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文本直接对话:语文阅读教学的旨归

2018-09-10陈素梅

大东方 2018年4期

陈素梅

摘 要: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对作品的最初感悟,理解应来自学生。千万不可以教师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把预设的答案轻易抛向学生。要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充分阅读文本,读出问题,读出自己,读出个性化的见解,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走向智慧的殿堂。

关键词:直接对话;充分阅读;读出问题;读出自己; 个性理解

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学生在阅读中的读者本位。让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以获得第一手的、不经修饰的、保留原汁原味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一、充分阅读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接触文本、诵读文本的时间.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文本,让学生自读文本并收集相关资料。新课进行过程中,在教师、学生交流之前,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深入探究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句进行品读欣赏。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训练。有了足够的时间,学生才能独立、深入地与文本直接对话,建构意义。在此基础上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对话。面对一个新的文本,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有滋有味地读,含英咀华,仔细推敲,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形成独特见解。一位教师在导入《囚绿记》一文后,用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吟哦讽诵,然后又用了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圈点批注,反复揣摩、品味、欣赏,最后组织交流。这样的交流可谓是有源之水,水到渠成。学生有备而来,侃侃而读,左右逢源。28分钟的充分阅读换来了一节高效的语文课。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朗读课文,但往往字句尚未读懂,处于浅尝辄止或朦朦胧胧的“浅阅读”状态时,就匆忙抛出准备好的一个个问题来追问学生,让学生谈感悟、说见解。殊不知,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沉潜讽咏,与文本直接对话,这犹如雾中看花,隔靴搔痒。长此以往,会助长学生浅阅读的习惯,甚至使学生养成囫囵吞枣、心浮气躁的习气。

二、读出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应主要来自学生,让学生认真读出来,而不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有问题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越多说明对文本钻研得越深。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出问题”正表明学生读懂了,当然这个“懂”是相对的,在“懂”的同时又伴随着“不懂”,即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而思想之鹰由此展开飞翔的翅膀。面对一个新的文本,教师不要过多地居间聒噪,喋喋不休。要引导学生把它视作“活的生命体”,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与文本直接对话。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國,崇尚真理,大胆怀疑,科学探寻,勇于创新,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读出一个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一文通俗易懂。学该文时一教师放手不讲,要求学生与作者直接进行心灵的对话,体验文本的原汁原味,于看似无疑处生疑,然后集体讨论解决。结果学生在半节课时间内提出了三十余个具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如“综观各国城市,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这话是否说得太绝对?巴西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施工项目不得施工”这句句子是否有语病?中外围墙在外观、材料、建造方式上均有很大不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推行绿墙的进程为什么要比巴西、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慢得多?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产生了诸如此类具有真知灼见的问题,这或许要比学生回答教师的几个问题更为有效,更有意义!

三、读出自己

“读出自己”就是从文本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读出自己”是阅读的一个至高境界。

教师要引导学生跟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唤起联想,融入自我,与作者产生共鸣,读“活”文本。《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一位外地民工子弟在读到这段文字时低声抽泣,眼泪汪汪。他在日记中写道:“一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那贫穷的家。为了生活,爸爸妈妈时常要东挪西借,节衣缩食。爸爸那件褪色的黄大衣补了又补,穿了又穿,总舍不得扔掉。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那台用了十多年的黑白电视机。我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还是一位好心的同学送给我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人穷志不穷,我相信通过勤劳的双手我的家里一定会慢慢富起来的。相通的处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震憾了那位同学的心,他用真情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四、个性理解

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桃花源记》中有这么一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文本对“外人”的注解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有同学对这个理解提出了疑问:衣服的款式通常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桃花源中的人与世隔绝这么多年。他们的衣着怎么可能和外面的人完全相同呢?这也许是渔人的错误判断。假如真是这样的话,这个“外人”应该解释为“世外之人”,这个“世”即指渔人所在的那个世。直接对话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予以充分肯定。

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敞开心扉,倾吐真情,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生成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