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杨梅褐斑病药效试验

2018-09-10陈克松王会福

世界农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嘧菌褐斑病粒剂

方 辉,陈克松,王会福

(1.临海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浙江临海 317000;2.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临海 317000)

杨梅褐斑病俗称杨梅红点,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当年抽发的春、夏秋梢叶片,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花芽萎蔫,小枝枯死,树势衰弱,直至树体死亡,而东魁杨梅极易感染此病。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临海市杨梅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农业统计资料显示,全市杨梅总面积达7 333 hm2以上(主要以东魁杨梅为主),年产量4万多t,产值近2亿元,已成为临海市水果业中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产业。但是,随着临海市杨梅田间精细化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杨梅褐斑病发生危害也呈日益加重趋势。同时,由于杨梅在中国是小宗作物,目前在杨梅褐斑病上登记药剂少,病害流行难以应急防治,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防治实施。因此加快筛选防治杨梅褐斑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药剂,是当前生产的迫切需要[1-2]。

针对上述问题,2017年笔者对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进行了防治杨梅褐斑病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及应用技术探索,以明确该药剂对杨梅褐斑病的防治效果、适宜浓度及对杨梅的安全性等[3]。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药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商品名颖农),由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提供;对照药剂:33.5%喹啉铜悬浮剂(商品名必绿)、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商品名默佳),分别由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美国默赛技术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 6个处理:①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②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③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④33.5%喹啉铜悬浮剂1 500倍液;⑤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⑥空白对照。小区面积为111.1 m2,4株杨梅(以25株/666.7 m2计),每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3 实施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下垟岙村山地杨梅园。供试杨梅品种为东魁,树龄5~6年。该试验果园处于小山坡,土壤为壤土,pH为6.2。该区域果园树势一般、大小基本一致,由于三面环山,光照相对偏少,且早晚湿度较大,因此历年杨梅褐斑病普遍发生。

本试验共施药 3次,分别在杨梅春梢抽发期(4月23日)、夏梢抽发期(7月14日)、隔9 d (7月23日)各用药1次,试验前1个月和试验期间未用过任何杀菌剂。施药方法为对植株均匀喷雾,以杨梅植株淋湿为宜,每次兑水量为120 kg/667 m2。施药器械为浙江台州“农祥牌”3WBS-16背负式智能电动喷雾器(操作压力0.15~0.4 MPa,容量16 L,喷片孔径1.0 mm)。

3次施药当天均为阴转多云或多云转晴天气,风力1~2级,平均气温15.8~31.4℃,相对湿度65%~6 9%。整个试验期间无特殊天气情况出现,总体对本试验基本无影响。

1.4 调查方法

3次施药时杨梅均未有褐斑病症状,故本试验共调查 1次,即在空白对照区褐斑病发生明显时(9月 21日)调查当年生春梢或夏梢叶片发病情况。每小区选2株调查,每株分东、南、西、北方向及内膛的中上部5个方位取样,每个方位各标记2个当年新抽发春梢或夏稍,共20个枝条,分别记录其全部叶片的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并采用Excel 2003和DPS数据处理系统Duncan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4]。

杨梅褐斑病叶片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叶片有1~2个病斑;3级,叶片有3~5个病斑;5级,叶片有6~8个病斑;7级,病斑8个以上,发病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2以下;9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2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发病率(%)=(发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本试验条件下,整个试验期间供试药剂对杨梅新梢、果实及植株长势等无任何不良影响,安全性好。

2.2 防效

从表1可知,经DPS数据处理系统Duncan新复极差法测定,末次药后 60 d,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3 000倍液和2 000倍液处理对杨梅褐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3.93%、78.01%和83.42%。其中,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3 000倍液处理,3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4 000倍液。与对照药剂比较,3 000倍液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为80.39%)、33.5%喹啉铜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为75.86%)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而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则显著优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极显著优于33.5%喹啉铜悬浮剂1 500倍液,4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则极显著差于2个对照药剂。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杨梅褐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使用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上升,其中末次药后60 d 3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达78.01%,比对照药剂33.5%喹啉铜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效高2.15%,比对照药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效低2.38%。总之,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与生产上常用药剂 33.5%喹啉铜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相比,对杨梅褐斑病防效相当,且安全性好,可以轮换交替使用,因此在生产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表1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杨梅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于东魁杨梅褐斑病的潜伏期较长,其病原菌隐蔽性大,爆发性强,且对东魁杨梅树势、产量影响很大,加上夏梢是东魁杨梅的首要结果母枝,因此加强东魁杨梅的春梢、夏梢抽发初期的及时用药防治显得十分重要。生产上建议在东魁杨梅春梢抽发期褐斑病未发生时每隔7~10 d用药1~2次,后在夏梢抽发期每隔7~10 d连续用药2~3次。其经济适宜浓度(制剂量)为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每次兑水量90~150 kg/667 m2,以杨梅整个植株淋湿为宜。此外,在历年杨梅褐斑病发生较重的杨梅园,应适当加大用药量至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2 000倍,以确保防效。

参 考 文 献

[1] 科学技术部农村科技司. 仙居杨梅栽培技术与管理[M]. 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0.

[2] 梁克宏, 王毅, 刘高平, 等. 80%代森锰锌(太盛)可湿性粉剂防治杨梅褐斑病试验[J]. 浙江柑橘, 2011, 28(2): 37-38.

[3]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 农药田间药效实验准则(一)[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8.

[4] 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326-347.

猜你喜欢

嘧菌褐斑病粒剂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水分散粒剂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