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8-09-12宋爱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宋爱红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针灸治疗周围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科威特(科威特首都康复理疗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实施基础护理和综合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经对比干预组全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高很多,干预组患者在临床护理满意情况方面也比对照组的分值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手段,经过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之后,能够将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大大提升,尽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身心压力和疼痛,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护理;常规模式;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2

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机构逐渐进行理念转变,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从而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构建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对于周围性面瘫病症而言,由于不明原因而导致患者出现单侧面急性周围神经麻痹,对患者日常生活等产生很大的影响,该病症主要发病机理和患者受凉、劳累过度、病毒感染等有关。本人所在的科威特地区温度高达50℃~60℃,早晚温差较小,所以当地人习惯吹空调,大大增加了面瘫的风险。临床上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有西药和中医治疗两种方式,且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中医针灸治疗,以期逐渐改善面部不适,提高血液循环水平,更好地尽快恢复面部正常状态。本人经过对所在医院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开展的针灸治疗的临床护理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2月科威特(科威特首都康复理疗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3±4.9)岁;干预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6.3±3.3)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全面检查和诊断,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病症,且同时排除其他影响病情调研和診断的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并实施针灸疗法,主穴选择合谷、风池、颊车、太冲、地仓、翳风等穴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病症程度选择辅助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中脘、太阳穴、下关等。

对照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干预组患者所接受的综合护理模式,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灸对症护理、生活饮食指导和环境护理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对治疗效果进行测评分析,根据患者临床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情况,面瘫症状、面部活动自由情况等进行判断,分成痊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

通过调研统计可知,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统计数据显示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02,P<0.05)。见表1。

2.2 临床护理满意度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干预组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的有38例、比较满意有8例还有4名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2%,对照组有24例患者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有13例剩余13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x2=5.034,P<0.05)。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风寒、刺激或者病毒感染而导致面部出现口眼歪斜、闭眼不全等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都具有很大的不良影响,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逐渐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进而减轻面部不适,提高康复进度。主要护理措施包括:

一是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受到疾病困然,心情烦躁,影响配合治疗的信心,由于所在地区人群体重偏胖,妊娠妇女较多,加上当地语言沟通主要是采用英语进行沟通,语言沟通障碍增加了护理难度,所以还医护人员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必要时寻找翻译,了解发病原因,向患者介绍该病症的危害以及科学治疗的意义,提高患者科学性认识,从而配合进行治疗和护理,提高康复信心。

二是开展针灸对症护理。通常会采用电针疗法,所以要和患者提前进行沟通,讲解可能出现的各种感觉,让患者所有准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和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时告诉自己的感受,并对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发冷等情况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适,立即终止针灸,通过变化体位,改变治疗方法等方式减轻并发症影响。

同时加强饮食护理,引导患者科学营养饮食,注意三餐搭配,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要加强环境卫生护理,为患者营造舒心的住院环境,加强康复训练护理,根据病情改善程度,逐渐进行面部肌肉训练等,提高康复进度。

通过实施针灸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尽快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调理阴阳平衡的功效,从而巩固治疗效果,提高康复进度,促进患者生命质量不断提升,该方法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沙艳霞,韩 静.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0):165-166.

[2] 姜 宁.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7,30(12):158-159.

[3] 刘 嵬,赵志恒.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0):213-216.

[4] 余泽婷.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71.

[5] 芦锁玲.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2例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200-20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