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渣打银行金融大亨的百年中国缘

2018-09-12陈曦

中国新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渣打银行一带银行

| 文·本刊记者 陈曦

从入驻外滩18号开始,至今160年来,渣打银行在华业务从未间断过,这也使其成为在华经营时间最久的外国银行。

到上海,一定要游一游外滩。在外滩十里洋场中,“中国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上,坐落着知名的外滩18号,这是想要体验一下老上海风情的旅者都不能错过的景致。

建于1823年的外滩18号大楼,是一栋混合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的欧式建筑,线条简洁流畅,外观典雅庄重,散发着属于19世纪20年代的光芒。

如今,外滩18号经过翻新之后,再一次成为上海的时尚标志。希腊风格的门厅,4根来自200年前意大利Tuscani教堂的大理石柱,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的铸铁窗框、阳台护栏和楼梯扶手,整幅金色马赛克壁画墙面,这些颇具古韵的西式设计让外滩18号在潮流中保留着传统。

承载着老上海黄金年代记忆的外滩18号,本名为麦加利银行大楼。麦加利银行就是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渣打银行,因第一任总经理的名字叫麦加利,被称为麦加利银行。

回顾外国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渣打银行当属最早在中国建立分行的银行之一。2018年,正是渣打银行进入中国的第160个年头。

银行业国际化鼻祖

如今的渣打银行其实是由两家英国银行合并而成的:其英文名称中的“Standard”来自于英属南非标准银 行(the 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 Africa),其英文名称中的“Chartered”则来自于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Australia and China)。

从渣打银行的两家前身来看,一家在南非发展,一家在亚洲发展,这也奠定了渣打银行国际化的基础。因此,说渣打银行是最具有国际化眼光的银行毫不过分。从其成立至今,渣打银行足迹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在亚非地区的影响力更是所向披靡。

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经维多利亚女王的“特许”(Chartered的英文原意为特许)于1853年建立。这家银行成立的初衷,即是在亚洲开展银行业务。于是,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很快在上海、加尔各答、新加坡开立分行。1900年代早期,该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准在纽约开展业务的外国银行。

标准银行则是南非政治家约翰·皮特森(John Paterson)于1862年,在伦敦注册成立的银行。该银行次年在南非的伊丽莎白港开业,不久就合并了几家银行,包括伊丽莎白港商业 银 行(Commercial Bank of Port Elizabeth)、科尔斯堡银行(Colesberg Bank)、英国卡夫瑞尔银行(British Kaffrarian Bank)和福尔史密斯银行(Fauresmith Bank)。

标准银行在南非获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灵敏的“矿藏嗅觉”。1867年,收购了几家小银行的标准银行在南非钻石领域的知名度迅速打开。当淘金者在南非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发现黄金时,标准银行也随着矿区向北扩张。1886年10月11日,标准银行作为第一家在威特沃特斯拉德黄金场开设分支机构的银行在费雷拉营的帐篷里开始了营业。

从此,标准银行在南非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只不过一直被民间称为“英国银行”。到1962年,标准银行的业务已经遍布非洲,拥有约600多个分行及办事处。5年之后,标准银行在南非公开募股,不过英国的母公司依然保留了超过80%的股份。

1969年,成立百年的两家银行决定合并,如今的渣打银行诞生了。彼时,两家银行已经各自收购了其他一些较小的银行,进一步扩展了经营网络。渣打银行收购了东方银行(Eastern Bank),从而获得了其在阿联酋、巴林、贝鲁特、卡塔尔、黎巴嫩、塞浦路斯和也门的分行网点。标准银行在与原英属西非银行(Bank of British West Africa)合并后,它的网络再一次得到扩张,获得了英属西非银行在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冈比亚和塞拉利昂分行。

合并,意味着两家银行将通过对双方渠道的综合利用,同时在欧美、亚洲和非洲展开业务。

百年巨头坎坷重生路

合并之后的渣打银行以标准渣打(Standard Chartered PLC)股票上市,公司紧跟着收购了英国的霍奇集团(Hodge Group)和华莱士兄弟集团(Wallace Brothers Group), 上市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及美国、欧洲、亚洲和非洲。

一直以来,开拓新兴市场都是渣打银行的主要业务发展方向,比如收购加利福尼亚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California),从而获得进入巴西和委内瑞拉市场的机会。从1990年到1995年,渣打银行在越南、柬埔寨、伊朗、坦桑尼亚和缅甸开设新的分支机构。

