色,才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发共鸣。做美食节目久了,端端说自己也学会了理解、体谅、包容。比如去饭店吃饭,会换位思考,体谅餐饮业的艰难,做厨师、服务员的不易,并希望社会能多给他们点理解和关爱。

“在节目中,每一道美食,不仅是一份菜品,更是一份回味,一份人情味。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不是简单地介绍菜肴的烹饪方法、营养成分、鲜美味道,而是深入挖掘菜肴背后故事,穿插一些美食典故、美食传说,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暖暖的味道》从2015年开播至今已三年,我很感动团队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我们的几个编导,为了采集到当天最鲜活的食材,往往凌晨四五点钟就出门了,有时跑好几个菜市场。节目每期呈现给观众的时间虽然只有几十分钟,但几十分钟节目拍摄和准备的时间却是呈几何倍数增加。说到协助节目拍摄的每一位厨师、服务员,我庆幸节目中有他们的存在,存于心底的记忆挥之不去,恒久、温暖、快乐……”

所谓“民以食为天”,美食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并不仅是温饱,还在于人们在一日三餐的制作中所体现的情怀。台上一分钟,说菜要“文功”。如何既“抓住”观众的胃,更“俘获”观众的心,这是端端主持美食节目一直所追求的。

猜你喜欢

端端北京电视台美食
端端:我在端午节过生日
我的“监护人”
美食
宠物相伴,成就小小男子汉
宠物相伴,成就小小男子汉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