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特点与启示

2018-09-11任少平吴育贤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8期
关键词:入园共育家园

■文/任少平 吴育贤

我在香港进行幼儿教育交流工作的过程中,接触了香港多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与园务管理工作,其中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有许多理念与做法,给了我非常多的启示。在此我与香港同仁共同总结香港幼儿园家园共育特点,为内地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提供借鉴。

香港幼儿园将家园共育工作称为“家校协作”(以下仍称为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在香港幼儿园管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在香港,幼儿园的经费与在园幼儿数量紧密相关。一所幼儿园接收的幼儿数量越多,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教育经费,因此组织高效的家园共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与学习,主动与园所协作,共同促进幼儿成长,是提升幼儿园入园率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幼儿科学成长的有效方式。

一、重视指导家长在家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工作

在香港幼儿园中,幼儿园将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会将其列入一年的规划中去。幼儿园展开亲职教育和指导家长辅助幼儿在家学习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最为重要的方式。

亲职教育,也可以理解为主题式的家长教育,此类活动一般通过家长教育讲座与家长工作坊的分享形式展开。幼儿园开展亲职教育的目的是协助家庭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家长有能力与子女沟通及支持子女学习,协助家长掌握父母的角色,明白子女成长的需要。如幼儿园会针对准备入园的小班幼儿家长面临的入园适应难问题,邀请相关教育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就组织家长开展一次讲座活动。在讲座中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入园后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家长的应对办法,同时在入园前的时间段内可以做好哪些预防性工作。对于即将毕业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家长,进行入学前的主题讲座与工作坊活动,请小学教师前来介绍入学前的要求,对家长现阶段的家庭教育工作提出希望与需要配合的内容,让家长可以在幼儿毕业前做好相关的工作。在香港幼儿园家园共育中,类似这样的主题性讲座很多,其主题都密切关注家长的需求,邀请相关人员进行,形式灵活。

此外,指导家长辅助子女在家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一项内容。在家学习是香港幼儿回到家后一项必做的事情,家长也会对子女的学习提供协助,但由于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不尽相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因此辅助子女在家学习,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香港幼儿园经常在班级中开展指导活动,通过分享幼儿学习方式的话题、向家长介绍近期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发展目标,让家长不盲目指导幼儿完成任务。如班级近期组织了“图书漂流”活动,教师在活动开始后的第二天,组织家长进行了一次分享,谈谈幼儿在家参与看书活动的情况与表现,家长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教师了解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向家长介绍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养成幼儿日常喜爱阅读的习惯,这样家长就明白了活动的目标,避免出现为读书而读书、把阅读当作业、只是幼儿一个人的事情等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一同陪伴幼儿进行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并一同在记录中记下阅读时间,将幼儿的读后感用图示或文字表达出来,供其他幼儿与家长在阅读时分享。这些辅助子女学习的内容随着幼儿长大、学习重点的不同经常变换。小班会留一些泥工、绘画或手工作业,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在家完成,教师会及时开展相关的家长指导分享活动;中、大班会增加书写的内容,班级教师也会给家长适宜的指导,明确书写要求与指导要点,协助幼儿完成好相关任务内容。

二、积极指导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

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才会更加清晰明确地理解家园共育的重点。在香港,各类性质的幼儿园有自己不同的课程形式,因此都将家长来园参与活动作为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好机会。

香港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幼儿园管理者、班级教师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幼儿园园长、主任会在幼儿入园前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继而向全体家长分别介绍园所情况,特别是幼儿园的课程特点,这样家长在入园时就对园所特点有了基本印象及价值判断。在入园后,还有不定期的园长、主任与各班家长的见面会,将不同时期的园所课程介绍给家长。同时很多的班级还会召开每学期2-3次的教师与家长见面会,教师安排时间与不同的家长个别交流幼儿的情况、在园表现、在家表现,教师进一步了解家长对幼儿成长的期望,倾听家长的建议,并对幼儿在家学习需要家长的配合工作进行交流与分析。如有一个大班幼儿最近回到家中情绪不高,完成任务时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了,当家长屡次询问原因时,幼儿才说是因为有一天在园里完成任务时做得不好,教师当着全班小朋友批评了他。当教师得到这个消息时,马上与此家长进行电话了解,并同时约定时间进行及时沟通。通过3-4次教师与家长的深入沟通,家长了解到了教师当时批评幼儿的原因,体会到了教师的心情与出发点,教师也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式在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双方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商定解决办法,教师与家长化干戈为玉帛,关系比先前更近了,成为彼此的好朋友,家长在今后与教师的沟通中更加顺畅,家园共育一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是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是家长应参与的义务工作。幼儿园通过招募及组织不同专长的家长参与幼儿园义务工作,协助园内外活动运作或支援园内幼儿的学习,甚至提供训练与协作。在香港家长参与义务工作活动非常普遍,由于香港幼儿园教师数量普遍比较少,班容量较大,因此一些活动的组织特别需要有意愿的家长前来协助,如过主题节日时、进行庆典时家长都可以提前来园与教师共同布置活动场地,一方面家长可以协助教师较快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家长也了解了教师工作的辛苦,更利于今后的家园共育配合工作。同时家长义工的另一部分重要内容是家长结合自己的专长与职业前来幼儿园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与技能的培养。如:做牙医的家长可以来到班里向幼儿们介绍牙齿的相关生理学知识,同时给幼儿们介绍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方法;做工程师的家长可以向幼儿介绍建筑的知识与设计楼房的工作。这些介绍一方面会比班级教师介绍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会更科学与专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职业理想。

表:香港幼儿园家园共育机构的管理

三、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决策

香港幼儿园建立了全面完善的家长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详见图表),同时幼儿园也创造条件请家长参与园内决策,家委会的工作一方面使园所的管理与各项制度的制定更加科学与民主,另一方面家委会还可以在解决家园矛盾与纠纷的过程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家长委员会可以从中立的角度分析与处理问题,更利于家园共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四、利用充分的社会、社区资源开展活动

香港幼儿园在家园共育实践中特别重视与社会、社区的联系。这与香港幼儿教育重视幼儿实践有关,希望幼儿能在社会、社区中去学习知识,了解真实的文化,同时也认为幼儿学到的知识只有在社会中去应用,才显得更有价值。因此每所幼儿园在全年的工作安排中都会安排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消防局、图书馆,进行社区义卖,与家长一起进行社会服务工作等。

另一方面,香港各类性质的社会机构也将服务社会、服务幼儿与家长作为一项工作责任与职能,普遍建立了相应的服务中心与职能部门,建立相对应的管理与服务制度,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因此当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或参与相关社区中心时,社区都会积极配合安排活动时间,家长也会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仅避免了家园共育仅能安排在园内的情况发生,能为幼儿安排更多走出校园的社会活动,同时也增加了幼儿了解社会职能的真实感。任职机构可向家长提供有关社区资源的信息,让他们选择参加有兴趣的项目,引入社区资源。

纵观香港幼儿园家园共育,给予了我很多启示:香港与内地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实践做法上却有较大的区别。香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追求实效,问题意识强,重视通过举办针对性很强的不同主题活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活动形式多样,组织活泼有趣,给人印像深刻。同时社区资源给予支持与安全保障,使更多的幼儿有机会走出园所,走向社会。

香港与内地交流家园共育工作互通有无、不断深入,这必将推动我国的学前教育水平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

猜你喜欢

入园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