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回《瀛奎律髓》版本源流考述

2018-09-10候彪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手抄本刊刻律诗

候彪(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方回(1227- 1307),字万里,号虚谷,又号紫阳居士,歙县(今安徽)人,是宋元之际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其选评唐人宋人五七言律诗集结为《瀛奎律髓》得到后人高度的肯定与赞誉。他选评诗歌,既以唐宋大家为主,又能注意到各种流派和题材的作品,通过选唐宋诸家律诗作品为集,探寻把握律诗的发展规律,为后人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律诗贡献巨大。

《瀛奎律髓》是一部集诗选、诗注、诗话于一体,很有规模、特色和影响的律诗选本。该书共收入唐、宋诗人376家,五七言律诗2992首,分为49类49卷,每卷首写有小序,标明该卷要旨。方回的《瀛奎律髓》价值在于,不仅保存了当时其他选本少见的唐宋诗篇,而且汇集唐宋律诗的精华,对所选各家律诗,他所作的评语颇有识见,在中国古代诗学批评上具有开创意义。例如,该书提出“格高”诗学观点,主张以‘格’论诗,他首先倡导“一祖三宗”说,对江西诗派进行品评,对他们的诗学理论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江西诗派提供重要参考。然而对这样一部保存唐宋律诗精华有重大价值的文学诗学著作,学界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版本源流问题缺乏明晰的认识。笔者拟对其版本源流问题进行考察梳理,以期有益于学界。

一、《瀛奎律髓》元代成书之初版刻状况

根据《瀛奎律髓》 初成书的流传状况有不同说法。最常见的观点认为该书写成后就进行了刊刻,在元代至元年间有刊印巾箱本,据邵懿辰的《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提到“元至元癸未刊巾箱本,其板至明天顺间始废。”[1]民国李庆甲编《瀛奎律髓汇评》在其序言中讲到“元至元本《瀛奎律髓》是本书的重要参校本之一,原书籍现藏北京首都图书馆,陈子展师一九七九年去北京开会,专程去首图联系,拍回了缩微胶卷。”[2]李庆甲观点认为在明朝成化年间该版本才进行刊刻,这种认识以纪昀的《瀛奎律髓勘误》为依据。 在明代龙遵叙刻此书的序言中认为是方回所编,经其搜访乡郡各儒,针对各本之误进行校正补缺,最后通过陈定宇得其手抄本,又与先前所见版本进行比较参订,终于复全原貌定本为龙叙本刊刻印行。然而清代纪昀曾认为,陈定宇虽是方回好友,但他没有提到该书刊刻印行,所提到的只有手抄本,故认定在元代至元年间没有刻本行世。在詹杭伦所作关于《方回著述考》考证的文章中,他依据纪昀观点,考证邵懿辰的观点不可信,并且通过从《瀛奎律髓》来证明“今本卷二十五《拗字类》所选陈师道《寄答李方叔》诗下,有‘栎按:诚斋《送人下第》云:孰使文章太惊俗,何缘伤屋不遗才,即用后山此诗三四一联句法益度。 然皆老杜文章憎命达之遗意。’这是陈栎批读此书之迹。 ”[3]笔者又根据元明清所著录书目中,未提到《瀛奎律髓》元刻本。例如《八千卷楼书目》、《续文献通考》、《天禄琳琅书目》等均未提及元刻本,其中在《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讲到“最早的本子是明代成化三年本,此本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4]亦未提及元刻本,而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只提到吴门吴之振所刊本和为苏州陈士泰所刊本,这两者并非元代刻本。经过对相关文献阅读考察分析,从方回《瀛奎律髓》的自序、书籍总目状况等方面的资料来看,《瀛奎律髓》在元代刊刻可能性不大,况且由于时代社会战乱或境遇变迁,即使刊刻过,也有可能因不被人重视保存,未保存下来。综上之,元代版本有元癸未巾箱本2种:1、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提到巾箱本至明天顺间废,不传;2、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提及巾箱本,原书籍现藏北京首都图书馆;元代手抄本只有陈定宇(即陈栎)手抄本传世。

二、其在明代版刻状况

根据明朝成化年间龙遵叙存版 ,学界多认为此书的首次刊刻。周弘祖《古今书刻》二卷所载“南直徽州府刻《瀛奎律髓》” [5]此书根据《明代版刻综录》考证,龙遵叙 ,号皆春居士,滁州人,成化年间的举人,曾经做过新安县令 。在北京图书馆的善本部,保存的有有成化年间本的本子,共三函十二册 ,卷首序言有方回题名,藏有该版本者除了北京图图书馆之外,还可以从这些书目中查到,比如:《范氏天一阁书目》、《南京图书善本书草目》、《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和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中查到。此书在明代总共两种刻本,一是明嘉靖年间建阳刘洪慎独斋刊本;二是在《古今书刻》记录有书坊刻诗文类的《瀛奎律髓》。在《故宫善本书目》中的《天禄琳琅现存书目》提到明代建阳刘氏慎独斋的刻本。总之明代该书版本存在状况有4种:1、明成化年间,龙遵叙刻本(首刻本以手抄本为底本)行于世;2、明嘉靖慎独斋刻本(刘洪刻本);3、嘉靖末,苏杭坊刻本流行;4、成化本,现藏北图善本部。

三、其在清代及近代版刻状况

在清康熙年间,该书最早由湖南人陈士泰在苏州绿荫堂刊刻 ,故此本称苏州陈氏刻本。在其目录后面记有陈氏语,认为《瀛奎律髓》是明代成化年间,龙遵叙经过乡里人而获得抄本并进行刊刻。在龙刻本后,又出现建阳刻本。在康熙年间,有吴宝芝刻本出现 ,该书中《重刊律髓记言》 和刊有龙遵叙序、方回序、宋至序、沈邦贞几家序言,而吴宝芝他把自己家藏的善本作为底本 。乾隆年间纪昀,根据吴宝芝底本,曾对《瀛奎律髓》进行评阅批注,后来经过嘉庆年间的李光垣定名为《瀛奎律髓刊误》,并进行刊印流传。根据考察研究,有许多评点本,例如:何焯评本、冯班兄弟评本、查慎行评本、吴汝纶评本、许印芳评本、赵熙评本等,从这可看出那个时代评本的流行之盛,人们对《瀛奎律髓》足够重视,且兴趣浓厚。此外,在光绪年间,有宋泽元刻本;在民国年间有扫叶山房石印本。而民国年间李庆甲的《瀛奎律髓汇评》融汇各家之长,对于今天研究《瀛奎律髓》的学者来说有举足轻重的参考价值。

综上考述,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这一诗歌诗学理论从成书到刊刻流传于世,版刻流布过程虽然曲折,但经过梳理其源流变迁考证,其在元代刻本可能性很小,只有手抄本行于世。其版刻和评点本实际出现在明清和近代的较多,且版本刊刻年代及流行较为清晰,如此明晰了其版本源流,为学界研究此书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手抄本刊刻律诗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关於宗喀巴传记手抄本和托忒文写本的关系
律诗的开合结构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卡拉·陶格陶夫所藏手抄本《观自在经》(俄文)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我珍藏红色歌谣手抄本——写在中国共产党95华诞之际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
鲁图藏安丘王筠著述书板刊刻考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