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葬参火海

2018-09-10叶航

财经天下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池底盘锦池子

叶航

本来应该潜在石礁里夏眠的海参,一场高温过后,几乎全都葬身“火海”。

7月下旬,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一股高温势力袭入辽宁全境。7月30日,全省最高气温的平均值达到35.6摄氏度,比往年平均最高气温高出6.5摄氏度。而后的几天里,辽宁省大部分地区的温度一度攀上37摄氏度,个别地区达到40摄氏度。

这场异于往年的高温天气,不仅使得辽宁地区空调脱销,中暑人数骤升、挤爆医院的急诊室,更是成了辽参葬身的罪魁祸首。

据央视财经报道,辽宁海参受灾损失面积高达95万亩,损失产量6.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7亿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

遭受打击的主要是池养海参,受灾比例高达90%,而这也决定了被波及的受灾人群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个体养殖户。一向处在风口浪尖的獐子岛,由于底播的养殖方式,在此次受灾事件中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股市上表现亮眼,高开超过4%随即大幅拉升至涨停。

在这场海参事件中,记者找到一位海参养殖个体户杨先生。他1500亩的海参池子位于盘锦锦州一带,是此次灾害的幸运儿,是那占据不到10%的少数派。他的海参最后逃过了一劫。

但这个幸运儿拯救海参的过程不容易。他将1500亩的养殖地进行了定点检查后,在随后的几天里,24小时守着池子,26个工人在最高温的三天里只睡了10个小时。最终他守护住了他的海参。他说这次拯救的关键点在于前期预防。尽管逃过一劫,但身处在不幸的漩涡里,他看到与感受到的,仍然让他难以如释重负。

以下为杨先生自述:

我是獐子岛人,在大连海洋大学学的是水产养殖,毕业以后就開始从事海参养殖。我在很多地方都养过海参,最后选择了盘锦锦州一带,这里养殖面积大,交易多,气候也比较稳定。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入行12年。

我养了1500亩海参,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是圈养的,亩产在300斤左右。过去十多年,海参养殖业大起大落,价格最低的时候30多一斤,高的时候100多一斤。2012年到2016年行情很坏,2017年才又见好,涨到70多,一亩地正常收入能到1万2,大家伙刚赚了一年钱,没人能预料到突然又来了场高温灾害。

今年辽宁很奇怪。

前期是低温,4月份还下了场雪,后来温度才一点点上来,到六月中旬一直阴天下雨,天气不热。所以没人把天气看得太重,觉得今年还行。而且,北方地区,盘锦和锦州从来没这么热过,这次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还持续了一个礼拜。

靠天吃饭,大家平时肯定关注天气预报,但“预报”本来就不是“准报”。海边的气候跟陆地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看太久以后的,只看当天后两天的气温预报。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点什么,留给你自救的时间很短。

这次高温发生前,天气预报已经显示过两天将要达到35度。不过,当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养殖户的微信群也没有人讨论高温预警。因为这一带从没遇到过极端高温天气,就算有,顶多一两天,不碍事。

7月29日、30日预报气温将突破35度,没人在乎。到了31日的时候有人在微信群里说海参死了,已经漂到了海面上。

很多养海参的人自己都不懂,当海参漂上来的时候,就说明已经晚了。有养殖户叫来潜水员去池底看情况,结果是,一大半的海参都死掉了。

每年这个时候是海参的夏眠期,因为温度高,海参们会钻到石礁或者泥里面待着,不吃食也不活动。当温度达到32度,海参待不住了,就会往外爬,爬出来后温度太高,失去附着力就会掉到池底。落入池底3个小时海参就开始死亡,8个小时内就会出现化皮现象,死亡48小时后,海参才会漂浮到海面,这也代表一池子海参大半都没救了。

所以一旦出现状况,海参的营救时间只有一个晚上。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是黄金时间,如果守不住的话,就啥都没了。

我是比较幸运的那个,1500亩地有1000多亩都没受影响,是这一带损失最小的。从7月29日到昨天,我寸步不离我的池子,在那守了一个礼拜。昨天看到气温降下去,警报解除,这才松了一口气,开车回了趟家,实在太累了。

事情是这样的。7月29日,我的朋友跟我说了一件事。那天他发现池底有异常,请了潜水员下去看,结果是池底有海参脱落,沉底了。检查完之后,这个朋友就告诉我他要开始往外卖海参了。

他的做法是明智的。圈养海参在养殖过程中,腐烂物会沉在池底。温度一高,池底也热,一旦超过32度,海参沉到池底,一晚上就死了。如果在此之前,养殖户没有处理好池底腐烂物,本来温度就高的前提下,腐烂物发酵,一发酵温度更高,加速海参死亡。

我听到后,心里有点害怕,一点异常涉及到的就是1500亩地,这都是钱啊。我不敢怠慢,就决定亲自下池子看一下,尽可能减少损失。

我穿着潜水设备,潜到了池底。

我的池子水深1米7、8到2米之间,这1500亩的养殖地,被分成大大小小26个池子,每个池子大小在50亩到80亩之间,我的做法是定点检查。我主要看池底情况,有没有腐蚀物堆积,有没有海参脱落。检查一个池子花10分钟,从29日下午4点到30日凌晨12点,我把全部26个池子看完花了8个小时。其间偶尔上来歇一会儿,吃口饭。

