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柳林方言中的方位词“底[ti]”

2018-09-10甘赛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方位词柳林中心词

甘赛(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引言

信阳柳林位于河南省南部,其方言属中原官话的信蚌片。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信阳地区处在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受其三者影响较大,所以信阳柳林方言较河南省内其他官话相比又有其特点。对柳林方言中的“底”作专门分析的研究很少,其中对“底”的方位词用法还没有专门的研究。

“底”在柳林方言中有五种功能:(1)方位词,如:壶底开水。(2)结构助词,如:我底书。(3)标句词,如:我妈说底她中午不回来了。(4)语气词,如:这是我干底。(5)充当某些固定组合中的成分。如:我底个天啊。本文主要分析柳林方言中“底”的方位词用法,展现“底”的分布,主要从方位词“底”的语表形式和语里意义这两个角度进行描写。

一、柳林方言中的方位词“底”

“底”在柳林方言中用作方位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里”。

本文把带有方位词“底”字的短语叫做“底”字方位短语,形式上标记为“X底”。

(1)你咋还不进教室底去呢?(你为什么还不进教室里去呢?)

(2)盒子底东西真乱。(盒子里的东西特别乱。)

“教室底”、在普通话中则要表述为“教室里”、“学校里”、“家里”。“盒子底东西”在普通话中则要表述为“盒子底东西”。

从语表形式上来看,单纯方位词都是粘着的(朱德熙,1982),“底”只能附着在其他实成分的后面构成“X底”使用,不可单独使用,这符合方位词的粘着性。此外,柳林方言只能说“东西在盒子底”,而不能说“东西在盒子”。这说明“底”的使用是显性强制性的,一般不能省略。从语里意义上来看,方位词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处所(朱德熙,1982),上述“X底”都表示“X里(的)”的意义,“底”负载着“里”的意义,表示处所义。(1)中的“X的”后没有中心词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底”独立承担“里”的意义,其方位词的功能相对明显。(2)中“X底”后有中心词的情况则是“X底”直接充当定语,不像普通话中X先加“里”再加“的”充当定语。(2)中的“底”仍然是方位词“底”,不是领属标记“底”。因为这里“底”所表示的方位意义还很明显,而用作结构助词的“底”方位指示意义基本丧失。此外,(2)可以说成“东西在盒子里面”,而带领属标记“底”的句子,如“我底书”则不能说成“书在我里面”。

柳林方言中也有方位词“里”,读作[li],在表示“里面”意义的时候,多跟“头”组合成“里头”使用,其后没有中心名词时和“底”用法相同,其后有中心词时后要加结构助词“底”。上述(1)—(2)句在柳林方言中也可表达为:

(3)你咋还不进教室底里(头)去呢?

(4)盒子里(头)底东西真乱。

“里”、“底”用作方位词时,使用频率相当,除在一些词组、熟语等固定表达中用“里”不用“底”, 其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固定表达中的“里”读音也发生变化,读作[li35],不再是轻声了,如“里里外外”、“从里到外”、“里外不是人”等。

综上所述,柳林方言中 “底”字方位短语的结构形式是“X+底”,“底”在该结构中是单纯方位词。“X底”中,“底”是固定项,附着在X的后面,X是可变项,下面分别讨论X的类型。

二、方位短语“X底”

2.1 名词+底

2.1.1 这类“X底”结构中的绝大多数名词语义上多为表示空间、容器的名词,并且都有[+容纳能力]的义素特征,如:

(5)你菜园子底菜长得真好。(你家菜园里的菜长得很好。)

(6)屋底还有人不?(屋里还有人吗?)

(7)你咋不把锅底饭都盛起来吃了?(你咋不把锅里的饭都盛起来吃了。)

(8)壶底水开了。(壶里的水开了。)

上述(5)—(8)“X底”中的“X”都占据一定的实体空间,并且都能容纳实物。(7)—(8)中的“X底”后不跟中心词的情况值得关注,如:

(9)锅的可烫,你别摸了。(锅里好烫,你不要摸。)

(10)壶的好烫啊,别让小孩儿离太近。(壶里好烫,不要让小孩子离太近。)

“锅底可烫”就是指“锅里很烫”,其情境可以是刚开了火把锅放上还没有开始做饭;“壶底可烫”就是指“壶里很烫”,其情境可以是刚把壶里的热水倒完只剩一个空壶。此时的“X”多为空的容器,里面空无一物。这里“底”可以换成“里”,且使用具有强制性,不能省略,下列表达在柳林方言中是不合法的,如:

(11)*锅可烫,你别碰到了。

(12)*盆好脏,你去洗洗。

如果名词前有修饰、限定修饰成分,则名词后可不加“底”,如:

(13)这个锅可烫,你别碰到了。(这个锅很烫,你别碰到了。)

(14)那么些个盆都好脏,你去洗洗。(那些盆都好脏,你去洗洗。)

2.1.2 部分表身体部位类的名词可以加方位词“底”,如:

(15)你都不晓得当时我心底有多么不舒服。(你都不知道当时我心里多么不舒服。)

(16)这菜好辣,我胃底现在都还烧得慌。(这个菜太辣了,我胃里现在还难受。)

(17)你说你这肚子底都装了些啥?(你说你肚子里都装了些什么?)