其实,千禧年之后,为了稳固地位,渣打银行更加积极地收购新兴市场的金融机构。

2004年,渣打银行收购印度尼西亚第七大银行PT Bank Permata;2005年,渣打银行购买中国渤海银行19.9%的股份;2005年,收购韩国第一银行(Korea First Bank);2007年,收购美国运通银行,同年,收购全球油气领域专业投资银行公司Harrison Lovegrove;2007年12月3日, 收购飞机租赁融资公司彭布罗克集团(Pembroke Group);2008年,收购摩根大通嘉诚旗下的嘉诚亚洲有限公司(Cazenove Asia);2009年,收购非洲并购咨询公司First Africa Group Holdings Limited 75%股权;2011年1月24日收购通用金融(GE Capital)全资子公司、新加坡汽车和个人贷款供应商GE Money Pte. Ltd.;2012年,联合瑞银集团、中信资本斥资54亿元人民币购入中国信达8.54%股权……

如此众多的收购,一方面支撑了渣打银行的全球布局,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其增添了烦恼。

新兴市场规范性不足,渣打银行即使在新兴市场经验丰富,也难免水土不服,不时爆出交易丑闻。

1992年,印度孟买股市的金融丑闻爆发,案件导致印度股市急挫,约1/4资本消失,无数股民损失惨重。而渣打银行是为这起案件的核心人物梅赫塔提供资金的银行之一。另外,在这场股灾中,渣打银行的几名印度员工在孟买非法挪用储户的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印度监管机构给渣打银行开出了3.5亿英镑的罚单。

1994年,《伦敦时报》曝出,渣打银行金属部门的高管通过贿赂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官员赢得业务。渣打银行在1994年7月18日发表声明,承认存在“赠送礼品给个人以方便企业进行业务,这种做法违背银行规则”。同年,香港证监会发现渣打银行亚洲投资银行在1991年7月至1993年3月之间违规协助6家公司发行新股。渣打银行承认了违法,道歉并重组股票经纪公司。证监会禁止银行在香港承销IPO长达9个月。

虽然在新兴市场遇到各种小风浪,但是渣打银行总是很快化险为夷,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也顺利度过。

渣打银行是欧美大型银行中少数几家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的银行之一。2008年,欧美大型银行纷纷出现巨额亏损,而渣打银行的营业收入逆势增长26%,达到140亿美元,经营利润增长13%,达到45.7亿美元。

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成功,源于渣打银行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以及对公业务的拓展。渣打银行的主要业务在亚太、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地区,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业务较少。另外,渣打银行把对公业务放到了首位,通过资金管理和贸易融资成功吸引了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因而得到持续增长的动力。

有160多年历史的渣打银行经历过几次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也曾经把个人业务当做增长点。当信用卡泡沫、抵押贷款泡沫逐个破灭后,渣打银行不得不面对信用危机带来的损失。2002年,渣打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始出现问题,于是银行为了加强风险监控,把信用卡的正常计息天数从150天缩短到120天,但坏账拨备支出还是从2000年的1.2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3.3亿美元,2002年进一步上升到6亿美元,两年上升了4倍还多。其中香港地区的坏账拨备支出从2000年的8300万美元上升2002年得4.3亿美元。坏账上升与收入增长抵消,利润不仅没变甚至略有下降,从2000年的6.38亿美元减少到6.23亿美元。2003年,为渣打银行贡献了1/3利润的香港市场,更是出现了10年来收入的首次下降。

在过去的几次金融风暴中,尽管个人业务大幅下挫而对公业务却担当了抵抗危机的利器,渣打银行2008年重新将发展重心转向对公业务,不仅在危机中免遭灭顶之灾,还获得了新的成长机会。其实,危机中,对公业务不仅支撑业绩稳定,还贡献了流动性。渣打银行通过现金管理和托管业务吸收了大量存款,到2008年底对公业务的存款额已达640亿美元,是零售业务400亿美元的1.5倍,其中,中小企业部门存款是贷款的两倍。2007年,渣打银行逆市收购了美国运通银行,不仅使自己的美元清算规模翻倍,还可以直接进行日元与欧元之间的结算,公司的交易服务国家也从57个增加到70个。

实际上,自2001年以来,渣打银行对公业务比重就逐步上升,到2008年,利润贡献比例已经达到70%,恢复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在新兴市场面对竞争

金融危机时期渣打银行的成功为其他银行打开了思路。渣打银行的业务范围遍及亚太、非洲、中东上百个国家地区,分散的业务组合起来后对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因此,当个别国家或地区出现危机时,不至于对公司整体生存构成威胁。

金融危机过后,花旗、汇丰等大银行也纷纷把焦点放在了新兴市场上。在2000年,发达国家银行在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中的数量、资产和资本占比分别69.0%、87.7%和82.6%,到了2010年,则下降为55.7%、80.3%和74.7%;反观新兴市场的数据,则从2000年的31.0%、12.5%和17.3%,上升到了2010年的44.3%、19.6%和25.2%。

从市场环境看,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对欧美银行业而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了经营管理的难度,同时,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加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在新兴市场上,由于其更光明的增长前景和更强健的基本面,加上远高于先进经济体的利率水平,一直吸引着资本流入。

