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春风里
——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故事

2018-09-12李启发

夜郎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支书存栏养殖场

李启发

深河桥头,春风正暖,山花正艳。

2018年阳春三月的一天,麻万镇麻万居委会深河组一户村民的养殖场里,鸡鸭欢叫,肥猪满圈,社区支部书记蒋道勇正在听取养殖场主人关于扩建养殖场和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见到有人来访,蒋支书把养殖场的主人往前一推,竖起大拇指,十分自豪地说:“文廷亮,我们的养殖大户!”

文廷亮三十多岁样子,个头不高,话也不多,一看就是个手脚勤快的实在人。养殖场目前主要是养殖生猪,300多平米的猪舍里,收拾得干净规整,存栏肥猪80来头。当问及一年能有多少收入时,文廷亮有些腼腆地说:“今年估计可以出栏200多头,应该能挣五六万块钱!”

蒋支书说:“廷亮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两年前,他还是我们的贫困户哩!”

在与文廷亮断断续续的交流中,我们逐渐了解了他颇为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

妻子的离开,几乎击垮了他……

14岁那年,正上初中二年级的文廷亮,由于家境十分贫寒,被迫选择了辍学,用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家庭生计。先是到县城做临活,学会一点儿泥水工之后,又跟着别人远赴广东打工,由于没有多少文化,加上体单力薄,平时做的基本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粉刷匠、泥水工,一年下来,收入十分有限,仅仅够维持他个人的简单生活,几年下来根本就没什么积蓄。

2008年,经人介绍,文廷亮成了家。有了小家庭后的文廷亮迫切地想改变家里的贫困现状,给妻子好一些的生活。他拼命地打工挣钱,认为只要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可是事与愿违,他辛苦一年下来,收入依然十分微薄,维持家里日常生活都成问题,更别说改变贫困现状了。

不久,两个女儿先后出生,更是加重了家庭生活负担,日子越来越艰难。妻子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经历多次吵闹后,她向文廷亮提出了离婚。想到妻子自从踏进这个家门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他心里本已十分愧疚,面对妻子的离婚请求时,他更是无言以对。最终,妻子抛下两个女儿,离开了文廷亮。当时大女儿才三岁多一点,小女儿刚满周岁。文廷亮依然记得妻子离开时的情景,两个女儿追着她们的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他心如刀绞。离婚后,文廷亮每天既当爸,又当妈,一个人扶养着两个女儿,艰难度日。

生活的艰难和婚姻的变故,几乎击垮了文廷亮,好在大女儿乖巧听话,小女儿聪明伶俐,给了他些许慰藉。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完全清醒过来,上有老父老母,下有两个女儿,他知道自己不能垮,无论多苦,必须坚持下去。

但是,全家五口人就他一个劳动力,老父亲老母亲身体都不好,基本上都帮不了他多少忙,照顾完了小的,又要招呼老的,忙得团团转,平时连个门都出不了,这般状况,如何坚持下去?希望又在哪里?

文廷亮无奈而又迷茫。

支书的话,让他幡然醒悟……

▲ 今日瑶山(荔波) /潘星财 摄

2014年的春天,在确定贫困对象时,组上经过评议,上上下下一致同意将文廷亮家列为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他明确了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大家说:“唉,一个大男人,拖着老父老母,还要养两个女儿,确实是不容易啊!”

社区里的领导们在了解了文廷亮的家庭情况后,十分关心他,不仅给他申请了特惠贷,还聘请他为社区里的护林员,每年能有一万多块钱的稳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也终于有了基本保障。

社区支书蒋道勇经常到家里来与文廷亮谈心,鼓励他要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政府的帮助下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早日过上好日子。文廷亮也十分清楚,政府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不能再有等靠要的思想,更不能安于现状,必须找到一条路子,让这个家走出困境,让两位老人安度晚年,让两个女儿有个好的未来。但是,这条路在哪里呢?

蒋支书对文廷亮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说他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时刻离不开他,肯定不宜外出打工,深河组这一带草坡林地多,最好的发展路子就是在家发展种植业或是养殖业。经过反复考虑,文廷亮想从养殖业方向发展,并确定为生猪养殖。

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谁都知道,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养一头猪最多能赚两三百块钱,想要出效益,必须有一定的规模。上规模就必须建养殖场,哪怕是建几个简易的猪圈也需要钱来投入。正在为钱愁不得了的时候,麻万经济开发区因为项目建设的发展需要,深河组的部分田土被征用,文廷亮家的一亩多田也在征用之列。这次征用,文廷亮拿到了三万多元的土地补偿款。