(18)也不知道他脑子底成天都想些啥。(也不知道他脑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这里的“X底”依然表示“X里”,“底”和“里”依然可以互换。普通话中的这类名词也有“X里”结构。

2.1.3 还有一类指人名词可以加方位词“底”,如:

(19)她一直住在她女(儿)底。(她一直住在她女儿家里。)

(20)他在他外甥底可没少受罪。(他在他外甥家里受了不少罪。)

(21)别去我亲戚底了吧,太远了。(不要去我亲戚家里了吧,太远了。)

(22)其实我可不想去小红底了。(其实我特别不想去小红家里。)

(23)来客了,刘艺辰底三个,唐爽底四个。(来客人了,刘艺辰家里三个人,唐爽家里四个人。)

此处“X底”结构所表达的意义跟上述2.1.1和2.1.2中的“X底”有差别,这里的“X底”表示“X家里”。“女底”就是女儿家里,“外甥底”就是“外甥家里”,其他表达以此类推。X多为表亲属关系的名词或者指人的专有名词,其中指人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绰号、老/小+姓等,此时X表达的意义是“X家”。柳林方言中的表亲属关系的名词和指人的专有名词单说可以表示相对应的人的家,如:

(24)我可不喜欢走亲戚。(我特别不喜欢到亲戚家去。)

(25)她最爱走女(儿)了。(她最喜欢去女儿家了。)

(26)走舅母不?(去舅母家吗?)

(27)赶明(儿)个,我想跟刘艺辰走,不想跟小红走。(以后,我想跟刘艺辰家来往,不想跟小红家来往。)

上述方言事实充分表明此类表“X家里”的“X底”结构中,语表形式上体现的“X”实际语义是“X家”,此时“底”依然表示“里”的意义。至于柳林方言中表达“家里”为什么直接单用名词而不在其后“家”?这应该是方言表达习惯的原因,柳林方言中除了刻意突出“家庭”、“家族”等意义时用“家”,普通话中用“家”的情况柳林方言则多用“屋”或者不用,以不用更为常见。

2.2 处所词+底

(28)书店底咋恁吵?(书店里怎么这么吵?)

(29)学校底可大。(学校里面很大。)

(30)柳林乡底好冷啊。(柳林乡里特别冷。)

(31)你在信阳市底住,还习惯不?(你住在信阳市里,还习惯吗?)

这里的“X底”表示“X里”,X表示处所。朱德熙(1982)指出这类词的大部分应该看作是名词兼处所词。作为政治单位或机构,是名词,作为地方,是处所词。上述两种情况在柳林方言中都有体现。

2.3 人称代词+底

(32)别走了,就在我底吃晌饭吧。(别走了,就在我家里吃晌饭吧。)

(33)客今天晚上都在咱(们)底歇。(客人今天晚上都在咱们家里休息。)

(34)又要去你底吃吃喝喝了。(又要去你家里吃吃喝喝了。)

(35)谁多想去他底咋地。(谁很想去他家里咋地。)

(36)我都好久没到他们底去了。(我都好久没到他们家里去了。)

这类格式跟上述2.1.3中类似,“X底”表示“X家里”。“底”依然表示“里”,人称代词X语义上依然是“X家”。如:

(37)他都不跟你走,你生气不?(他一直不跟你家来往,你生气吗?)

(38)他之前都来,这回过节突然不跟我们走了。(他之前每次都来,这次过节突然不跟我们家来往了。)

柳林方言中“不跟某人走”就表示不跟某人家来往的意思。“不跟你走”就是不跟你家来往,“不跟我们走”就是不跟我们家来往。

柳林方言中的方位词“底”还有语义泛化现象,即抢占了其他方位词的领地。王芳、刘丹青(2011)也提到了信阳光山方言中类似的现象,还指出吴方言也存在此类现象。比如“河底”在柳林方言中有两个意思,可以指“河里面”,还可以指“河边”。

(39)河底有好多鱼啊。(河里面有好多鱼啊。)

(40)她可勤快了,天天去河底洗衣裳。(她非常勤快,天天去河边洗衣服。)

(40)中的“河底”不表示“河里”,而表示“河边”,这里方位词“底”侵占了方位词“边”的领地,这种情况在柳林方言中很有限。像“池子底”只能表示“池子里”的意思,不能表示“池子边”的意思。如:

(41)*他天天去池子底洗衣裳。

至于这类格式的界限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结论

“底”在柳林方言中有单纯方位词的功能,表示“里”的意义,“底”多附着在其他成分的后面构成“X底”方位短语。方位短语“X底”既可以表示“X里(的)”,也可以表示“X家里”。少数情况下,“底”还会侵占方位词“边”的领地。具体情况请看下面表1。

行文至此,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方位词“底”的附着对象到底有没有共性?为何会有这种共性?柳林方言中的方位词“底”的附着对象可能有共性特征,这是后期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此外,柳林方言中的方位词“底”呈现出了一定的语法化过程,这种演变过程还有待研究,也需要历史语料的支持。

猜你喜欢

方位词柳林中心词
有讲究的方位词
中英双语阅读 柳林风声
Why I ride
动物们的聚会
柳林风声(节选3)
柳林风声(节选2)
柳林风声(节选1)
基于频繁依存子树模式的中心词提取方法研究
汉语方位词研究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