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缺变形指印的分析与检验

2018-09-10应松松许明良赵向欣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指印纹线小点

应松松 许明良 赵向欣

(浙江汉博司法鉴定中心痕迹鉴定室 浙江 杭州 310007)

1 引言

指纹是鉴别个体身份最可靠的依据之一,是诉讼中较为常见的痕迹物证,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通常情况下,纹线清晰的指印不难作出准确的判断。但在鉴定实践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残缺变形指印的检验,给鉴定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所以,研究残缺变形指印的检验方法则十分重要。

2 案例

2.1 案例1

2010年,杭州市某商业公司发生一起盗窃案,勘查人员在现场办公桌上提取了四个连指,根据形成的原理以及作用力,判断为左手食、中、环、小四连指,四枚指印的中心纹线密度较小,四周的纹线密度较大,其中在食指中心的右侧发现有一处“小勾”;在与犯罪嫌疑人王某左手食指比对时,发现其他特征吻合较好,只是在现场指印“小勾”的位置上是一个小点。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犯罪嫌疑人在使用一字起撬抽屉时,用左手压住抽屉上方的办公桌表面时,由于手指与办公桌表面接触时压力较大,使中心周围的皮肤堆积,从而引起纹线中小点的变形,形成“小勾”,这个“小勾”就是手印变形的结果,不是本质的差异,不影响认定同一,见图1。

图1 案例1特征比对表

2.2 案例2

2012年,浙江某法院送检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要求对送检的《房屋买卖契约》上出卖人“吴某”签名处的红色指印是否吴某所留进行鉴定。

将检材指印与样本十指指印进行逐个比对,发现其右手中指指印在细节特征的布局、间隔线数、特征排列、数量等特征上均相吻合,但在纹线的形态上、个别特征的间距上有差异。经分析后认为是力的作用引起的纹线变形,是属非本质差异。

图2 案例2特征比对表

从图2可见,作用力越大,形成的变化就越明显,指尖部位会出现一个小的圆形印痕,在力的作用下,中间纹线变粗、模糊,周围纹线变细、小犁沟变宽,纹线弧度变小等现象。

3 制作样本

分别捺取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龄段指印样本,每个手指捺取10枚指印,其中平面捺印2枚,三面捺印2枚,指尖部位捺印6枚。采用不同方法、不同方向、不同力度捺取指印,其中垂直中等用力捺印、较大用力捺印、向左中等用力捺印、较大用力捺印、向左中等旋转用力捺印、较大用力捺印、向右中等用力捺印、较大用力捺印、向右中等旋转下用力捺印、较大用力捺印、向上中等用力捺印、较大用力捺印、向下中等用力捺印、较大用力捺印等不同方式,共计捺取指印1万余枚。

4 各种残缺变形指印形成机理及特点

指印是手指的皮肤花纹留下的印痕,皮肤是一种软组织,皮下有较为发达的脂肪层、肌肉层,使皮肤富有较强的弹性和伸锁性,在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自由移位”现象,从而引起指印的变形。指印的变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造型客体,主要是指形成指印的物质;二是承受客体,只要是指留有指印物体的性质及形状;三是用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引起手印变形的最主要原因。

4.1 垂直用力形成的指印

当手指接触物体表面垂直用力时,指肚中心(花纹中心)部分首先接触物体表面,承受的压力也较大,随着压力的加强,皮肤向四周伸展,指肚中心的皮肤就被拉开,使中心花纹变粗,犁沟变宽,密度变小,但是弧度基本不变,使连续的花纹变分离,即分歧变起点,结合变终点,小桥、小眼可能变成小勾,小勾可能变成小点,隆凸可能变成小眼、小勾、小点。中心周围的皮肤形成堆积,纹线变细,犁沟变窄,密度变大,但是弧度基本不变,使分离的纹线变连接,即起点变分歧,终点变结合,小点可能变成小勾,小勾可能变成小桥、小眼,小眼、小勾、小点可能变成隆凸,隆凸可能会消失不见。作用力越大,形成的变化就越明显。但是总的来说,垂直用力,手印的整体形态,中心花纹,三角到中心的距离等均无明显变化。如只有指尖印,就会出现一个小圆形印,由于力的作用,就会出现中间纹线粗、模糊,周围纹线细、小犁沟变宽,纹线弧度变小等现象,见图3。

图3 垂直用力形成指印与正常捺印指印对比图

4.2 向上用力形成的指印

当手指接触物体表面向上用力时,皮肤就会相对向下运动。上部的皮肤被上下拉开,印痕变长,纹线变粗,犁沟变宽,密度变小,弧度变小,连接的花纹变分离,即分歧变起点,结合变终点,小桥、小眼可能变成小勾,小勾可能变成小点,隆凸可能变成小眼、小勾、小点。下部的皮肤形成上下堆积,印痕变短,纹线变细,犁沟变窄,密度变大,弧度变大,使分离的纹线变连接。作用力越大,形成的变化就越明显。但是总的来说,向上用力时,手印的整体变长,上下侧特征均向上移,中心花纹上下变短,左右变宽,三角到中心的距离稍变长,见图4。