三万多元,对当时的文廷亮来说,这是一笔巨款了。拿到补偿款之后,文廷亮又犹豫了,生怕这笔钱投进去后就收不回来了,办养殖场的想法又有些动摇了。蒋支书知道文廷亮这个思想苗头后,批评他这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缺乏自我发展动力的表现。蒋支书的一席话,最终让文廷亮幡然醒悟,最后下定决心,将这笔钱全部投了进去,顺利完成了养殖场的建设,并在蒋支书的帮助下,精心选购了第一批猪苗,开始了生猪养殖。

文廷亮从小吃苦耐劳的禀性这时候发挥了很大作用,他每天除了接送女儿上学放学,负责家里人的一日三餐,还要照顾二十多头猪,从早到晚忙得团团转,但他不哼一声苦,不叫一声累,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把几圈猪养得油光滑亮。

2014年当年,文廷亮的养殖场存栏生猪20来头,出栏60来头,收入一万多元,实现了开门红。

喜欢学习,让他成了养殖能手……

看着文廷亮的生猪养殖取得了初步成功,蒋支书勇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廷亮啊,养猪不光靠手脚勤快,还要讲技术哩,你必须要加强学习啊!”

每次文廷亮的猪出了问题,都是蒋支书安排人前来提供指导和帮助解决,才使得他的猪养得这么顺当的。文廷亮自己也十分清楚,想要真正把猪养好,他必须多学习,多琢磨,亲自掌握其中的技术要领才行。于是,文廷亮常常找机会向镇农技站的农技人员虚心请教,积极参加镇里县里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参观活动,甚至有些学习内容与养猪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也都去了。他想,学习养殖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参加其他学习活动多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也十分重要。蒋支书常常以他为榜样对其他贫困户说:“只要你们像文廷亮一样爱学习,就不愁脱不了贫致不了富!”

凭着爱学习爱琢磨的那股子钻劲,文廷亮很快在两三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养猪行业里的一个行家里手,对养猪过程中的饲料配制、选种配种、保育保健、疫病防治等问题不仅能自己处理得很好,还能为其他养殖户提供指导和帮助,甚至连养鸡养鸭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了个养殖多面手。镇里的农技人员夸奖他说:“文廷亮现在已经是个土专家啦!”

文廷亮的猪养得顺风顺水,收入几乎是连年翻番。2015年,存栏40来头,出栏近百头,顺利脱贫;2016年,存栏60来头,出栏150余头;2017年,存栏80来头,出栏突破200头。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红火。

他不仅自己养,还要带着乡亲们养……

文廷亮现在已经脱了贫,致了富,成了社区里的脱贫致富典型。可是他并不满足,赚到钱后他只是买了一辆小汽车方便出行,又把大部分钱投了进去,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着力提升猪品质量。

蒋支书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打算借助文廷亮的养殖技术和养殖场,以产业覆盖的方式,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蒋支书开始还担心文廷亮到底会不会同意,没想到当他把这个想法跟文廷亮说明之后,文廷亮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文廷亮说,当初,他还没有摆脱贫困的时候,乡亲们没少给过他帮助,现在他的养殖业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希望能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在充分征求社区所有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居委会决定以合作社经营为主要形式,以文廷亮的养殖场为发展基地,通过申请并注入扶贫专项资金,将社区200多户贫困户以参股分红的方式统一纳入发展规划,借助文廷亮的龙头引领和技术优势,形成发展规模,推进社区产业扶贫顺利开展。

按照规划,合作社将继续做强生猪养殖,同时发展肉鸭养殖。目前,鸭场已经开挖结束,正在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建设。预计建成后,前期将实现5000羽鸭苗的投放规模。面对未来,文廷亮信心百倍,决心以一个脱贫致富能手的角色,在社区支部的带领下,和乡亲们一起努力,以抱团发展的形式,助力社区的扶贫攻坚。

后记:采访结束时,已经是下午五点钟,文廷亮又该去接两个女儿放学了。在思源小学门口,我们见到了文廷亮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大女儿文秋雨,听老师介绍说,文秋雨成绩十分优秀,参加了学校的好几个社团活动,爱好广泛,阳光向上。在第三幼儿园,我们又见到了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儿文馨,扎着两只活泼的羊角辫,一见到姐姐和爸爸,就调皮地撒起了娇。文廷亮一手牵着一个女儿,神色安静,目光温暖。两个女儿的脸上,则洋溢着甜美而快活的笑。看着父女三人行走在春风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家庭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支书存栏养殖场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北京市生猪存栏量首次低于百万头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支书的狗
张支书
9月我国生猪存栏继续增多
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