大银行们虽是后来者,却因其享誉全球的声誉、更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及更广的成本分担网络,很快就后来居上。渣打银行面临着新的竞争形势。大银行进军新兴市场,为市场带来更多资本的同时也推高了新兴市场的杠杆水平和资产价格,一旦再次出现全球金融危机的状况,新兴市场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渣打银行必须更加小心。

凭借多年积累,渣打银行在新兴市场发展比其他银行略快一步。2010年,印度成为渣打银行在全球获利最多的市场,其税前年利润同比增长13%,达12亿美元,是印度最大的外资银行。而且,渣打银行也是第一个在印度推出存托凭证(IDR)的外国银行。与美国存托凭证(ADR)类似,印度存托凭证(IDR)是印度投资者持有的海外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以印度货币卢比结算。彼时,印度尚不允许海外公司直接上市,渣打银行是首家以存托凭证形式在印度市场挂牌上市的外国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渣打银行IDR认购,在发行头三天,渣打银行IDR仅收到16%的认购,而在截止时间前4小时,投资者蜂拥而至。最终,渣打银行IDR发行获得4.46亿份认购,几乎是预期发行量的2.2倍。

基于在新兴市场的表现,特别在亚洲的发展,2010年,渣打银行获得《金融家》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全球银行奖;2014年,渣打银行获得《金融家》杂志的全球和欧洲交易银行奖。

渣打银行的“一带一路”情怀

渣打银行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60年前。

1858年7月31日上海的《字林西报》上刊登了一条启事:“蒙董事会之许可,麦加利银行本日在上海设立分行,行址在北门街(今上海河南南路的延安东路至人民路一段),首任经理为麦加利”。此时,渣打银行才刚刚获得女王“特许”5年而已。

当时,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还有花旗、汇丰等。而渣打银行因为在19世纪末积极对清政府借款,成为在华最主要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渣打银行得到继续营业的许可,从入驻外滩18号开始,至今160年来,渣打银行在华业务从未间断过,也使其成为在华经营时间最久的外国银行。至今,渣打银行依然是香港的发钞行之一。1997年,渣打银行在上海和深圳获得了人民币业务执照。2007年3月27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本地法人银行,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重视,以及其作为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内的领军地位。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表示,“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了新常态。中国是渣打最重要的战略性市场,渣打对中国市场具有长期承诺,也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渣打的经营策略是将业务重心放在既符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自身又具备优势的领域。”2017年,渣打银行继续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入,特别是在电子银行、理财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等方面。

2017年底,渣打银行东盟及南亚地区行政总裁马思安(Anna Marrs)率领辖区内十几个国家分支机构高管前往中国,专门与渣打银行中国团队围绕“一带一路”基建项目金融服务进行沟通协调。“事实上,支持‘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整个渣打集团的战略重点。”马思安说。

紧跟“一带一路”倡议,渣打银行与蚂蚁金服签署谅解备忘录,将结合双方在服务新兴市场和科技金融领域的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户提供更加普惠的金融服务。

马思安介绍,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下,人民币在东盟及南亚地区的使用范畴正日益扩大。中国已经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在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人民币结算行。渣打银行也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在当地的普及并扩大使用。比如定期举行会议,指导当地银行如何开设人民币账户,帮助他们了解人民币业务操作流程,扩大人民币业务在当地投资贸易与资产储备方面的使用范畴。

渣打银行在6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1000家分支机构和网点,其全球网络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重合度达到68%。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蓝图中的众多项目已经落地,渣打银行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一带一路”中。2017年12月15日,渣打银行宣布将在2020年底前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总值至少2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所提供的融资支持承诺将覆盖贷款、金融市场、交易银行、资本市场和项目融资等系列产品和服务。2016年,渣打银行参与到40个“一带一路”项目中;2017年渣打银行参与超过50笔“一带一路”相关交易,价值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渣打银行在2018年公布上年度业绩时,着重强调其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的强势地位,因为这是其实现收入增长目标和10%以上的股本回报率的关键环节。渣打银行列出了过去4年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20笔融资交易。其中包括在中国担保下,为赞比亚的一家发电厂提供5.15亿美元的项目融资;为一家中企建设孟加拉国发电厂提供2亿美元项目贷款;在中国承保下为斯里兰卡天然气港建设提供4200万美元出口信贷服务。

如今,渣打银行约85%的收入来自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促进贸易、资本和投资增长具有优势。

正如渣打银行预见一样,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经济追逐的焦点。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布局,“一带一路”倡议则为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后盾。

渣打集团董事会主席韦浩思(Jos Vials)表示:“渣打银行超过2/3的网点与‘一带一路’规划路线高度重合,长期通过贸易和投资走廊为客户提供支持。渣打银行将更好支持‘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企业,并助力目的地市场客户把握这一重要倡议所带来的机遇。”

猜你喜欢

渣打银行一带银行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渣打银行宣布多项自贸区交易和业务举措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