图4 向上用力形成指印与正常捺印指印对比图

4.3 向下用力形成的指印

当手指接触物体表面向下用力时,皮肤就会相对向上运动。下部的皮肤被上下拉开,印痕变长,纹线变粗,犁沟变宽,密度变小,弧度变小,连接的花纹变分离,上部的皮肤形成上下堆积,印痕变短,纹线变细,犁沟变窄,密度变大,弧度变大,使分离的纹线变连接。作用力越大,形成的变化就越明显。但是总的来说,向下用力时,手印的整体变长,上下侧特征均向下移,中心花纹上下变短,左右变宽,三角到中心的距离稍变短,见图5。

图5 向下用力形成指印与正常捺印指印对比图

4.4 向左用力形成的手印

当手指接触物体表面向左用力时,皮肤就会相对向右运动。左侧的皮肤被左右拉开,印痕变宽,纹线(不包括横向的纹线)变粗,犁沟变宽,密度变小,弧度变小,连接的花纹变分离。右侧的皮肤左右形成堆积,印痕变窄,纹线变细,犁沟变窄,密度变大,弧度变大,使分离的纹线变连接,即起点变分歧,终点变结合,小点可能变成小勾,小勾可能变成小桥、小眼,小眼、小勾、小点可能变成隆凸,隆凸可能会消失不见。作用力越大,形成的变化就越明显。但是总的来说,向左用力时,手印的整体变宽长,左右侧特征均向左移,中心花纹上下变长,左右变窄,左侧三角到中心的距离变长,右侧三角到中心距离变短,见图6。

图6 向左用力形成指印与正常捺印指印对比图

4.5 向右用力形成的手印

向右用力与向左用力的规律相反。当手指接触物体表面向右用力时,皮肤就会相对向左运动。右侧的皮肤被左右拉开,印痕变宽,纹线变粗,犁沟变宽,密度变小,弧度变小,连接的花纹变分离。左侧的皮肤左右形成堆积,印痕变窄,纹线变细,犁沟变窄,密度变大,弧度变大,使分离的纹线变连接,即起点变分歧,终点变结合,小点可能变成小勾,小勾可能变成小桥、小眼,小眼、小勾、小点可能变成隆凸,隆凸可能会消失不见。作用力越大,形成的变化就越明显。向右用力时,手印的整体变宽长,左右侧特征均向右移,中心花纹上下变长,左右变窄,右侧三角到中心的距离变长,左侧三角到中心距离变短,见图7。

图7 向右用力形成指印与正常捺印指印对比图

4.6 旋转用力形成的指印

旋转用力是指手指在接触物体表面时,手指是拧动的,它可以分向右旋转(逆时针旋转)用力,向左旋转(顺时针旋转)用力二种,两侧产生的纹线变化的规律刚好相反。如向右旋转用力,手指接触物体表面向右旋转用力时,手指上半部的皮肤向左运动,左侧的皮肤被左右拉开,右侧的皮肤形成堆积,符合向左用力的规律,手指下半部的皮肤向右运动,右侧的皮肤被左右拉开,左侧的皮肤形成堆积,符合向右用力的规律,见图8。

图8 旋转用力形成指印与正常捺印指印对比图

5 讨论

残缺变形指印的形成原因很多,其相应产生的变化也会各不相同,如再遇上重叠或模糊残缺变形手印就更增加难度。遇有类似手印首先要吃透指印的形成过程,再加以分析、判断,细致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的检验意见。

在捺印标准样本时,无论是平面捺印,还是三面捺印,一定要轻,特别是三面捺印,在手指滚动时,不要让指头皮肤有堆积,动作不能有停顿或移动,要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捺印出的指纹才能成为标准。捺印指尖样本时,要根据检材指印的形态,分析其指尖的形成过程,用力方向,采取不同的方法多取样本,以减少人为的不必要差异。

在鉴定过程中要优先选择指印的中心和清晰部位特征进行检验,然后以此为基本点,顺着纹线向较模糊的部位延伸[2]。比对后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分析现场指印遗留情况,根据指印遗留在检材的位置和部位,结合犯罪动作将几枚残缺变形指印联系起来综合检验,评判特征价值大小,所反映出来的特征是否能体现出指印的特定性[3]。

综上所述,手印的变形规律是:手印朝力的方向变长,手印在力的方向一侧的纹线变粗,犁沟变宽,密度变小,连接的纹线变分离,手印在力的反方向一侧的纹线变细,犁沟变窄,密度变大,分离的纹线变连接,中心花纹朝用力的方向变短,特征及三角均朝力的方向移位,而且作用力越大,这些变化就越明显。但是,由于在形成手印时的力是非常复杂的,可能是几个方向的力的合力,因此,我们在检验鉴定指印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以免出现错误的鉴定结论。

猜你喜欢

指印纹线小点
同一人不同年龄段的指纹特征信息变化
螺旋水纹线铣削加工方法研究
美创意术
指印小人来了
永远的小点
变成小点
现场手印中指头部位印痕的分析研究
浅谈“502”胶熏显汗潜手印的差异分析
感谢负能量
丁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