潜下水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池子底的环境还不错,没有脱落的海参。我一直都很重视池底环境,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严格检测水质和水温,做高温预防,这个习惯救了我的海参。

这次检查上岸后,我就没再回过家,一直在池子边住着。池子边有房子,跟东北农村的房子没两样,是一个二层小楼,这一个礼拜我都住在这里。

7月30日下午四五点,拯救海参的行动正式开始。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海水的温度从下午四五点进入最高温,阳光晒了一天,下午开始持续升温,池底开始升温,底一热,海参就开始脱落,90%以上的海参都是在这个时间点出现毛病,大面积死亡。

有人选择药物降温,我选择的是物理降温,温度一升上来就要降下去。主要是通过调节水的透明度,我通常会投放水藻类的营养物来达到这个目的,让水浑起来,光透得别那么强,起到降温作用。

有26个工人跟我一起处理高温问题,每个池子安排一个工人。从30日下午4点多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没有人睡觉,所有人随时关注温度和水质变化,以及做好物理降温的处理措施。工人们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水温,所有人以对讲机联络,一旦超过32度就要立刻通知我。

从那之后的三天里,所有的工人一共睡了不超過10个小时,24小时守着土池子。我的大部分海参也因此都活了下来,逃过了这场劫难。

那两天我差不多接了100多个电话,有从大连打来的,也有山东和河北的,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我的电话一直处在接听状态,再想打都打不进来,打电话的人问的都是怎么补救海参。

这样熬了一周,等来了好消息,气温回落。

持续了一个星期的热潮终于过去。

高温把海参热死,很多养殖户失去了希望,我看到报道说海边哭声一片。

何止是哭声。我得到的确信的消息是,有一个妇女跳进池子自杀了,这是12年以来,我第一次听说这种事。后来这个妇女被推进抢救室,有没有救过来?我不清楚,也没有人清楚。大家都忙着救海参、卖池子,没人注意这事儿。我还听别人说,有一个人跳海了,是真是假我也没空去求证。

我知道有人正在把池子卖掉。养殖海参的投入是比较高的,光是一个池子就要两万,加上投入的参苗,整个池子得投进去四万块。前两年行情不好,很多人在那几年亏空了,手里根本没钱。价格刚涨上来,这一下子,又没钱了。

卖池子的问题是,现在这个时机,即使贱卖,买的人也少,不懂、不会处理的人看到这场高温灾害不敢买。

还有人沉浸在这个阴影里没出来,直到现在还没处理池子,下面堆积着海参的腐烂物,放在那不管,也不放新苗养下一批。

这个行业不完善,海参协会有,但一般没人去,大家都是个体户,自己养。我看了媒体的报道,也不是很准确。光是我们这一带就得损失几十个亿。今年的死亡和往年不一样,是整批死亡的,有的池子是一个海参都不剩,全都死了。央视报道的都是漂参,但是漂参只是冰山一角啊。

盘锦和锦州是海参最早受灾的地方,辽宁的高温从北向南席卷过来,沈阳最早进入高温期,紧接着是锦州和盘锦,这里29日就开始高温,大连要晚一天,河北要晚上两天。辽宁的问题是,不像河北和山东,这里此前从未出现过这么持久的高温天气,养殖户没有经验。

这里海参养殖面积加起来有四五十万亩,90%以上都受灾。而且池子位于渤海尽头,渤海湾最北面,潮间带比较长,海水的深度浅,池子里的水也浅,一高温,池子里的海参根本耐受不住。比大连还要严重,但没人关注这里。

獐子岛涨停我知道,他们的海参没怎么受影响。

獐子岛是海域养殖,就是底播养殖,水有十多米深。我们是滩涂围海养殖,水深在1米5到2米之间,水浅,受温度影响很大。为什么我们不能底播呢?主要是没有资源。底播涉及到海域,面积很大,几十万亩那种,辽宁这边很少将海域给个人,都是由公司经营的,所以我们只能用“土池子”养,也就是圈养。

圈养的池子在海边,在潮间带挖个土坑,修上坡,造上海参的胶,露天的,就成了。这是俗话说的土池子养海参。土池子有距离远的,离海边几十公里,有离得近的,几公里。海参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有大有小,长成个就卖了,不够就继续养。一般来说,三年海参能长成商品参。所以今年死的这些参,是三年前投下去的苗。

我这次没有受太大影响,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行不好干,风吹日晒,一年四季守着海,遭了一个礼拜的高温,辛苦就全都没了,看到那些受灾的渔民和个体户,觉得很可怜。

对我这种没怎么受影响的养殖户,其实是有好处的,可以预见海参的价格一定会大涨。我清楚,前途对我而言是明亮的,但心里还是感觉很凉,热不起来。

猜你喜欢

池底盘锦池子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关上灯,才看得见
夏天,当一条鱼多好啊
雨下多了,没有颜色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游白沙坡温泉
打造舰队 共享发展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豌豆青苗粥
鱼塘补漏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