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系统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10王博宇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共生艺术设计

王博宇(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一 、自组织理论的产生

“有一种理论断言,历史是循环运动的,但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沿着螺旋阶梯在新的水平上回归”,这种理论就是非线性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它描述的是自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自发组织的过程。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最早由俄罗斯的普利高津提出的。自组织系统是指只凭借一套内在的规律和规则就可以有效运转的系统,自组织是整个自然世界发展的基本构成。自组织强调“自”与“内”的力量,强调“自”在系统中的作用,即在外界的环境响应中,能自行的进行推演与优化组织行为系统。后来,科学界又相继提出了突变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对自组织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一般把自组织理论看成是这些理论的统称。

例如互惠共生关系即是一种自组织系统,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也体现自组织系统。每个人的自身身体系统的运行也属于自组织系统。放眼宇宙,整个宇宙生态基本上都是自组织模式形成的,它与人类关系非常紧密且普遍。

二 、自组织理论在国内研究动态

自组织系统虽是西方的概念。 但中国古代的共生思想本身就是一种自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中早就已经对共生概念有了最好的解释。在太极图中,黑和白两个矛盾的双方组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状态。它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的共生。

此外中国道家的“无为”,佛家的“随缘”与自组织系统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不去刻意的“他”组织,而是遵循客观规律,无为而为,去掉人工做作,去掉过度外界干涉,从而进行自组织。强调最有智慧的设计方式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向自生系统学习。

站在设计角度来看,就是不去过分地设计,放弃掉设计中那些过于机巧的心思,去找寻设计中那种具有自我适应能力的因素,设计那种能够向自己的目标进化的系统,不受所谓的机械化控制的能够自行生长的事物。追求目的类似现代设计中的“无设计”趋势,及认为设计并非受人与自然的主宰与限制,而是互为影响、平等合一的和谐生命体。有关“无设计”的研究理论较多,而有关“设计的自组织体统”的文章较少。而自组织理论尚属较前沿的一门学科,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三、 将自组织系统应用在设计中的研究意义

(1)该课题的研究是对设计实践的补充与探索

今天时代已经不再是图像为王的时代,而是各种可能性并生的时代,过度片面地关注视觉因素已不能应对新时代挑战。设计模式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具体产品外观和功能性或者视觉性的设计,而是倾向对思维方式的设计和观察。从自组织的系统学习中可见,设计开始突破本身人们对它的界定,呈现出一种失去控制的去中心化模式,设计不再集结于以视觉为主要关注点的方面而转向对自组织系统的关注,减少过多的人为设计痕迹,依靠其自身内部组织自觉运转,对该课题的研究试图可以找到新的设计模式和力量。

(2)该课题顺应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具实现的可能

随着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技和艺术更加必不可分。他们貌似独立,却大有交集。而他们的交集点,正是人类创造奇迹的潜伏地。正如福楼拜所言:“艺术和科学总在山顶重逢。”社会身份的转变会刺激设计的改变,当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模式的出现。且今社会包容性强,增强了该课题实现的可能度。

四 将自组织系统应用在设计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国外,共生理论和“自组织系统”已经得到关注和重视并有相应的作品产生。如“分形设计”和博伊斯的“七千棵橡树”都以体现“自组织系统”的概念。在国内,我国古代有很多体现出与“共生”和“无为”的文献资料,这为“设计的自组织系统”研究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包括鱼菜共生系统、连锁经营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基础。但在国内拥有将“自组织系统”模式介入到艺术设计领域的案例很少,共生理论和依靠自身内部组织自觉运转的模式没有得到重视和很好的应用。通过对该课题研究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共生”和“自组织系统”的关注和重视,也许它会成为一条新的设计模式。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具有一定意义和可行度的。我也会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其系统不断探索并尝试将其系统应用在艺术设计领域实践中。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共生艺术设计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星.云.海》
《花月夜》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